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完整版(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8701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完整版(精)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完整版(精)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完整版(精)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完整版(精)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完整版(精)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完整版(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完整版(精)(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乐镇小学语文课时教案纸学校:徐王小学 班级:四年级 姓名: 第7册 第 单元课题老师,您好!第 1 课时实施时间月 日类别新授教具教法运用讲授课教学目的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 激情揭题引入 :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谁是传授给我们知识,是谁教育我们做人的道(是老师)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对教过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您好!”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对天下所有的老师再道一声“老师,您好!”板书课题老师,您好!二、初学课文 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朗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 修改意见教学过程三、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赞扬了老师哪些?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再交流。 学生自读,再交流,学生齐读。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注意书写。 2、哪些笔画同学样应该注意的? 3、齐读生字,进行五笔拆分。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修改意见教后记长乐镇小学语文课时教案纸学校:徐王小学 班级:四年级 姓名: 第7册 第 单元课题但愿人长久第 课时实施时间月 日类别新授教具教法运用讲授课教学目的重难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

3、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如色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

4、侯)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修改意见教学过程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课文插图)2、指名朗读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5、。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四、自由朗读5、6小节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2、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修改意见教后记长乐镇小学语文课时教案纸学校:徐王小学 班级:四年级 姓名: 第 册 第 单元课题古诗两首第 1 课时实施时间月

6、日类别新授教具教法运用讲授课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

7、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ng、潭tn、螺lu、磨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修改意见教学过程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

8、: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9、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修改意见教后记;长乐镇小学语文课时教案纸学校:徐王小学 班级:四年级 姓名: 第 册 第 单元课题古诗两首第 2 课时实施时间月 日类别新授教具教法运用讲授课教学目的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

10、诵诗文。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

11、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修改意见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简介峨眉山。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

12、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 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 看图有感情地朗读。10、练习背诵。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2、默写峨眉山月歌。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修改意见教后记长乐镇小学语文课时教案纸学校:徐王小学 班级:四年级 姓名: 第 册 第 单元课题秋天第 课时实施时间月 日类别新授教具教法运用讲授课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