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精品型】(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4238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法学【精品型】(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法学【精品型】(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法学【精品型】(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法学【精品型】(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法学【精品型】(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法学【精品型】(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法学【精品型】(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项选择1、救济是什么(权利救济是由于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犯而由有关机关或者个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或依据一定的程序而采取的不久措施)2、什么是诉讼难的主要原因(环境立法的不完善)3、我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鼎湖山自然保护区)4、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美国1872年建立的黄石公园)5、战略环境评价的时机(拟订部门应但在政策和规划形成初步方案至上报审批之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6、在我国,最先实行的是污染点源的限期治理,今年来发展到(对行业的限期治理和区域环境的限期治理)7、环境是指物质的客观存在,即(环绕着人类而存在的由自然要素所构成的物质环境)。8、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

2、活动的关系,可以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这种分法由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首先采用。9、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限期治理的决定机关不是环境保护行政主观部门而是(有关的人民政府)。10、传统环境观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它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领域。11、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所发出斯德哥尔摩宣言是人类环境价值观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12、1972年发表的斯德哥尔摩宣言在分析了当代环境问题,全面阐述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后,提出了(全球环境保护)战略。13、环境科学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以(环境道德为核心)的

3、新的文化观念正在迅速传播。15、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6、环境法的调整对象-环境社会关系17、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可简称为(生态环境保护关系)。18、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特征:(客观性,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性)。19、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质量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可简称为(污染防治关系)。20、污染防治关系特征:主观性、环境效益优先性。21、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要统筹兼顾、有机结合、共同进行,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地进行。22、环境责任原则称之为(“谁污染谁治理,

4、谁开发谁保护”原则)。23、任何环境法律关系都是有三要素构成的,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24、环境法律关系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具有确定性,一个要素变更,原来的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5、环境法律关系要素,是环境事实在环境法律问题上的反映。在环境法律关系中,享有环境权利或环境职权的一方称之位权利主体或职权主体。26、生态环境保护法的主体分为两类:代表国家对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监督管理的主体和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接受国家资源与环境管理的主体。27、污染防治法的主体分为两类:代表国家对污染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主体和在防治环境和其他公害方面接受国家管理的主体。28、环境法的主

5、体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法中的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以及污染防治法中的管理主体和污染防治主体。29、环境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一样,处于不断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运行过程之中。所谓环境法律关系的运行,就是指环境法律关系的不断发生、变更和消灭。亦有学者将其称之位环境法律关系的变动。30、环境法律关系运行的原因:自然事实;人的行为。31、萨克斯教授提出环境的“共有”和“公共信托”的理论,他认为,空气、阳光、水等人类生活所必须的环境要素,在当今收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以致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不应再视为“自由财产”而成为所有权的客体。32、环境管理是指人类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始终重视对环境的影响,在考虑经

6、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考虑环境效益;并以各种方式影响人的行为,以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它包括了国家环境管理和社会环境管理两个方面及其环境管理的特点。33、萨克斯教授提出了公共信托的理论,并以此作为购储公民环境权和国家环境管理权的基础。34、依据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性立法和授权性立法,环境行政主体直接依据宪法和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环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是职权性立法行为。35、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36、环境行政司法的原则:简便原则;公正原则;相关人员回避原则。37、环境行政合同订立的方式:要约和承诺;招标。38、通报批评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于下级行政

7、机关和个人的违法行为所作的一种书面形式的处罚,这种处罚并不直接涉及处罚人的权利和义务,但将可能对其权利义务产生一定的影响。39、免责条件: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责任;第三人过错。40、权利救济的特性:权利救济本身即为权利;权利人可以放弃权利41、司法救济的特点:被动性;强制性;终极性42、一般认为,可持续的颁布,是一国环境保护法制化的标志,也是一国环境保护或环境管理水平的标志,它体现着一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的观念。43、世界上最早颁行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师美国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44、中国1973年在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后,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启动了

8、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的进程。45、1989年12月26日,七届人大第十一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6、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监督与服务,共同形成全国环境监测网。47、2002年10月28日,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已经于2003年9月1日生效。48、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49、在我国,最先实行的是污染点源的限期治理。50、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51、环境要素的特征:最小限制性、等值性、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和、环境诸要素算然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有先后,但它们具有相互联系

9、、相互依赖的特点。52、土地资源不包括(土地的上层空间和气候资源,以及土地下层和矿藏、地下水)。5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是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造成或可能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并优先予以预防和治理的区域。54、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55、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56、已经沙化的土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流和水渠两侧,城镇、村庄、厂矿和水库周围,实行单位治理责任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下达治理责任书,由责任单位负责组织造林种草或者采取其他治理措施。57、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渔业工

10、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海洋渔业,除国务院划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的海域和特定渔业资源渔场外,由毗邻海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58、新水法在水资源权属方面,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实行单一的国家所有制,确立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原则。59、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0、我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近五十年,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作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并且这种影响正在不断扩大。61、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

11、核心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62、综合评价是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依据。63、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惊醒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实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6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65、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做出禁止招标排放污染物的规定后,超标收费的前提已不复存在。因而需要对收费制度加以改革,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按照排污总量收费,并逐步向环境税过渡。66、所有船舶均有监视海上污染的义务,在发现海上污染事故或者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12、时,必须立即向就近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报告。67、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限制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68、现代环境观建立在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全新认识之上,它认为地球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其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9、本书所使用的环境一词,具有特定涵义,是指环境科学和环境法上的环境。70、环境的中心是人类,而环绕人类这一中心的客观存在则是物质,这才是环境法上人类环境的真正涵义。71、原始人类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72、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就提出了零增长,零排放的理论。73、环境保护作为一个较为明确和科学

13、的概念,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来的。74、迄今为止,人类的环境观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类畏惧自然,崇拜自然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人类无视自然,主宰自然的阶段,第三阶段是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协调发展的阶段。75传统环境观是一种功得主义的价值观,它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它以反自然为主要特征。76、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77、自我中心化是人类早期发展的重要特征。78、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人类需要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是人类的自身发

14、展。79、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生态人类中心主义。80、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功能:利益衡平81、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需求:利益主体的多元82、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主旨:以和谐方式处理冲突83、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本质,双向互动的过程。84、传统民法的问题和缺陷:(1)传统民法的所有权理论无法保护环境(2)传统民法的契约自由原则不得保护环境。85、环境问题是在私法秩序下产生的,它表明私法对于环境保护的无功能。86、我们说环境法是公法与私法相互交错的领域,或者说是运用公法手段调整私法领域的法部门。87、风险预防原则得到了国际环境立法的广泛认可,其适用范围从海洋环境保护逐步扩展到气候变化,危险物品

15、管制,臭氧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领域。88、在国内立法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确立了风险预防原则。89、从本质上看,风险预防原则是对环境法传统思维的转变。90. 实现环境责任的公平负担,污染者负担制度,开发者养护制度,受益者补偿制度,主管者负责制度。91. 环境民主原则具体体现为公众参与。92. 在我国公众参与机制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93. 环境法的主体分为两类,即管理主体与受制主体。94. 环境管理行为是指环境法主体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的过程中,为达到协调人类一环境关系的目的,而进行地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95. 1970年3月,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在东京召开了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96.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核心是生存权。97. 环境权的核心在于保障人类现在和将来世世代代对环境的利用,以获得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环境权首先要肯定其主体对环境的利用权,事实上,各车环境立法的实践也都 立足于对环境资源利用权的规定。98. 环境权兼有财产权,人身权以及其他经济性法权和生态性法权的某些性质99. 环境权的复合性还表现为它是与私权利的复合体。100. 合理的环境权既是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复合,也是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的复合。101. 绿色文明主要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