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7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3133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7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7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7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7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7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7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7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共28题,共100分,共8页,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交回第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这反映了当时A. 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 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 D. 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相关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以家长的

2、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的是西周政治的“君父同伦”理念,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主旨不是在强调“血缘关系”,排除A;仅从题干信息看不出“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排除B;题干信息体现不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排除D。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概况及特征2.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A. 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 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

3、: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 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 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答案】A【解析】周克商后,殷人势力依然很强大。殷商遗民怀着“亡国之痛”与其原先在东方的属国相互勾结,威胁西周的统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殷商遗民问题,成王和周公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加以创新,实行分封制。商故朝的都城为河南安阳,统治区域主要是黄河中下游,西周分封的主要区域为以前商朝的控制区域及其附属国,故A正确。B应为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C的史实仅能得出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汉代、西晋、明代都曾实行过分封制,C错误

4、。民主制指的是人民当家作主,D项史实只能推论出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性,D错误。3. 孝廉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梁武帝向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据此可知A. 当时已建立了考试选官制度 B. 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C. 察举成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 D. 寒门人士成为了入仕主流【答案】B【解析】考试选官制度建立于隋朝,排除A;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是学校,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排除C;魏晋时期门阀士族成为入仕主流,排除D。题干反映了当时有了考试之法和经术策论的考试,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B正确。4. 吴宗国

5、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实现了家国同构,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是宗法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故A项排除;秦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非沿袭了西周的宗法制,故B项排除;三公九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6、的逐步确立的体现,与宗族观念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中“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体现秦朝和汉初政治制度还受到宗法制的影响,但秦汉也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政治制度5. 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此举意在A. 垄断城市商业贸易 B. 强化工农抑商政策C. 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D. 征税补充军费开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

7、说明,明初此举的意图是维护市场的公平买卖,故C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政府垄断城市商业,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故B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6. 杨在军在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中指出:“步人近代,同仁堂药店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这反映出同仁堂A. 经营者专注于产品结构调整 B. 充分利用官商合办经营模式C. 利用与官方的关系垄断市场 D. 借助政府力量加快市场开拓【答案】D【解析】重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市场营销,只是同仁堂成功的因素之一,排除A;同仁堂只是重视与官方的联系,借助官方力量发展自己,并没有

8、采取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其垄断市场,C项错误。故答案选D。7.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条约已经明确规定英方人员的相关权力,

9、但是材料表明清政府还有抗拒情绪,故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南京条约已经签订,英国已经获得特权,B错误;D不符合材料,排除。8. 读表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这表明进口出口进口出口1912年54.710.913.73.61926年43.625.218.92.91930年33.621.627.92.91933年20.425.832.65.21936年14.313.547.06.5A. 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B. 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D. 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答案】A【解析】结合图表可知中国的轻工业品进口呈下降趋势,出口在上升,在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基

10、础上,进口和出口都在增加,可知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列强,排除B项;一战后中国仍然是轻工业发展所占比重高于重工业,“协调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趋于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点睛:本题以数字表格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变化,根据表格中信息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9. 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

11、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A.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B. 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 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 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大改造1

12、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年4月26日发表通电称,它将“领导工农红军和全国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实行瓜分中国,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通电发表的背景是A. 日本大举侵华东北沦为殖民地 B.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策的制定 D. 抗日救亡运动扩展到全国规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26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此背景下,抗

13、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抗日通电,A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策的制定、抗日救亡运动扩展到全国规模均与材料背景无关,排除CD。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影响11.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下列言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实现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是A.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C.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D. “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14、”【答案】B【解析】A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排除;B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故B项正确;C封建顽固派的主张,排除;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思想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的变法维新的政治思想。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号召,以“变法“、“改制“为旗帜,期望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改革封建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12.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

15、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材料所述现象A.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C.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 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材料反映了城市居民一切以单位为社会生活的中心,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还包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A;B、D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13. 1987年同1978年相比,国有企业留利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从3.7%上升到40%以上,扣除了各种税费后的实际留利仍为20%,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全国工业企业出现了A. 经营自主权变化 B. 经营规模变化C. 管埋方式变化 D. 所有制结构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可突出反映出是经营自主权的变化,故A正确;题干没有反映经营规模变化和管理方式变化,排除BD;三大改造后,所有制结构都以公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