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童趣》2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1464175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童趣》2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童趣》2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童趣》2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童趣》2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童趣》2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童趣》2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2 课时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童趣2 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3、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学法指导: 在熟读课文,借助书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及 主旨的理解。 课前预习:1、自译 3、4 段大意,圈点难词难句。2、文章 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3、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用心 爱心 专心 2课 堂 导 学一、知识链接: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所 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

2、蝉, 忽然闭口立。 二、巩固掌握(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 。1、故( )时有物外之趣 2、物外之( )趣 3、私( )拟作群鹤舞于( )空中 4、项( )为之强( ) 5、徐喷以( )烟 6、作( )青云白鹤观( ) 7、果如鹤唳( )云端 8、为之怡然( )称快三、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 3、4 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加点字词解释在括号里,不清楚意思的词语,用红笔圈起来。余( )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 )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 )之,兴( )正浓,忽( )有庞然大物(

3、) ,拔山倒树( )而来,盖( )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所吞。余( )年幼,方( )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 )数十,驱( )之别院。 2、把 3、4 段中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抄写在下面。词语: 句子:用心 爱心 专心 3课 堂 导 学四、合作探究1、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 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1) (2) 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1) (2) 五、拓展延伸:1、结合童趣 ,说说作者沈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生活的态度如何? 2、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3、4 段。2、 记住文后列出的本课出现的成语, 并在书上解释出它们的意思。七、学生小结:感言: 用心 爱心 专心 4板书设计童 趣沈复字同义不同的字。神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时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成语: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导学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