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历史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2422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历史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历史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历史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历史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历史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历史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历史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历史20181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1-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内。)1. 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的储贰,故曰开国之处,实无封建之事。”这说明商代A. 具备了初步的宗法秩序B. 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C.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 非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商人兄弟相及”“ 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的储贰”可知,可知血缘维系的宗法制度已经出现,但不够完善,故A正确

2、,C错误;B与史实和材料“兄弟相及”不符,故排除B;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是在春秋以后才出现的现象,故排除D。2. 古代政府的“抑商”政策,“名为抑商实为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秦国禁止弃农经商B. 西汉盐铁官营政策C. 唐朝限制商人科举D. 明清御用官窑瓷器【答案】B【解析】“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是指抑制私人经商,政府垄断商业的发展,西汉盐铁官营政策就是政府垄断了盐业和铁业,不让私人插手,所以本题选B;ACD项无法体现材料“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排除。3. 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从技法上廓清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紧密揉为一体,“旨在

3、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审美思想出现了”。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A. 重视法度B. 尚意C. 追求神韵D. 重情【答案】A【解析】由材料“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紧密揉为一体”,可见唐代书法重视法度,故选A;BCD不符合材料“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排除。4. 唐史书记载:“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一些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于乡村,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A. 中国古代商业形成了三级市场体系B. 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 草市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 草市的税收满

4、足了政府开支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一禁止性规定,说明唐朝时,朝廷不允许在州县之外设置“市”,这意味着在其它地方形成的“市”是不符合朝廷之法的,草市“本身含有不合法”之意。但是宋代时,“草市”成为政府征税的对象则表明“草市”取得了合法地位,草市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级市场”,排除A;草市最初形成于南北朝时期,B不符合史实,排除;宋代时,“草市”成为政府征税的对象表明,草市的税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并不能说明这种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且与材料“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一禁止性规定不符,故D错误。5. 明朝出现内阁辅臣时,也出现了“票拟”。

5、内阁辅臣用墨笔在奏章上拟出处理意见,经皇帝首肯,再由太监用朱笔抄出、加盖玉玺,奏章方才生效;由此催生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种现象导致A. 皇帝完全掌控了国家大事B. 内阁辅臣掌握国是的部分决策权C. 太监和内阁辅臣相互制约D. 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大大增强【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监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之中,这就为后来太监干政、把持朝政创造了条件,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内阁辅臣的权力和太监的权力,体现不出权力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A;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具体内容我们可知内阁大臣没有决策权,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内阁对太监的制约,排除C。6.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宁波贸易

6、,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一,“今番舶既己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A. 清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B. 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 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D.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文字“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可知,材料表明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A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的规定,D项表述不符合史

7、实和题意,排除。7. 甲午战前,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不过二三亿美元。甲午战后,投资总额不断增长,1902年达15亿美元。1914年增至22亿美元,比战前提高9倍之多。1841-1894年间,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共计142家,1895-1914年间,设厂就增至322家。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迅猛增长A. 促使自然经济彻底走向解体B. 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C. 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D. 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迅猛增长,利用特权、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以及中国市场,利润大幅提高,中国民族工业受到更大冲击,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正确;中国近代一直以自然经济为

8、主导,A错误;B与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迅猛增长无关,排除;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开始改变,排除C。8. 张謇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之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A. 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B.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从材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在于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即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故D正确;戊戌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排除A;B无法体现“

9、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排除;C材料均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进行分析理解。9. 1921年鲁迅发表阿Q正传,以尖锐笔触凸显阿Q身上体现的“精神胜利法”,借此讽刺荒谬、可悲的民族习性,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这说明A. 民主与科学的胜利B. 封建旧道德的虚伪与腐朽C. 国民性格的复杂性D. 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力【答案】D【解析】根据“借此讽刺荒谬、可悲的民族习性,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说明阿Q正传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文学对社会变革的产生重大影响,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胜利”“封建旧道德的虚伪与

10、腐朽”“国民性格的复杂性”,排除ABC。10. 1922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的广告:“要求视野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由此可见,新式公共交通的兴起A. 是社会生活节奏曰益加快的客观要求B. 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C. 推动了报纸、广告等大众传媒的变迁D. 宣告旧式交通工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结合“要求视野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可以看出,材料认为新式公共交通,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事业发展,适应了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客观要求,A正确;材

11、料主要是为上海公共汽车公司打广告,无法体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排除B;材料只是这家公司的广告,无法体现大众传媒的变迁,排除C;D表述太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根据关键信息“要求视野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结合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和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基础知识来分析。11.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先解决军事路线问题,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没有提政治上的错误,相反还为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说了一些肯定的话。其主要目的是A. 维护中央政治路线的严肃性B. 最大限度地避免党内的分裂C. 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分

12、歧D. 彻底粉碎“左”倾机会主义【答案】B【解析】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从全国革命的大局出发,根据当时党中央领导同志的认识程度和觉悟水平,把会议批判的问题集中在军事问题上,着重总结经验教训,不过多追究个人责任,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党内的分裂和斗争,故选B项;A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分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表述绝对,错误。12.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育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迫缴之权。”该规定A. 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B. 表明

13、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C. 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D. 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答案】C【解析】材料“1941年”“承租人应所定租额交租”“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说明抗战时期,边区政府一方面维护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也注重保护爱国地主的利益,这样做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土地革命时期农民不用交地租,故A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合法性,故B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是对材料“1941年”“承租人应所定租额交租”“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的理解。13. 1957年,国家完成基本建设的投资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5

14、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这种状况表明A.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B. 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C. 工业布局全面均衡的发展D. 国家初步铺开工业布局骨架【答案】D【解析】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情况,无法体现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也无法体现工业布局全面均衡的发展,排除BC。点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57年”,联系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分析解答。14. 1954年12月11日,毛泽东同缅甸总理吴努谈话中说道:“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情况的,我们

15、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五项原则也是适合你们国家情况的,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情况的。”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 -受美、苏两大阵营理论的影响B. 适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C. -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为基础D. 由平民外交转变为国家外交【答案】B【解析】根据“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情况的,我们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五项原则也是适合你们国家情况的,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情况的”,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有利于亚洲、非洲等世界多数国家的,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的,B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A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平民外交,排除D。15.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报刊针对此文进行褒贬不一的争论,有些批评直指该文“违反两个凡是的中央精神”。材料表明当时A.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B.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C.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D.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答案】C【解析】有些批评直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违反两个凡是的中央精神”,可知当时“左”错误还未完全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故C项正确;题干中提到有些批评直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违反两个凡是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