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5389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探测器飞越小行星探测,圆满完成使命。据此完成12题。1.在“嫦娥二号”探月过程中,尚未发现生物。地球与月球相比之所以出现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上四季分明2.月球与“嫦娥二号”构成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月球-“嫦娥二号”系统C.太阳系D.总星系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巨大,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水能

2、与太阳辐射无关B.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裂变反应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结果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其运行周期约是1.5小时。据此完成45题。4.“天宫一号”的线速度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比( )A.相等B.较小C.较大D.不能确定5.“天宫一号”升空时,北京(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C昼夜平分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6.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电视

3、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7.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8.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B.C.D.10.图中

4、a、b、c、d四点中风力最小的是( )A.a B.b C.c D.d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受三圈环流的影响,P地的天气特点是( )A.温和湿润 C.高温多雨B.寒冷干燥 D.炎热干燥1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1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引起大气成分变化,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人类活动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B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全球森林总覆盖率在下降 C人类大量地围湖造田、填海造陆,使水域面积在变小 D人类对冰箱、冰柜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5、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时刻不止地对地球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415题。14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能 B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C水能 D生物圈内的生物能15塔里木盆地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ABCD16下图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水)。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北流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A B

6、C D读图,回答1718题。17.根据左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C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18.A洋流可能出现在右图中()A丁处 B丙处 C乙处 D甲处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线)仅用了20天。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线)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据此回答1920题。19.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0.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

7、缩短了17天,原因是 ()A.第一次航行里程长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2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西北多,东南少东南多,西北少春秋多,冬夏少夏秋多,冬春少A B C D读下图,回答2223题。2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为向斜成岭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C.处有可能找到石油D.处岩石比处岩石坚硬23.上图中甲、乙、丙、丁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426题24.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8、)A. B. C. D.25.如果是石灰岩,则可能为()A.花岗岩 B.石英岩 C.大理岩 D.板岩26.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28.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A.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B.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C.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

9、,地势最低D.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读我图某区域农业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2930题。29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C地面蒸发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30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读下图,完成3132题。3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32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海陆分布

10、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读图“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回答3335题。33该山地分布在()A高原山地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34北坡比南坡()A光照强 B坡度陡 C水分多 D林地少35图中公路()A直达运输为主 B沿线多喀斯特地貌C为青藏公路的一部分 D沿线盛产甘蔗二、综合题。(共30分)36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是 处。(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表示

11、 环节,表示 环节。(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表示 作用。37读理想大陆气候分布、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各题。(16分)(1)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左图所示是 (季节)。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特点是什么?(4分)(2)分析乙处形成气候类型的成因。 (4分)甲 乙 丙 丁(3)上图四种气候资料符合气候的是_ (2分)(4)描述从沈阳市到乌鲁木齐市沿途自然带的变化。(6分) 高一上期末地理答案1-5 ABCCB6-10 DBCCA11-15 DACAC16-20 CCADD21-25 DCACC26-30 BDDCB31-35 AABCA36(14分)(1)乙 乙(2)南 寒 (3)蒸发 水汽输送 (4)变质37(16分)(1)夏季(2分)全年炎热干燥(2分)(2)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分),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2分)(3)丁(2分)(4)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2分),温带草原带(2分)、温带荒漠带。(2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