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7441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10-19【大 中 小】 “十二五”时期是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持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湖北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加强对“十二五”时期我省水产业发展的指导,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现代生态渔业建设,实现我省渔业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建设渔业经济强省,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意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特编制湖北省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十一五”以来,我省水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连续五年保持着快速

2、、健康的增长势头,养殖规模和水产品总量等多项指标一直居全国淡水渔业的领先地位,不仅为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我省水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湖北水产业还获得了“辉煌荆楚六十名片”之一的殊荣。(一)渔业生产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353万吨,比2005年增83万吨,增31%。水产养殖总面积达985万亩,比2005年增192万亩,增24%;主要养殖水面养殖亩产达309公斤,比2005年亩增36公斤,增13%。全省渔业产值458亿元,比2005年增222亿元,增94%

3、;渔业工业建筑业产值148亿元,比2005年增129亿元,增679;渔业流通服务业产值275亿元,比2005年增232亿元,增540。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比2005年增2900元,增60%。五年来,我省渔业为农民增收贡献逐年攀升,年均贡献增幅一直在大农业中保持第一。2010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渔业纯收入为245.81元,比2005年增151.75元,增161.3%。(二)规模特色渔业亮点纷呈大县板块建设作为我省近几年渔业发展的助推器,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渔业集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全省主要板块基地基本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化,鱼池鱼舍标准化、道路交通网络化、供水排水机电化、养殖生产专业化、养殖

4、模式高效化、产地产品无公害化、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八化”格局,集中连片板块达500万亩,总产量超过240万吨。全省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75%,比2005年增加7个百分点。小龙虾、鮰鱼、黄鳝、河蟹、甲鱼、鳜鱼、黄颡、青虾等品种的“一鱼一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产业链初步形成,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小龙虾、黄鳝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的50以上,其中小龙虾已成为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世界龙虾在中国,中国龙虾在湖北”的格局已成不争的事实。(三)加工和出口取得突破2010年全省水产加工企业21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26家,出口注册企业20家;加工产值127.7亿元,比2005年增11

5、2.4亿元,增735;加工量67万吨,比2005年增42万吨,增168%。出口创汇2.3亿美元,比2005年增1.43亿美元,增164%。加工产品形成了从冷冻品、干腌熏制品到调味品、罐制品、鱼糜、保健制品、生化医药制品和休闲食品等11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水产品加工和出口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上也有较大的突破。如鄂州振源生物的通过内源酶水解鱼类提取氨基酸的项目、天峡鲟业生产的鱼子酱和鲟鱼软骨素项目、湖北泰尔生物从淡水鱼中提取活性多肽冻干粉中间体、华山公司的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等。(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五年来,全省建立了30个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逐步完善

6、了渔业病害的防控体系。同时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在全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渔业生产记录、养殖用药记录、产品销售记录以及产品标签制度,建立产品溯源制,在多个重点养殖区域开展养殖用药试点,确保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全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发展超过500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592个,产品认证897个,绿色水产品175个,有机食品15个。(五)品牌整合初见成效2010年,我省整合全省资源,按照“五统一”模式,着力打造了“楚江红”小龙虾、“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和“洪湖渔家”生态鱼三艘水产品牌航母。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楚江红”小龙虾品牌新闻发布会为起点,相继成立了省小龙虾产业协会、河蟹产业协

7、会和渔业产销协会等三大协会。通过举办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小龙虾节、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梁子湖大河蟹展示交易会等活动,以及在中央和省内主流媒体进行集中强势宣传、品牌推介营销、农超对接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举措,使我省三大主导水产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空前提升。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三大品牌均荣获金奖,(六)渔业资源养护力度不断加大五年来,我省全面推进生态渔业建设,实现渔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一是全面实施养殖证和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二是全方位开展大水面整治。在抓好以长江、汉江为重点的禁渔期制度实施的同时,在大江、大河、大湖、大库推行禁渔期制度,逐步取

8、缔过度围拦行为;努力杜绝对生态环境有明显危害和影响的养殖模式和方式。三是加大了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力度。四是广泛开展增殖放流。通过引导和吸纳全社会力量参与增殖放流活动,改变了过去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家放流的单一局面。五年来投入资金8000万元,放流经济鱼类苗种22亿尾,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保护品种80万尾。二、“十二五”期间我省水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与制约因素(一)我省水产业发展的优势1、资源优势。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优势,全省现有水域总面积2500万亩,宜养水面1360万亩,居全国第一。养殖水面种类涵盖淡水渔业的所有类型,水质良好,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提供了优质的种质资源,而且还提

9、供了优质低廉的饵料资源。众多的江河湖库是鱼类天然的种质资源库,全省共有鱼类176种,占全国四分之一,水生植物164种,种类占全国的50%以上;底栖动物86种;国家重点保护一级水生野生动物5种(白鳍豚、中华鲟、白鲟、达氏鲟、鼋);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水生野生动物8种;省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30种。2、政策优势。水产业是湖北的特色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水产业的发展。如省政府每年拿出6000万元财政专项支持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每年安排4000万元支持精养鱼池升级改造工程等,这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十二五”期间我省水产业的快速

10、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科教优势。我省是全国淡水渔业科教大省,水产科教实力雄厚,水产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内有中科院水生所、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所、中国水科院长江所等国内第一流的水产科研院所,还有一大批大专院校的专业水产学院、生命科学院以及地方水产科研所和技术推广站,拥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和教育培训力量。4、市场优势。我省由于渔业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水产品品质好,在国际国内水产品市场占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不仅大宗常规水产品占据着国内的主要市场,特色产品也畅销海内外。相对其它农产品而言,水产品市场放开早,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收益比较稳定,特别是当主要农产品受到产量、市

11、场价格等因素而收益面临不稳定时,水产业仍然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供给,而且还为农民的稳定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产业发展潜力1、产量增长潜力单产增长潜力。2010年我省主要养殖水面平均亩产为309公斤,比广东省平均亩产569公斤低260公斤,如果通过实施精养鱼池改造等工程,使全省主要养殖水面平均亩产提高260公斤,按全省1000万亩总养殖水面计算,全省可新增产量260万吨。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按全省可开发利用的冬闲田500万亩计算,扣除现已开发的300万亩“小龙虾野生寄养”,还有近200万亩冬闲田可共开发,按每亩产出50公斤小龙虾或其它水产品计算,全省可新增产量10万吨。仅

12、此两项,全省水产品还有270万吨以上的潜力可挖。2、效益增长潜力通过调整结构,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品牌来提高水产品的单位价值,使我省水产品平均每吨产值达到江苏淡水水产品目前的水平(即每吨17019元),每吨提高4650元,即每斤提高价值约2.33元,按2015年全省420万吨产量计算,全省就可新增产值195.3亿元。3、加工业发展潜力我省是淡水水产品生产大省,原料供应充足,具有发展水产加工的良好基础条件,只要通过不断提升加工工艺水平和技术,提高加工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湖北水产加工潜力巨大。而且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来看,随着捕捞资源量的逐年减少、天然水域的禁养,以

13、及人们对水产品尤其是高品质加工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水产加工(尤其是淡水水产加工)市场前景极为广阔。4、渔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随着渔业一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发展内涵的逐步扩大,渔业相关产业(如休闲渔业、会展、信息、物流、饲料、鱼药、培训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五年,我省的休闲渔业、会展渔业、现代渔业信息物流、教育培训等产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将成为我省渔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三)“十二五”期间水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渔业发展与资源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2010年,全省水产业养殖面积985万亩,养殖规模已接近可养水面的上限(2010年全

14、省可养水面为1360万亩),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扩容,优良的渔业水域、滩涂被大量占用,水生生物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部分宜渔水域受到污染,鱼类的产卵场遭受破坏,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湖泊拆围、水库限养,致使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严重挤压,据测算,“湖泊拆围、水库限养”可导致全省减产约28万吨;同时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也不允许我们靠稻田挖鱼池来扩充养殖规模。这些叠加的刚性约束使得水产发展空间受限,要想巩固和保持全国淡水养殖第一大省的地位,实现渔业经济强省的目标,单靠养殖规模的扩张已经不可能。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

15、化程度不高行业内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平衡。目前全省水产业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为1:0.27:0.53,全国水产业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为1:0.48:0.5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一产业比重过高,水产加工等二产业的比重偏低。龙头企业规模不大,竞争力和带动力不强。目前全省规模以上水产龙头企业不到40家,年产值过2亿元的仅3家,产值过5亿元、10亿元的企业目前仍是空白。大部分水产企业规模偏小,加工设备、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产品单一,后劲不足。加工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辐射和带动能力偏弱。渔民组织化程度偏低。我省渔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尽管数量不小,2010年接近1000家,但是普遍规模偏小,实力不强,运作不够规范,影响力弱。3、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我省水产业基建项目仅为8898万元,尽管比“十五”期间增33.6%,但是和大农业其它行业相比、和水产业的地位相比仍然十分不足。省级基建投入更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尤其是全省500万亩的精养鱼池一直没有投入,老化淤塞严重,抗灾抗病能力低下,配套设施落后,不适应现代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4、品牌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影响力偏弱2010年我省水产业倾全省之力打造了“三艘航母”,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品牌宣传效应,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省的品牌影响力还偏小,带动力和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