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5591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17下学期第二月考高二语文 命题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 阅读题 (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

2、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

3、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在后世不断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

4、. 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 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 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 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2. 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B. 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 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

5、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 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3. 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 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 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 苏、李的尊体论,在后世不断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答案】1.

6、 D 2. A 3. B.【解析】试题分析:1.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概念理解题,传统的考查形式是选择题。对于文本中的概念,我们必须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做题的基本方法是要回归原文。首先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本题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

7、词”的。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D项根据文本第四节内容“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可知,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3. 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

8、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根据文本第三节内容“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可知,文章并未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

9、,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

10、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B. 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 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D. 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5.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11、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等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D. 魏德深深受百姓的爱戴,为了能拥有魏德深这样的好官,

12、贵乡百姓和馆陶的百姓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最终魏德深被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7.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答案】4. C 5. D 6. C 7. (1)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2)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因为魏德深在贵乡而跟随他来此定居的人规模达到了几百家。【解析】4.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

13、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济:完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采用排除法, “未尝辄敢出门”是表明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故排除A和C,而“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

14、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赵君实之流。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

15、字词的翻译:(1)于时、群、独全、句子大意;(2)众庶、悲泣、句子大意。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因为魏德深在贵乡而跟随他来此定居的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二)诗歌鉴赏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采用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