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465615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各社区、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师市县政法工作暨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大会和师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农场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农场现代化建设步伐,按照兵团要求,从新湖实际出发,现就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项目带动、建设先行,强基固本、依法管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努力建设与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体系,全面提升农场社会管理的科学

2、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为全农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举措 围绕农场机关“十大体系”建设,构建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融合、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补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创新发展组织领导体系 1.建立完善维稳信息发布导向机制。按月发布全农场刑事案件、矛盾纠纷、安全生产、信访情况等涉及社会稳定的数据信息,定期研判分析,对案件、矛盾纠纷和事故多发的社区、单位及时发出警示,为党政领导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2.建立完善维稳考评奖惩机制。进一步严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和综治警示等领导干部维稳问责制。健全完善德、能、勤、绩、廉、法、安

3、“七位一体”的干部考核体系,把领导干部落实“第一责任”情况记入平安法治建设实绩档案,作为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3.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指导考核”的原则,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充分评估城建、环保、教育、卫生、拆迁、国土、交通等领域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 4.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对话机制。依托镇调处中心建立听证对话室,确保涉及民生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听证对话率达100%,有效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4、,健全沟通协商制度。 (二)创新发展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1.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社区、农村倾斜,建立符合镇情、全面覆盖、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建设。进一步扩大农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升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覆盖水平。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司法救助为基本内容的救助体系。 3.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三送工程”活动,多措并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全面完成数字电视整转,确保全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入户率

5、达98%,不断提高数字电视收视效果。进一步加大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力度。 4.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办好一所公办优质幼儿园。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备。 (三)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 1.全面加强大调解体系建设。强化党政主导,切实把大调解体系建设全面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全局。镇调处中心主任由镇党委分管领导担任,配备2-3名专职副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村调处站主任由党支部书记担任。镇调处中心、公调对接站、村调处站均配备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 2.着力规范大调解体系职能定位。围绕资源整合、整体联动的本质特征,强

6、化镇调处中心的综合功能,不断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镇调处中心切实承担舆情汇集、调解调度、对接指导、协调管理和重大矛盾纠纷调解等职能。镇调处中心实行矛盾纠纷分流指派、调处调度、调处督办等职权,着重发挥好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整体互动功能。村调处站充分履行矛盾纠纷的预防、排查、调处、回访等职责,有效发挥以人民调解为主体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发展个人调解室。 3.不断发展“一综多专”的大调解新格局。以“党政领导、综治牵头、依托部门”为模式,在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立完善医患、劳资、环保、拆迁、交通事故、安全事故、消费、物价、教育、婚姻、土地流转等专业调处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公调对接

7、”等对接调处机制,强化实体运作,规范对接流程,拓展对接范围。 4.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进一步推行镇领导大接访、机关干部赴村下访、政法干警大走访、党代表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党员干部代理群众事务等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呼叫服务热线“12345”的功能作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解决问题,和谐社会关系,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制度化、长效化。 (四)创新发展现代防控体系 1.构造现代智能化设防镇。加快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并与城建、交通工程等同规划、同设计、同推进。提升社会治安科技防范的有效覆盖率和实际应用率以及家用小技防的科技含量和使用效率,形成覆盖镇村、全时监

8、控、全面设防的现代安防体系。进一步强化技防应用管理,加大利用技防提供线索、破获现行的奖励力度,确保技防现场抓获和提供线索破案占总数40%以上。进一步强化技防功能拓展,将技防体系建成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镇区管理、情报收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社会管理网络。镇建立巡防中队,群防群治队伍要常态保持在总人口数的1%左右,建成一定规模的治安防范、应急反应、社会救助等不同类别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整合公安、保安以及社会防范力量,构筑区域联动、规范管理、专群结合、实体运作的巡防新格局。 2.强化严打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和研判,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效打击有

9、组织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暴力恐怖犯罪和其他各类犯罪。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大排查、大整治,健全滚动排查、动态分析、集中整治机制,确保治安重点地区及时发现,长效整治。 3.加强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健全基层安全监管网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积极探索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安全监管模式。加强对爆炸物品、剧毒物品以及废旧物品回收交易市场和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强化食品准入和源头管理,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降低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火灾等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五)创新发展外来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 1.加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组织

10、网络建设。依托公安派出所建立镇级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心,落实“一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的要求,为外来人口提供登记办证、职业介绍、就业咨询、房屋租赁、权益维护等一站式、全程式服务,着力提高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力争2011年底,外来人员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服务“三集中”率达到60%以上,2012年底达到80%以上。 2.组织推进外来人口管理改革工作。完善外来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机制,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工作模式,推进“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管理体系的全覆盖。 3.创新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镇专业社工服务中心,配备5名专

11、业社工,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涉邪涉毒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引导、就业服务、困难帮助、管理改造。镇建立心理矫治中心,对存有心理危机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对象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预防。 4.全面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教育,以安置就业为重点,从政策环境、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强培育扶持,加快推进帮教和过渡性就业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拓宽安置渠道,提高安置能力。推进公益劳动基地建设,落实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监督和管控,实行分色分类和技术定位等动态化管理,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率达90%,衔接管控率达100%,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社区矫正对象又犯罪

12、率为零。加强对重点青少年及社会闲散人员的教育帮助,健全综治部门牵头,宣传、共青团、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机制,全面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预防和控制体系。加强弱势群体的关爱帮扶,强化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见义勇为基金等机制建设,加大社会救济帮扶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易肇事精神病人管理,建立以“一人一档”为主要内容的重型精神病人管理治疗信息库,逐人制定救治、服务、管理措施,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做好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工作。 (六)创新发展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1.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针对因城镇发展、工业集中、拆迁安置和农民集中居住形成的

13、社区新格局,积极探索新社区管理的有效模式。建立政法综治、公安、民政、建管、城管等部门沟通机制,完善属地管理手段,将各村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整合各种协管力量,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实现人口集中居住到哪里,社会管理力量就跟进到哪里,相关工作措施就落实到哪里,确保管理不留缝隙、服务不留盲区。 2.推进社区组织化建设。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为主体、公共服务中心和政法综治工作站为平台、群团组织为配套的组织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吸纳党员、公务员、大学生参与管理服务,推进行业组织、自治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对互助性、公益性、娱乐性社区组织的指导和服务,有效发挥他们在

14、满足群众需求、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疏导群众情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4+X”新型服务组织管理机制,“4”就是依靠村党组织、村委会、管理服务站和综治站进行专业管理和服务;“X”就是依靠若干个社会服务组织,发动社区群众全面参与社会管理,促进各项措施更好地落实在基层。 (七)创新发展基层基础建设管理体系 1.强化基层政法综治工作综合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平台作用,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主任,具体负责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协调工作。综治专干专职专用,不安排招商引资任务及长期参与拆迁等工作,确保精力集中。整合综治、公安、司法、信访、反邪等资源,实施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

15、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法治联创、社会管理联管。大力推进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标准化建设。 2.强化村“131”工作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以“一项保障、三小建设、一套机制”为主要内容的“131”工作体制建设。强化村居综治平安建设保障,每个村设立1名综治专干、1名社区民警、2名专职调解员、2名专职保安、1名大学生综治社工(全面推行大学生村官上综治岗)、1名政法干警综治特派员。深入推进“三小工程”建设,小技防建设上,大力推广“邻里互助安防系统”等新型家庭技防产品;小档案建设上,由综治、公安、司法行政、610办等部门牵头,按照简便易行、服务实战、资源共享的原则,分别建立村级“平安档案”、“治安档案”、“和谐档案”、“回归档案”,动态掌握各类不稳定情况,有力实施跟踪式管理;小群防建设上,大力开展“红袖标”群防群治,将村干部、保洁员、抄表员等吸收为治安志愿者,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抓好农村综治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农村综治工作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推动基层综治工作的有效落实。 3.强化基层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市场、平安场所、平安家庭等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实现基层平安创建全覆盖。2011年,基层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