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7660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多年以前,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彩陶艺术,彩陶上面的的鱼纹、网纹、鸟纹、太阳纹等图案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被赋予祭祀、祈佑、崇拜、吉祥等含义。早起先民对于未知的自然界,有太多的畏惧和害怕,不懂得刮风下雨的原因,不知道雷鸣闪电的奥秘,不明白生老病死现象,只能求助于神灵,于是便出现了图腾崇拜,远古图饰多为先民们崇拜的图腾及生产生活场景。从数千年前的彩陶、青铜器、玉器,到后

2、来的漆器、金银器、木器、纺织品等都不乏各式精美的装饰图案,人们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图案纹样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具有民族的文化特色,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想。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题材广泛,从动植物、器物、人物、风景到几何纹样,或神秘威严,或浪漫绚丽,或清新自然,或典雅繁复,人们生活中见到的或想到的无所不包。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意趣横生,赏心悦目。动植物是古代装饰图案常用的题材,动物类的装饰图案大多是一些祥禽瑞兽,龙、凤最为常见,常用的还有被当作长寿仙鸟的鹤、当作报喜鸟的喜鹊等。蝙蝠和寿桃组成的图案寓意“多福

3、多寿”,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大象性情柔顺安详,象驮花瓶图案寓意“太平有象”。鹿也被认为是长寿仙兽,常被用来表达祝寿、祈寿的意愿。作为装饰图案,竹不仅常与松、梅组成“岁寒三友”,还可与松、萱、兰、寿石组成“五瑞图”;桃又称寿桃,寓意长寿,常与蝙蝠、双钱组成“福寿双全”。石榴是多子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月季四季花开不断,瓶插月季常用来寓意“四季平安”。葫芦以其子多蔓长而被当作子孙绵延的象征,蔓谐音万,蔓上结葫芦寓意子孙万代。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的器物也是常见的装饰图案,如“八宝”“八吉祥”“如意”“八卦图”等,这些器物多与佛教、道教有关,取辟邪防灾、逢凶化吉之意。吉祥文字类图案是以吉祥祝

4、语直接进行装饰,我国的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笔画的长短、粗细、疏密、转折、富有节奏和韵律,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又各具美感和神韵,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如寿字、喜字、百福图。除以上题材外,几何图形、神话故事以及山水、楼台、人物等也用作装饰图案。装饰图案大都具有意境,有一定的思想渊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由祭祀、崇拜、图腾逐渐演变为具有审美特性的装饰图案,古代人们在陶器、石刻、木雕、玉雕、年画、刺绣、建筑物、家具、服饰等物品上用线条表现、色彩渲染,运用借喻、双关、象征及谐音等手法,最终形成一定格式的图案,寄予吉祥如意、喜

5、庆幸福的美好寓意。在中国当下的设计领域中,对传统图案的借鉴和运用随处可见,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图案更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 ( 摘编自严旭中国传统装饰图案)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最早是原始人在彩陶上记载生产、生活情况的各种纹样,这些纹样包含了祭祀、吉祥、祈福等方面的内容。B无论是彩陶、青铜器还是后来的漆器、金银器等器物上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民族文化。C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锤百炼,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D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从动植物、器物、人物、

6、风景到几何纹样无所不包,选材广泛,风格多样,寓意含蓄丰富,有很高的艺术水平。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很早,先民用图腾崇拜表达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用各种精美的装饰图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B传统装饰图案和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丰富和越来越多样化,寄寓人们越来越多的美好祈愿。C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象驮花瓶寓意“太平有象”,瓶插月季寓意“四季平安”,这些图案浪漫绚丽、清新自然、典雅繁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D寿、喜、 福等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笔画有节奏,书法有美感,和其它题材的装饰图案相比,它们的装饰效果毫不逊色。3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之所以能根据传统装饰图案提供的有限信息,获取较为丰富的言外之意,这是因为它借助多种手法调动起人们的想象力。B“如意”“八卦图”等器物图案在装饰图案中极为常见,有辟邪防灾、逢凶化吉之意,可见佛教、道教曾长期主导人们的思想和生活。C造型各异的装饰图案形神兼备,意趣横生,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想,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文化,这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D许多美丽的装饰图案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今天仍被广泛借鉴和应用,这是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传统美的热爱的明证。【答案】1A2C 3B【解析】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

8、的是“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注意关键词“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A项,“这些纹样包含了祭祀、吉祥、祈福等方面的内容”表述有误,原文的意思是这些纹样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不断被赋予”,而不是本身包含。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

9、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浏览选项。与原文项比较,辨析正误。A项应为“让普通人成为音乐人”;C项“这些图案浪漫绚丽、清新自然、典雅繁复”总体风格的概括,而不是这些具体图案的风格。“当时的人们”也不正确。高考命题的表述项一般不存在对文中基本信息的简单摘取,大都为对文中信息的综合加工,糅合进了命题人个人的理解。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考点:筛选并整合文

10、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从选项来看,主要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推断的依据应在文中。选项B“可见佛教、道教曾长期主导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分析有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九岁,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等,据州城反。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

11、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指日取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一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八年,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

12、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俄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注】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 y),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斥候:侦察兵。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师受业,略观

13、大旨而已 受:通“授”,教授B贼起仓卒,便诛二将 卒:通“猝”,仓促C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寻:不久D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 寇:进犯,侵犯。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就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十分友爱。B对于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据城作

14、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撤破桥道,斩获数百人,打得羌族、浑族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前两处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5分)(2)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5分)【答案】4A5C6D7(1)李贤虽然自少年起就从事征战,但对政事也十分熟悉,安抚教育乡里,很受百姓拥戴。(5分,关键词:“少 ”“从”“闲”各1分,句意2分)(

15、2)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带兵退去,李贤乘机率领骑兵追击。(5分,关键词:勒、密、因;关键词各1分,句意2分)【解析】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实词。A “受”应该解释为“得到,接受。”。解答本题要求将实词带入原文中理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三)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凭借基本实词的积累,或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比照时可着重下面几个要素。1联想课文语句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上学过词语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