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人民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1464207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人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2013 届 高 三 年 级 第 一 次 四 校 联 考历 史 试 题(本试题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总计50分)1.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2.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

2、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A太学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 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上述关于元朝行政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B.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C.借鉴

3、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4. 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5.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维护贵族的既

4、得利益 B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6. 英国学者安东尼亚弗雷泽编著的历代英王生平中写道:“1701 年, (议会)通过了一项嗣位法,这个法案除了其他内容外,保证要由新教徒继位,而且未经议会允许不得离开王国” 。这一法案 A开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和限制王权的原则 B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标志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D从法律上根除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可能性7法国在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它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等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则,拿破仑实行税收体制改革,建立法兰西银行,建立了一整套的财政、司法、军队、教

5、育管理制度。但拿破仑仍旧实行一个人的统治,法国大革命的伟大目标并没有实现。同时,拿破仑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法国的经济在拿破仑统治时期也出现了下滑。事实证明,拿破仑的个人统治依然不能解决法国的问题。拿破仑时期法国当时未能解决的问题是A.基本完成克服专制任务,成为现代国家 B.确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若干经济原则C.完成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建立民族国家 D.废除侵犯自由平等权利的封建专制制度用心 爱心 专心 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

6、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9. 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1840 年 2 月,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对华条约草案第一条中也有“享人身、财产之完全的保障与维护”的规定)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 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D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10.“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对联应该反映了哪一派

7、的态度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11中国古代儒家有“庶人议政”的传统,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传统的是A黄宗羲主张建立“学校” B康有为主张设立“议郎”C清末设立“皇族内阁” D民国初年设立参众两院12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 ,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 。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3. 1954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

8、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142001 年 6 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11 年 4 月 14 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 ,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注重与周边国家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15. 2011 年 1 月 26 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

9、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A “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16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在修补资本主义的同时,西方也企图修正民族国家,以实现对民族国家的一种超越。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认识到民族主义有偏狭性,民族国家这种形态也不完美。二战后,西欧出现了新的趋势,即在地区范围内实行“一体化” ,实行一定的超国家机制。从欧共体发展而来的欧盟,拥有共同的货币(欧元) 、共同的护照,有一个欧洲议会,有

10、“欧洲政府 ”欧盟委员会,并选举出了“欧洲首脑”欧盟主席。欧洲一体化用心 爱心 专心 3客观上弱化了民族国家的角色 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体现了西欧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客观上强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A. B. C. D.17.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该理论试图分析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11、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18.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 ,皇帝下诏曰:“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又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勿得为四铺作闹斗八;玳瑁酒食器,非宫禁勿得用。 ”材料主要反映出 A沉重的岁币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B封建夫权意识打压妇女个性生活的追求C宋代严格限制都城开封商业活动的规模 D宋代过度消费之风僭越了封建等级制度19. 明清时期, “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

12、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统一管理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业规范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20. 从 18 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所以“19 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问题 ”。该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叙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A.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度产生21.“500 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500 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 ”这句话

13、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22.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 年,魔力消逝了。 ”“魔力”是指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C科技进步 D知识经济23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

14、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社会主义工业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90 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A B C D24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用心 爱心 专心 4辛亥革命 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邓小平改革开放A B C D 25.“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了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A历史研究必须有统一的理论指导 B历史研究必须有充分的史实证据C历史研究应该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D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二、材料题(26 题 18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0 分,29 题 10 分,总计 50 分)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