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2395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 ( )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2.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 “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

2、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3.观察下图,它反映了 ( ) A.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十分发达 B.我国古代手工业十分发达 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D.我国古代男女的社会地位4.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5.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

3、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 ) A.宋代造船技术登峰造极 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C.“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粉彩瓷器 D.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6.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的家

4、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7.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这些规定在明朝晚期苏松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这一转变直接反映了 ( )A.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 B.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8.“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 )A.敬天法祖的宗法观念 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5、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9.“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社会地位的提升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10.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11.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

6、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这种变异的实质是 (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12.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推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C.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D.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13.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不及英

7、国海外市场的10%,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 )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 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 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14.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这说明李鸿章 ( )A.认为洋务运动会诱导近代工业的兴起 B.认为洋务运动没有实行的必要C.反对向西方学习 D.主张政府立法阻止国人创办近代工业15.“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

8、的实质是 ( )A.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16.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年代农业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304416944451539696100其中,影响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C.政府财税政策的变化 D.社会结构的变化17.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

9、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 ( )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18.如左图为某著作的目录截图。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囯民政 府的主要对策是( ) A.实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实行法币改革C.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D.维持银本位制19.在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 )A.

10、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20.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22.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

11、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政权巩固 B.曲折探索 C.改革创新 D.盛世华章23.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24.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2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6.1988年7月,中国物价上升幅度为19.3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