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拓展训练(十一)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5349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拓展训练(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拓展训练(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拓展训练(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拓展训练(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拓展训练(十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拓展训练(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拓展训练(十一)(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拓展训练(十一)一、单选题1有史学家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应是A“理性”的时代 B“工业”的时代C“探索”的时代 D“冷战”的时代2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部实践都是围绕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创造为“一种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为无产阶级国家而服务的资本主义”来进行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苏联集体化改造D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3据苏维埃经济委员会统计,从

2、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工人人数从204万增至605万,这反映了A工业经济已经基本恢复B工业化建设已全面启动C经济政策调整成效显著D计划经济体制遭到破坏4列宁在反思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曾说:“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为纠正这一错误,俄国推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偏C农业生体化D计划经济5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需要解决苏联经济尽快工业化的市场任务,然而工业化对于每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的要求远比新经济政策能给与的要多得多。这表明新经济政策A恢复了国民经济B冲击了国

3、有企业C滞后于形势发展D推动了一五计划6列宁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苏俄实行了A工业化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7“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材料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8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

4、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表明A改造农业是“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B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C列宁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D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9“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10有学者说

5、:“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A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 B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 D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1【加试题】“(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6、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12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派城市干部进入农村去打击和消灭富农;而富农则采取毁灭牲畜、酝酿反对活动和拒绝服从政府等手段实行反击。苏联的农业集体化A为中国的农业集体化提供了经验B推动了苏联“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C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D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1928年,苏联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商而多付一些钱,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这种做法A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D促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14俄罗斯

7、学者麦德维杰夫认为,20世纪的俄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各种条件不完全具备,但这并非不能弥补,是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 麦德维杰夫意在强调A社会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俄国根本行不通C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D俄国没有找到一条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15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方针的特点是A采用计划经济体制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C优先

8、发展重工业D取消新经济政策16某学者说:“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材料论及的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B斯大林体制 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17 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

9、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 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 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 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 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ABCD181953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提高某些农产品征购和收购价格,降低私有牲畜向国家义务交售的标准,支持集体农民发展私人畜牧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这表明当时的苏联认识到A工业农业的发展极不协调B传统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C农业集体化运动存在问题D优先发展重工业决策失误19在19531964年期间,苏联谷物总产量年均达到1175亿吨,比19451 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62%。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到1960年初

10、,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B农业的调整与改革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20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A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再现和补充B是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有益探索C使苏联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是苏联借鉴中国建设经验的尝试21在严重经济危机环境下,“胡佛水坝”于1931年3月开工,胡佛总统宣称“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同时其财政部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

11、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也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胡佛政府的这些言行A表明政府已开始干预经济B缺乏立法司法方面的保障C纯属愚弄民众的政治欺骗 D是谋求连任的临时性措施22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既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A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B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C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

12、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23“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4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罗斯福在第六次“炉边谈话”中提到要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下列哪个法令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理念A农业调整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 D社会保

13、险法25下图为美国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这是由美国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建造的。该机构是罗斯福总统规划专门负责解决田纳西河谷一切问题的机构,它是具有私营企业灵活性的独立国营公司,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家的典型案例。这一机构的建立 A反映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B终结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体现了美国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体制D标志着混合型经济模式在美国建立26【加试题】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反映出当时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新政使工人、农民成了国家的主人D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已到崩溃边缘27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25万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此做法A旨在提高育年人的节俭意识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面C极大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 D培养了青年人的爱家精神28罗斯福本人就很清楚地说过,他坚信“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新政”把这个制度“从深渊中拉出来”。材料主要表明“新政”A并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B是罗斯福总统坚信凯恩斯主义的产物C避免了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