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2685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回答12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2、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

2、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回答34题: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即含静。”回答57题:5、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3、,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6、“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物质是运动的 世界是物质的 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B、C、D、7、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回答89题:8、宋人有悯

4、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9、“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0、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1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

5、。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回答1114题:11、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12、“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

6、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D、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13、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

7、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回答1517题:15、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 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物质决定意识16、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7

8、、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B、C、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回答1819题18、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B、教师讲课 C、农民种田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

9、标。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主观能动性20、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 想像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 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 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 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21、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

10、在联系 B.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2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回答2325题:23、材料说明的主要哲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4、“实践和认

11、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因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B、C、B、25、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回答2628题:26、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

12、认识的目的27、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28、“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

13、9、下图喻示管理学理论中经典的“木桶原理”,即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A. 量变引起质变 B. 事物发展不平衡 C.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 整体离不开局部30、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 联系的多样性 B. 联系的客观性C. 联系的主观性D. 联系的普遍性二、非选择题(共四题40分)31、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府通过进

14、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1) 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理?(5分)(2)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5分)32、回答问题。短板:“不对吧,应该说没有我们木板,就没有你们木桶,凭什么要我服从你? ”木桶:“我是整体,若没有我,你们木板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你们必须服从。人类创造我们的目的是盛水,只有木桶才能盛水。为了多盛水,你要再长一些,与伙伴保持一致,可不要闹分裂啊!”短板:“你能盛多少水,还得由我短板说了算。 我离开了你,照样存在,我要”(1)根据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8分)(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4分)33、材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