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站改测量方案(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7522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站改测量方案(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太原站改测量方案(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太原站改测量方案(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太原站改测量方案(精)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太原站改测量方案(精)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站改测量方案(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站改测量方案(精)(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站改建扩建工程测量方案编制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站改项目部二一七年七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12.沿线工程自然特征13.主要技术标准24.施工测量内容2二、编制依据3三、施工组织31.组织机构32.测量人员33.测量仪器4四、施工测量精度技术指标41.控制网的测量42.路基施工测量精度53.涵洞、框构桥施工测量精度5五、 控制测量51.平面控制网的测量52.高程控制网的测量8六、施工测量111.施工测量工艺流程112.施工测量放样准备123.施工测量作业方法124.施工测量复核135.路基施工测量136.涵洞施工测量157.站场施工测量168

2、.挡土墙施工测量16七、竣工测量16八、内业资料管理16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17十、复核测量制度181.复测内容及程序192.复测要求19一、工程概况1.线路概况太原站改建扩建工程,起点为大西线DK266+900,终点里程为DK268+590,线路全长1.69km。其中新建11、12号线路,改建10号线路。新建5站台。施工主要内容:路基工程:路基土石方8.4万方,高压旋喷桩5万延米,重力式挡土墙136延米,扶壁式挡土墙325延米。桥涵工程:五龙口框架中桥(6m+12m+6m)接长17延米;涵洞接长2座:2m盖板涵接长12延米,6m框架涵接长25延米;旅客地道接长2座:68.5延米;行包地道接长

3、1座:34.27延米。轨道工程:拆除单开道岔15组、交叉渡线1组、一渡一交1组;新铺线路4.227km,道砟1.7万方,单开道岔15组、交叉渡线1组、一渡一交1组。2.沿线工程自然特征2.1地形地貌本工程位在太原市市区,属于汾河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800m左右。本工程沿线有五龙口街、朝阳街、建设北路、建设南路、迎泽街及各类市政道路,由于地处市中心火车站附近,交通繁忙、人员密集、大部分地段建筑物密集。2.2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 太原平原区域为第四系堆积层所覆盖。主要地层岩性如下:第四纪下更新统地层,属湖相堆积,岩性为灰色、灰褐色、灰绿夹黑色和紫红色粉砂质粘土、粘土、淤泥质粘土及亚砂土

4、,夹灰黄色、棕灰色和褐灰色粉砂、细砂、中砂层。盆地边部砂层增多,变为粘土与砂互层,局部地区含砾石或卵石层。(2)特殊岩土沿线的特殊岩土有杂填土、新黄土、粉质黏土、和粉土。本段线路位于太原站,属洪积平原,经后期人工改造,填筑而成,地形较平坦,地表多为房屋、道路等。所以其中大部分为杂填土,以砖块及碎石为主,夹有大量生活垃圾。2.3水文地质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埋深约5.5-17.3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2;具氯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L1。2.4 地震动参数及冻结深度(1)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

5、值加速度值为0.2g(地震基本烈度度)。(2)冻结深度:本段沿线最大冻结深度为0.84m。2.5 气象特征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3.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普速铁路;设计行车速度:120km/h。最小曲线半径:580米。线间距:北咽喉5.3米,南咽喉5.5米。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动车组;到发线有效长度:546m;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6、。4.施工测量内容(1)建立独立坐标系,进行站场的测量放样工作。(2)本工程施工拆迁征地边线测量放样、红线内路基原地面测量及断面测量。 (3)标段内路基及挡土墙边线放样、路基放样,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样及测量复核。(4)涵洞和框构施工测量放样和复核。(5)既有道岔的数据采集及新建道岔的测量放样和复核。(6)路基沉降变形观测。(7)车站及其他大临工程和过渡性工程等施工测量放样任务。(8)工程竣工测量的全部任务。二、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B10601-2009;(4)国家一、二等水

7、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6)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7)太原站改扩建工程设计图纸、设计院交桩资料。三、施工组织1.组织机构本工程按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组建 “中铁六局太原站改项目部”,下设工程管理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安全环保部、质量管理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负责标段的日常管理和对各“作业队”的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项目部设测量负责人,主管整个项目的测量工作。 2.测量人员项目部设立测量队,负责项目的控制测量以及日常的施工测量。测量队现有测量人员3人,能满足现场施工需求,随

8、着工程工作面的开展,测量队再增加测量人员。测量人员名单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学历专业专业年限备注1王世荣男1976.7测量队长本科土木工程172薛军男1991.10专科工程测量43薛蛟男2000.6专科土木工程13.测量仪器测量仪器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精度仪器编号1全站仪1徕卡TC80214水准仪1DZS3-12mm6GPS接收机1徕卡GS083mm+1ppm7对讲机4摩托罗拉四、施工测量精度技术指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测量作业质量和进度要求,做好施工测量过程中放样定位,保证施工测量任务完成。严格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以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

9、向、短边”的测量原则,对照施工测量技术依据作业,以保障施工测量精度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和太原站改铁路设计图纸设计要求。1.控制网的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按二等GPS网技术要求观测,作业方法、精度指标、使用仪器均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观测方式项目三等静 态 观 测卫星高度角()15有效卫星总数4时段长度(min)60观测时段数12数据采样间隔(s)1060PDOP或GDOP8高程控制网的测量按二等水准网技术要求观测:作业方法、精度指标、使用仪器均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执行。测站主要技术要求等级视距前后视距差(m

10、)测段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 (下丝)数字二等503且501.01.53.06.00.30.55且2.82水准测量限差水准等级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测段、路线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mm)附合路线、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的短高差之差平原山区平原山区二等 4K0.8n 4L 6Ri2.路基施工测量精度相邻桩位误差限差5cm,路肩宽与设计值限差10cm,路肩横坡误差限差0.5%,高程限差2cm。边桩误差偏差10cm,挡土墙、护坡等工程机构尺寸、基底及顶部高程误差限差5cm。侧沟深度和宽度与设计值误差限差h-3cm、h10cm

11、,路堤护道平台宽与设计值误差限差50mm。3.涵洞、框构桥施工测量精度框构桥、涵洞几何中心点坐标限差2cm,框构桥、涵洞模板尺寸限差4cm,高程限差20mm。5、 控制测量 在既有线路的东侧沿线布设控制点,以满足现场进一步施工的需要。在控制网的建网过程中,既要考虑建筑工地的整体要求、又要考虑建筑物的局部要求,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测量原则,达到满足要求的控制网的结构强度、整网的适用性、稳定性、确保施工控制网能够满足长周期精确施工的需要。1.平面控制网的测量1.1坐标系统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椭球参数:a=6378137,f=1/298.257222101)作为坐标基准,平

12、面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投影带为:中央子午线为11200,投影面大地高为90米,高程异常-9米,纵轴改正数-4000km,横轴改正数500km。1.2技术标准控制网的测量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三等GPS测量控制网的要求执行。1.3控制桩的选点、埋石(1)选点施工加密控制桩的选址和埋石严格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执行。所布加密控制点均考虑即将施工的影响,布设在不易被破坏的范围内,点位便于安置仪器,周围视野开阔,对天通视情况良好,高度角15以上无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远离高于安置天线高度的树木、建筑物等阻挡卫星信号的障碍物;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电线、避免电磁场对GPS卫星信

13、号的干扰;在点位附近无大面积水域,避免多路径效应的影响;点位布设于交通方便,基础稳定,易于保存,有利于导线联测。(2)加密控制桩编号:本次加密控制桩的编号,由小里程向大里程顺序编号。(3)加密控制点埋设标石埋设采用现场浇灌混凝土桩,混凝土的配比按水泥:砂子:碎石的重量比为1:2:3。埋石规格满足下图规定:1.4外业观测平面控制网复测及加密采用边联式构网,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具体的测量技术方案为:(1)作业前按要求进行仪器检校。对中设备采用精密对点器,对中精度小于1mm。在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对基座水准器、光学对点器进行检校,确保其状态正常。(2)观测严格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时间同

14、步观测同一组卫星。(3)控制点同步观测时段数为1,每时段观测60分钟。(4)作业过程中,天线安置严格整平、对中,天线标志线指向正北。(5)卫星高度角设定为15;数据采样间隔设定为15秒;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总数4颗。(6)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误差小于2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7)作业中使用对讲机,离GPS接收机10m以外。(8)观测过程中按规定填写了观测手簿,对观测点名、仪器高、仪器号、时间、日期以及观测者姓名均进行详细记录。外业观测记录填写要注意用铅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完整填写。(9)一个时段的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接收机的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10)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