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5 课内古文阅读精练练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243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5 课内古文阅读精练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5 课内古文阅读精练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5 课内古文阅读精练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5 课内古文阅读精练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5 课内古文阅读精练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5 课内古文阅读精练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5 课内古文阅读精练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课内古文阅读(一)陈涉世家(节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2、。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吴广素爱人可以调素琴(刘禹锡陋室铭)B广故数言欲亡故克之(曹刿论战)C祭以尉首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D将军身被坚执锐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D)A藉第令毋斩(即使仅能免于斩刑)B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C并杀两尉(陈胜和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将尉)D杀之以应陈涉(杀了敌军来响应陈涉)3能展现陈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追求平等理想

3、态度的句子是哪些?_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4文段中陈胜得到人民拥护,队伍迅速壮大,后“立为王,号为张楚”,对于他的成功,有人认为纯属“时势造英雄”,有人认为纯属个人“贵在坚持”,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_看法:我认为他的成功不仅是时势造英雄,也是他个人的坚持。理由:陈涉生活在秦朝时期,那时的秦朝政治时局动荡,“天下苦秦久矣”,正是陈涉起义的根本原因,在整个秦朝赋税严重,百姓苦不堪言的情况下,陈涉揭竿而起,能够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戴和支持,这是起义胜利的原因所在,所以说这样的时局之下,成就了陈涉的成功。但是,陈涉成功的原因更多的是在他个人的坚持。从开始被雇佣耕地,他就坚

4、持自己的梦想,到后来耽误了期限,他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没有逃走,而是留下来鼓动士卒支持自己,这样的坚持才让他后来的起义队伍不断壮大。_(二)陈涉世家(节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蕲下(攻下,攻克)(2)乃令符离人(于是

5、,就)(3)行收兵(兵员,士兵)(4)皆刑其长吏(惩罚)2将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_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手拿着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_3起义军从“至陈”到“计事立王”的这部分内容可分为四个阶段,请从文段中找出能高度概括另外两个阶段的词组,并依次填写在下面方框内。(每空两字)至陈攻陈据陈计事立王4在陈涉世家一文中,陈胜在起义前分析天下各种形势时,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得出了起义“宜多应者”的判断。文段中的哪两句话可以证明陈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写出句子的序号即可)_(三)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6、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下列加点字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以君为长者不以物喜B今吾以十倍之地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C轻寡人与 念无与为乐者D而君逆寡人者 温故而知新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D)A亦免冠徒跣(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B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C徒以有先生也(仅仅是因为有先生啊)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怀着愤怒不愿意发作出来,征兆就从天而降)3文中秦王为了迫使唐雎就范,采取了哪

7、些举动?秦王的举动:其一_施恩_;其二_质问_;其三_威胁_。4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_蔺相如完璧归赵;晏子使楚;张骞出使西域。(答案不唯一)_(四)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

8、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以头抢地耳(把,用)(2)仓鹰击于殿上(通“苍”)(3)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4)寡人谕矣(明白,懂得)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_3选段描写了唐雎和秦王你来我往的斗争过程。在针锋相对中,秦王态度由“怒”到“谢”,请结合下面图示认真梳理情节后,在选段中提炼出能概括斗争变化过程的短语,并依次填写在A、B、

9、C、D四个方框里。_A天子之怒;B.布衣之怒;C.唐雎挺剑而起;D.秦王色挠_4第段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秦王,虚写唐雎。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_实写秦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被骄横凶残掩盖着的纸老虎形象,并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形象;另外,由于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在前面文段已完成,再写则会画蛇添足。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详略更加得当。_(五)公输(节选)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

10、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胡不见我于王于是见公输盘B公输子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C荆之地方五千里 今齐地方千里D愿借子杀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对于“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C)A公输盘九次设计了城市的变化,墨子九次远离他。B公输盘多次改变了攻城的变化,墨子多次远离他的攻击。C公输盘多次用了攻

11、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住了他的进攻。D公输盘一共九次使用了巧妙的战术,墨子九次都巧妙地避开了他。3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_闻、起、行、至、见。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_4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_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_5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_采取迂回战术。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_(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D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C)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3、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B失道者寡助(不行“仁政”的君主,只得到很少人的帮助)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也会背叛他)D以天下之所顺(凭借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3“得道者”的意思是_得民心_;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_君子_。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_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2008年,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_(七)得道多助,

14、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而去之(离开)(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界限)(3)亲戚畔之(通“叛”,背叛)(4)故君子有不战(所以)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_3本

15、文开篇用两个“不如”强调了“_人和_”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借战争论述了施行_仁政_的重要性。4下列与选文相关的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孟子两章中两篇选文的结构方式不同: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B孟子善用对比:本文把“多助”和“寡助”作对比,鱼我所欲也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C本文中四个“非不”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三个“莫不”(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都表达了强烈的肯定语气。D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是“得道”的表现,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是“失道”的结果。(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