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8201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重大改变,但上层管理者则来自天子的册封,这一变化A.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B.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C. 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D. 加强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重大改变,但上层管理者则来自天子的册封”可知,西周的统治者通过对上层管理者庄严的册封仪式加强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故选D。材料并未提

2、及分封制,不能体现统治范围的扩大,排除A;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商朝也是贵族政治,故其“开始确立”属于用词不当,排除C。【点睛】学习历史比较重要的一个方法是要学会历史的分期,把握好阶段特征。本题的BC两个选项,就可用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很快予以排除。2.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多由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都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B. 监察官选任和选官制度保持同步C. 折射出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D. 对当今健全监察制度有重要借鉴【答案】C【解析】【详解】从两汉

3、的监察官选任到明代的监察官选任可以明显看出,皇帝的权力不断地加强,这折射出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故选C。材料并未提及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A;材料只提到监察官的选任,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B;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皇权服务的,显然不适用于当今,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的变化提取出演变的趋势,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3.“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 “工商皆本”成为共识,社会分工日趋扩大B. 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

4、营,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 “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D. “团、行、市,作分”是政府加强管理的手段【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可知南宋时期都城中“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故选C。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五行八作”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不是政府可以划分的管理手段,排除D。4.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一

5、个新的剧种诞生。材料主要说明京剧A. 是徽调与汉调合流而成B. 徽商的运作起到了决定作用C. 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D. 建立在深厚中华文化基础上【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可知京剧建立在深厚中华文化基础上,故选D。京剧除了徽调与汉调合流,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排除A;材料说是“在徽商的运作下”,并不是说起起决定作用,B项程度夸张,排除;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形态,排除C。【点睛】做历史选择题时,对于选项的程度副词要密切关注,一般说

6、来,程度较为绝对的都是错误的。5.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下表定程度上反映出17世纪以来中国A. 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B. 地方官员主要职能的变化C. 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D. 从闭关锁国走向主动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得知,鸦片战争后上海道台开始有了外交的职能,从夷务到洋务的变化折射出中国人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排除A;从表可知,主要职能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中国走向世界是被动行为,排除D。【点睛】表格类题目要严格依托表格内容,切记不可过分引申夸大。6.延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

7、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阶段理论成就分别是A.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B. 毛泽东思想萌发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确立C. 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D. 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改革开放时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故选D。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于井冈山时期,排除A;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排除B;毛泽东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时期,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生可根据两种思想的时间划分作出解答

8、,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7.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后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 延续了传统文人画的绘画风格B. 反映土洋并存的社会生活特征C. 反映当时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 是中国大多数城市面貌的缩影【答案】B【解析】【详解】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选B。年画的绘画风格偏向写实,注重对客观事物的逼真摹写,不符合文人画的绘画风格,排除A;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9、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这种景象主要集中在沿海或较早被迫开放的城市,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以海上第一名园的年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晚清社会生活的认识。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的长效热点,涵盖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8.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下列史实和“高脑油”发放相关的是A. “高脑油”发放始于计划经济建立后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提出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起步的需要D. 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

10、表格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主要出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起步的需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故选C。从表格可知,“高脑油”发放从1954年就已经开始,此时中国并未完成三大改造,排除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在1988年提出,排除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后提出来的,排除D。9.“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A. 本身生活和行为是定罪主要依据

11、B. 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 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现D. 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可知,在人们心中按照自然法原则对这一案件已作定性,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因为司法官失职导致结果变化,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是定罪的依据,而不是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排除A;材料说的是遭遇到现实挑战,而不是无法实现,C项以偏概全,排除;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非常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排除D。10.十九世纪,

12、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1852年,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这说明A. 交通是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决定因素B. 科学技术革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 交通工具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 格林尼治时间适应了殖民扩张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从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再到人们创造了格林尼治时间,科学技术革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B。交通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但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格里尼治时间与殖民扩张之间的

13、关系,排除D。11.“这是人类意识在劳动方面的巨大觉醒,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社会里才有可能”一一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作者赞颂的是A. 苏联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B. 中国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C. 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D. 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社会里才有可能”可知罗曼罗兰(18661944)赞颂的是苏联,故选A。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排除B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但很快失败了,排除D。【点睛】注意题干中带括号的部分,它是出题者帮助你解题的重要一环,就比如本题中的“18661944”,如果没有

14、这个限定条件,ABC就比较难以区分。12.“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己经降落下来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这段演说A.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的冷战宣言B. 直接导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C. 西方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的宣言D. 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己经降落下来”可知这段演说指的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这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故选D。A是在1947年,排除;B是在1949年,排除;这段演说要求美国担负起世界责任与苏联抗衡,而不是和平演变,排除C。二、非选择题:共

15、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经济。古代人们一直非常看重环境的保护,从商周时期到清代,古人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如:礼记月令中规定“孟春毋覆巢,毋杀”;唐律中规定:“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清雍正帝传谕广东督抚,禁止广东工匠制作象牙制品。同时,许多朝代都设立了初具规模的环保机构,如秦汉以后,山林、川泽都归少府管理。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通过设置“类似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这对保护祖国的秀丽山川起了很大的作用。摘编自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材料二 在谈论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每每会联想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有道家式的“天人合一”(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也有儒家式的“天人感应”。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以“天人感应”为前提的,并产生出灾异谴告说,以为人间政治上可感天,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这些观念是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渊源。论中国传统文化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