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69086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武器,本文从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当前阶段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时需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证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加快企业竞争力优势方面的优势,最后论证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企业信息化 管理机制 企业竞争优势21世纪是新经济的信息化时代,21世纪的世界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世界。今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每一个产业里,都有许多企业正在或即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自己、强化自己,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实现飞跃式发展,以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对传

2、统产业的改造是运营模式,运营理念的创新和革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满生命力的起码条件,也是企业经营现代化的标志。在市场竞争和信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武器,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传统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信息化技术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功能发挥。一、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管理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许多企业中,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形成已久,企业管理革新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无法推动,而信息化技术依赖于企业

3、管理模式的革新,在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技术,只能是原有业务在信息系统的电子化,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水平质的提升,因此,至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才能发挥企业的规模效应,突出计算机的管理的优势。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难以适应信息化技术的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有较高水平的管理基础,而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基础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只是管理基础薄弱,致使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和程序规范发的力度很差,基本要求也很难达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了之上谈兵,成了无本之木。3.落后的观念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许多企业的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4、,甚至一些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能从企业高度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 看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和长远的效益,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提高效益,而对其优势却半信半疑。所以,企业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是领导者要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这种趋势,对企业的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改变传统的认识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资源优势。 4.缺乏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从个别的业务部门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求。这样的话就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但是有些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工

5、作人员的待遇偏低,普遍低于企业中其他管理和生产人员,导致企业信息队伍的人员流动过快,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人才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根本,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综上所述,企业的信息化机构,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推进模式以及企业的人才管理等,都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有效解决信息技术应用这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运用的作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

6、业,加快产业机构的调整和升级,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在21世纪勉励的国际与国内市场激励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挑战。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更是如此。企业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主要可以获得以下优势:首先,信息技术极大的扩展了竞争领域。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网上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由有形变成无形,竞争模式也变得愈发隐蔽和模糊;另一方面,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供应商,代理商,目标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企业的竞

7、争环境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而企业本身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当前很多跨国公司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子公司。其次,信息化技术可以创造成本优势。第一,信息技术减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路径距离而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以零售业为例,如果大型超市与供应商之间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俄数据库直接订货和送货,潮湿就可以降低库存的成本,并节省送货的时间;第二,由于柔性制造技术对库存管理具有替代效应,这样的话信息化企业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了管理的成本。比如一个制造企业来说,当原料放在库房而没有投入生产的时候,这样将增加库存的成本耗费,而要想达到减少库存成本的目的,可以

8、凭借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对各个销售系统录入上平信息,然后通过内部的网络系统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络,使供应商可以方便快速的了解到库存的信息,并及时补货。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每个用户都能够方便快捷的在网上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并完成交易的全过程,从而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进而形成企业的成本优势。再次、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了差异化优势。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需要有成本或技术的优势,如果不能获得这些,则需要企业能够产生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这种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竞争对手越难以模仿,则企业的竞争能力越强,

9、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很好的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信息化技术为企业创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卖弄:(1)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服务差异化优势;(2)提高买方价值,满足个性化需求;(3)完善的信息系统本身就是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所在。差异化的优势可以保证企业的准确定位,锁定目标顾客群,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还有助于企业开发出新产品,并在企业的新业务的拓展上创造出更大的空间。最后、信息化技术创造人力资源与企业素质的优势。企业的发展主要靠技术,人力资源可以很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所有的高新技术中,只有信息技术是与人力资源相互补充的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将比其他高新技术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更

10、加深入和普遍的影响。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考核指标之一。信息技术不仅使企业员工的培训成为成本低廉的教育活动,而且使企业监督与管理人员的成本急剧下降,从而客观上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水平。总之,企业信息化使企业以往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变得相对容易,从而拥有了在全球配置资本,技术,只是和人力资源的可能和机会,这些都是信息化的使用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优势。三、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日益起到生死攸关的作用,企业的主要人员也总是希望信息技术的投资能够真正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不是仅限于改善企业的日常工作,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先发展和竞争优势。1.以管理为导向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

11、工程, 而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所谓管理信息化,就是企业为了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不断的引进信息技术并由此持续的推动管理变革的总和。对于正在或即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来说, 信息技术的进入和由此引发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管理变革, 将打破企业原有的动态平衡, 不可避免地引发从企业决策层(高层领导)、管理层(部门领导)、技术层( IT 人员) 以及作业层(普通员工) 各个层面的震荡,因此,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企业再造的过程。正因为信息化的目的是重塑企业, 因此它必然是一个以管理为导向的变革过程。正因为信息化的目的是重塑企业, 因此它必然是一个管理为导向的变革过程。设置新的企业

12、竞争战略,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 这些牵涉到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变革, 是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早在2001 年, 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就在联想公司联合召开了“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会上, 联想、海尔等国内信息化实施比较成功的企业现身说法,以自身的实际经验阐明了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和变革。据海尔集团透露, 海尔在重视管理信息化之后, 企业各种信息处理大大加快,海尔的资金周转次数提高了50% 150% ,库存资金降低了15%40%。集团各部门对客户的反应速度从36 天降低到10天,国内采购周期从10天缩短为3天,对定单的处理

13、时间从7天降低到1天,100%的供应商从网上接采购定单, 80% 的货款从网上支付。目前,海尔的平均资金周转天数是70天,与1999年的300天比起来,一块钱顶4块钱用。2建立管理机制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与国外企业缩小差距,提高企业竞争力,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现实,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主体意识,才能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离不开采用包括ERP、SCM、ER 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然而欲使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还在应用。第一,建立有效的CIO机制。美国早在20世纪

14、八十年代初就设立了CIO机制,目的是为了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并在一些重要政府部门率先设立了CIO职位。随后,一些大型化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也在领导层中设置了类似职务。信息主管不仅是决策者,同时更是重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组织者。由于目前相当一批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规模大,投资多, 涉及面广,有时,项目的规划和方案都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组织实施和严格的项目管理而陷入泥潭, 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其损失不言而喻。一个懂得项目管理知识又善于领导实施团队的信息主管, 对于重大项目的成功也是不可缺位的。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抓管理更是一把手工程。国外的企业CIO一般都是由副总裁来担任。因此

15、, 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更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决策层到管理层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一致, 并真正落实到实处。第二,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 必须要有立足长远的信息化战略。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 目标也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确立。如海尔集团就是以定单信息化为中心开展信息化建设。同时在规划之内,要有科学的调查研究, 然后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采用分步实施、及时获益、按需扩展的方式, 先建小ERP 系统, 再扩展到大ERP 系统, 然后再布置RM 系统。第三,因企制宜, 不可

16、生搬硬套。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 学习外国管理经验是应该的, 但是不考虑国情, 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往往是适得其反。学习推广其他企业的经验, 关键是把握其实质内涵, 因企制宜、务求实效。同时,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必须注意技术细节。企业数据一定要集中, 如果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上, 就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在公司运作中就会出现很多重复劳动; 要采用开放、储存、标准的技术, 方便企业低成本扩张; 根据信息化管理的特征,实行流程再造。如果仍然按照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条块分割, 不仅不能实现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目标,相反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第四,加强培训工作, 为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推动信息化, 人才是关键, 培训要先行。当前,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素质不能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要把加强培训作为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摆上各级经贸委的日程。 总之,信息化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因此,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