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2.3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堂探究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8231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2.3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堂探究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 2.3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堂探究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 2.3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堂探究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 2.3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堂探究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2.3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堂探究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2.3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堂探究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平衡课堂探究探究一化学平衡常数问题导引反应1:可逆反应N23H22NH3是工业上合成氨的重要反应。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态。反应2:H2(g)I2(g) 2HI(g)。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发生改变。反应3:可逆反应:C(s)H2O(g) CO(g)H2(g)。这是利用碳单质制取水煤气的重要反应。1对于反应1,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升高温度、增大N2的浓度,平衡如何移动?平衡常数K如何变化?提示: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减小;增大N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K保持不变。2对于反应1,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平衡如何

2、移动?平衡常数K如何变化?提示: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K不变。3反应2的平衡常数是K,则反应2HI(g) H2(g)I2(g)的平衡常数为多少?反应H2(g)I2(g) HI(g)的平衡常数为多少?提示:反应2HI(g) H2(g)I2(g)的平衡常数为,H2(g)I2(g) HI(g)的平衡常数为。4反应3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什么?对于反应3,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K值增大,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提示:K;升高温度K值增大,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名师精讲1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3、浓度无关。(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如N23H22NH3,Ka则有:2NH3N23H2,K1/a。N2H2NH3,K。2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任意状态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Qc,即Qc,则(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

4、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例题1】 ()已知在448 时,反应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 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_;反应H2(g)I2(g) HI(g)的平衡常数K3为_。()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7008008301 0001 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2)该反应为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

5、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5)在800 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为2 molL1,c(H2)为1.5 molL1,c(CO)为1 molL1,c(H2O)为3 molL1,则下一时刻,反应将_(填“正向”或“逆向”)进行。解析:()第2个反应与第1个反应互为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第3个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与第1个相比,缩小为一半,平衡常数也会发生变化,得K3。()通过表中K和t的

6、关系可知,温度越高,K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说明正向反应为吸热反应。当c(CO2)c(H2)c(CO)c(H2O)时,K1,此时温度由表中数据可知为830 。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时,可根据Q与K的大小关系判断,此时刻下,Q10.9,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答案:() 7()(1) (2)吸热(3)BC(4)830(5)逆向变式训练1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时,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O与Hb

7、O2反应的平衡常数K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CO中毒的病人放高压氧舱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解析: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由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吸入CO越多,平衡向右移动,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把病人放高压氧舱中,则平衡向左移动,释放出CO,故可解毒,A、B、D均正确。C项,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人智力受损时:2200.02,即,故C项错误。答案:C探究二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问题导引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g)N(g) P(g)Q(g)H0。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8、分别为:c(M)2 molL1,c(N)4.8 molL1。1若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多少?提示:N的转化率100%25%。2增大压强(缩小体积),该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吗?反应物的转化率变化吗?提示:该反应是前后分子数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也不变。3若反应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移动吗?M的转化率变化吗?若加入一定量的N,M的转化率变化吗?提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M的转化率增大;若加入一定量的N,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M的转化率增大。4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

9、率发生改变吗?提示:不改变。因为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平衡不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率都不发生变化。名师精讲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三段式”分析法(1)模式:mA(g)nB(g) pC(g)qD(g)起始量 a b 0 0变化量 mx nx px qx平衡量 amx bnx px qx对于反应物:平衡时的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n(平)n(始)n(变)对于生成物:平衡时的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n(平)n(始)n(变)(2)基本解题思路:设未知数: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灵活设立,一般设某物质的转化量为x。确定三个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变化量三者的关系代入未知数确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

10、的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并按(1)中“模式”列表。解答题设问题:明确了“始”“变”“平”三个量的具体数值,再根据相应关系求反应物的转化率、混合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给出题目答案。【例题2】 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30 mL CO和20 mL水蒸气,使其反应,当反应CO(g)H2O(g) CO2(g)H2(g)达到平衡时,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与H2的体积分数相等,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B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25%C平衡后水的转化率为50%D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解析:设达到平衡时,反应掉CO的体积为x。CO(g)H2O(g) CO2(

11、g)H2(g)起始: 30 mL 20 mL 0 0变化: x x x x平衡: 30 mLx 20 mLx x x由题意知:20 mLxx,故x10 mL故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100%40%,CO的转化率为100%33.3%,H2O的转化率为100%50%,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仍为24。答案:B变式训练2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增加B,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解析:C是固体,不出现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生成1.6 mol C时,消耗了0.8 mol B,B的平衡转化率是40%;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增加B,B的平衡转化率减小。答案:B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