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杨坨三号地块基坑施工应急预案资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5467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潞城杨坨三号地块基坑施工应急预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潞城杨坨三号地块基坑施工应急预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潞城杨坨三号地块基坑施工应急预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潞城杨坨三号地块基坑施工应急预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潞城杨坨三号地块基坑施工应急预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潞城杨坨三号地块基坑施工应急预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潞城杨坨三号地块基坑施工应急预案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A区)杨坨三号地块安置房项目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二标段)基坑施工应急预案北京住总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部杨坨安置房项目土方及基坑支护工程(二标段)项目经理部2016年4月目录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1二、应急策划1三、应急准备6四、应急响应9五、保护既有建筑措施11六、危险源分析及预防12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8八、现场恢复20九、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20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总承包部 杨坨三号地块项目土方及基坑支护工程(二标段)基坑施工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

2、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二、应急策划(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1、工程概况本工程施工场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杨坨村,用地东至六环西辅路(新建),南至杨坨一街(规划中),西至芙蓉路(规划中),北至杨坨四街(规划中),场地南侧距已建成地铁6号线会展中心站1号出入口

3、12.7m,东侧距东六环西辅路最近距离13.2m,北侧距紫运南里小区40.3m,西侧紧邻紫云中路与一标段相邻。2、工程地质1)岩土工程条件根据设计图纸剖面图提供信息,初步估计拟建场地表层为人工堆积层,主要包括粘粉素填土-砂粉素填土层,平均厚度约1.80m,房渣土1,厚度2.00m左右,粉砂素填土-细砂素填土2层,厚度约2.50m,粘粉素填土-砂粉素填土层,平均厚度约4.10m;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层,主要包括粉质粘粉-粘质粉土层,层厚5.0m左右,细砂-粉砂层,平均厚度约4.10m;细砂层,平均厚度4.30m;细砂-中砂层,平均厚度6.20m;细砂-中砂层,平均厚度3.90m;2、水文地

4、质条件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地质剖面图,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埋深为4.606.00m之间,水位较高。3、周边环境条件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图及现场资料,基坑周边场地相对开阔,距离周边道路及已建建筑物约为12 m-40m,基坑安全等级按一级考虑。场地南侧距已建成地铁6号线会展中心站1号出入口12.7m,东侧距东六环西辅路最近距离13.2m,北侧距紫运南里小区40.3m,西侧紧邻紫云中路与一标段相邻。具体位置见图1.3-1基坑与周边建筑位置关系图图1.3-1基坑与周边建筑位置关系图(二)深基坑施工方案及支护方案1、支护方案总说明本工程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作为施工阶段的南侧围护结构,挡土挡水;基坑

5、南侧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其余位置采用直径800mm间距1600mm的钻孔灌注桩。基坑周长805m,开挖深度15.6m,本工程0.000按20.90考虑,自然地面按绝对标高20.62/21.62/22.62考虑,槽底标高按-15.88(绝对标高5.02)考虑。沿基坑深度方向布置三道锚杆(灌注桩采用三道锚杆,4-4/5-5地连墙采用两道锚杆,6-6剖面采用一道锚杆)。2、地下水控制:因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为较厚砂层,基坑开挖较深,南侧已建地铁六号线北运河东站距基坑的距离基本都在一倍基坑深度左右,为保证在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同时,避免对地铁结构的影响,决定基坑周围采用一排地下连续墙形成止水

6、帷幕挡水;其余三侧基坑距离已建成建筑较远,决定采用管井降水方式处理地下水;坑内采用管井疏干的方法处理地下潜水。3、支护方案依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基坑平面形状复杂,开挖较深,作业范围狭小的特点,决定上部24m深度范围内采用1:0.3放坡,施做土钉墙,下部采用桩锚和地连墙加锚杆的联合方法进行支护。1)桩锚支护本支护部位坡顶2.00m以外考虑5.00m宽,20Kpa局部荷载,有关桩锚支护的主要设计内容如下:支护桩名称桩顶标高m直径mm间距mm长度m配筋(主筋)钻孔灌注桩18.62800160018.525锚杆标高m直径mm自由长度m钢绞线设计拉力KN锁定拉力KN自由段锚固段16.1215091223

7、3020512.62150715.534602858.6215051535353352)地连墙加锚杆支护因场地南侧距正在运营的地铁结构较近,考虑安全问题,无法进行降水施工,故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支护,坡顶2.00m以外同样考虑5.00m宽,20Kpa局部荷载。地下连续墙名称桩顶标高m墙厚m间距m长度m配筋地下连续墙18.62/21.620.8638/4128/32(三)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

8、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编制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护车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定期评审实施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未发生发生图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四)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

9、倾斜、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在工地已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基坑坍塌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的应急方案。2、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桥梁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1)深基础开挖前先采取井点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最深度以下,防止开挖时出水塌方。2)材料准备: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以备护坡 (打桩护坡法),为防止基础出水,准备2台抽水泵,随时应急。3)进行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并进行论证,报监理审批。4)深基础开挖,另一种措施是准备整体喷浆护坡,开挖时现场设专人负责按

10、比例放坡,分层开挖,开挖到底后,由专业队做喷浆护坡,确保边坡整体稳固。5)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a、基坑的周边砌筑30cm高的防淹挡墙,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b、配备两台水泵(其中一台备用),用于排除井下积水。c、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d、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e、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6)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及监控要求a、监测前编制系统的监测实施方案并报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监测。b、监测基准点设置3个,均设置在基坑边线30

11、米以外,必须可靠、稳定和牢固。c、沉降和基坑坡顶位移测量采用全钻仪进行,要求仪器精度符合基坑监测要求。d、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基坑开挖过程及基坑使用初期,每天监测2次,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天监测1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特殊情况下加密监测。e、特殊情况指以下情况桩顶或坡顶的水平位移达到开挖深度的3;桩顶或坡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锚杆杆体应力突然增大或松弛;锚杆拉力超过设计拉力。(五)应急资源分析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3)上级救援机构:公司

1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地方可用的主要应急资源是救护车。(六)法律法规要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六十八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三、应急准备1、机构与职责土方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危机出现的高发期,是工程危机管理的重要阶段,为此本工程特设置如下领导小组:组长:李崇福副组长:巫向东、汪洋、张国成组员:高书营、徐凯迪、姜长辉、游士清、李海涛、魏红斌等建立施工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快捷、畅通;认真执行应急预案交底制度,让现场每个管理人员及工人了解、掌

13、握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危机情况,一线作业人员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做好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的储备;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检验应急反应的能力,增强工程危机管理的意识。组长职责: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

14、服务工作;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通讯联络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技术支持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3)修

15、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现场保卫1) 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2) 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3) 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抢险抢修组职责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医疗救治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