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2610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题 号一二总 分得 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图2-1-2是19802007年福建省人口自然变动曲线图(单位), 读图完成12题。1、1990年至1999年间,福建省人口出生率为迅速下降,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无关的是( )A、社会经济因素 B、制度因素 C、计划生育因素 D、战争因素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80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B1982年以来,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 C由于自然增长率变动不大,因此福建省人口数量保持不变 D该图反映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已由传统型过度为现代型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

2、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35题。3、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政策鼓励 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A B C D4、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

3、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索 C经济因索 D文化因素5、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索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l亿、1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68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

4、超过环境人口容量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8、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9、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人口控制政策B、自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冲突

5、下图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情况,读图完成l011题。10、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 A上海市 B北京市 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11、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 ) A经济发达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文化水平高 D自然条件优越 读下图,完成1214题。12、若下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13、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 A四川、广东 B湖北、重庆 C河北、山东 D新疆、内地14、下列因

6、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16、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

7、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718题。17、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18、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 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2006年,10月17日,美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3亿。读“美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回答1920题。19、从图中可以看出( ) A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美国人口增长速度在加快 C19151967年美国

8、的人口增长速度比19672006年快 D美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20、下列对图中所反映现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都快 B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机械增长率较慢 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机械增长率较快 D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5,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77亿。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状况柱状图”。据此完成2122题。21、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2、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 ) A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

9、系 D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右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2325题。23、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B人口减少C变动较大 D基本不变24、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5、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6、图l41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27、图l一42为沿河分布的四个乡村聚落,其中最有可能先发育成城市的是。 图14228、下列选项与右图中、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

10、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内力塑造 图144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到新),读图回答2931题。29、丁地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30、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 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1、若该地地表形态甲为谷地,丁地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右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该图完成3234题。32、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主要位于南方地区B

11、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处是背斜,处是向斜,处是断层33、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浪作用34、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 B C D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537题。35、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36、图中表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序号是( )。 A和 B和 C和 D和37、如右图,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将会形成下列哪种地理景观?( )A.峡谷 B.“U”型谷 C.冲积扇 D.瀑布38、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 A长江三峡 B戈壁和裸岩荒漠 C河口三角洲 D沙丘、沙垄39、崇明岛的成因主要是( )。 A断层中地块上升 B褶皱隆起 C地层隆起 D泥沙沉积40、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 A河源地带 B滨海地带 C山麓地带 D河流中下游图1-5-1中,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4l43题。41、图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调节大气成分 42、图示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