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462382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8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 6 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 0 1 4年第 4 2卷 思是 :云爱清省之文 ,非尚意之清省 ,乃强调 出 于 自然 。可 知 , “ 乃 出 自然 ” 是文 意 的重 心 。 以 玄学眼光看 ,陆云论文,是 以抽象的 “ 自然”为 审美本体。 由于 “ 自然”的审美范畴是由哲学范畴逐渐 转换生成而来 ,其理论高度抽象 ,而且受书信体 的局限,陆云在 与兄平原书中又没有任何理 论诠 释 ,所 以要 阐释审美 范 畴 的理 论 内涵 ,就必 须从学理的传承上寻绎。 陆云以 “ 自然”为本体的文学思想 ,就其哲 学 渊源而 言 ,远承 于道 家 ,近源 于玄学 。 老子

2、 言 “ 自然 ” 凡 五见 ,有 三层 基 本 涵 义 :第一 ,道之本体。第 2 5章日:“ 人法地 ,地 法天,天法道 ,道法 自然。 ”河上公注 :“ 道性 自 然 ,无所法也 。 1 1 5 1 4 也就说 ,道 以自然为本体。 第二,自然之道。第 2 3章日: “ 希 言 自然。 ”河 上公注 :“ 希言者 ,是爱言也。爱言者, 自然之 道也。 ” 1 5 n第三 ,物 的本然 之性 。第 6 4章 日: “ 是 以圣 人 学 不 学 ,复 众 人 之 所 过 。 以辅 万 物之 自然,而不敢为 。 ”河上公注 :“ 教人反本实 者 ,欲以辅助万物 自然之性也 。 ” 1 3 而老

3、子所描 述 的事物之应然状态也属 于本 然之性 ,如第 1 7 章 日 : “ 功成 事 遂 ,百 姓 皆谓 我 自然 。 ” 河 上 公 注 : “ 百 姓 不 知 君 上 之 德 厚 ,反 以 为 只 自当 然 也 。 , 1 。 其逻辑次序是 :道以 自然为本体 ,是宇 宙本原 ;自然之道是宇宙万物运化的规律;万物 本然之性亦 即万物的自为变化 ,乃是万物存在 的 应然状态。可见 ,老子以道之本体为出发点 ,考 察万物运化 的规律 ,揭示万物的本然之性及其应 然状态,最后又 回归于道之本体 ,从而构成体、 用、体的环形哲学结构。 庄子 言 “ 自然 ” , 内篇 凡 两 见 , 外 篇凡

4、六见 。与老子不同,庄子并不刻意追寻宇 宙万物 的本原 ,而着重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论述 人 的本然 之性 ,故所 言之 “ 自然” 主要 指人 的本 然之性。其 德充符日: “ 吾所谓无情者 ,言 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 王先谦 集 解 : “ 本生 之理 ,不 以人为 加益 之。 ” _ 2 本生之理 ,即人的本然之性。然而,庄子 对人生哲学 的思考仍 以宇宙万物 的运化为着 眼 点,而 “ 道”则是宇宙万物运化的本原 ,“ 道者 , 万物之所由也”( 渔父 ) 。因此庄子所言的自然 仍是以 自然之道为基本 内涵。而庄子又 以 “ 真” 作为人 的本然之性的表征 ,

5、 “ 真”乃 “ 受于天” ( 渔父 ) ,是 自然之 道 的体现 。因此人 的本然 之 性与 自然之道构成了一种本末 、体用的关系 。可 见 ,庄子以 自然本体为出发点 ,考察宇宙万物运 化 的规律 ,最终落实到揭示人 的本然之性,从而 构成体一用 的线形哲学结构。 概括地说 ,老庄 自然论 既有联 系也有 区别 : 从哲学本体看 ,老子以自然为道的本体 ,庄子以 道为 自然的本体;从哲学内核看 ,老子重视物的 本然之性 ,庄子重视人的本然之性 ;从哲学思辨 看,老子以 自然为本体 ,推演万物运化 ;庄子以 道为本体 ,直指现实人生。以玄学思维论之 ,老 子是 崇本 息末 ,庄 子是 崇本

6、驭末 。而 老庄 的 “ 自 然”经过玄学的阐释与引申,则 由探讨宇宙的本 原而逐渐演化为探讨审美的本原 。 玄学以 易 老 庄为研究对象 ,皆以 自然为坐标 ,考察 与名教之关系。因此 “ 自然” 一 直成为玄学家关注的焦点 。然而 ,正始玄学以 易 老 为宗 ,竹林玄 学、中朝玄 学则 唯 庄 学是崇 。 正 始玄 学 以王 弼 周 易 注 老 子 注 为代 表 。 周 易注其言 “ 自然”凡三见 ,其 内涵 : 第一 ,指本然之属性 ,如 损注 :“ 自然之质 , 各定其分 ,短者不为不足 ,长者不为有余 ,损益 将何 加焉?非道 之常 ,故必 与时偕 行也 。 ” 3 2 。 “ 损益

7、盈虚”既是 “ 非道之常” ,故知所言的自然 之 质 即事物 的本 然属 性 , 而非 指常道 。第 二 ,应 然之状态。如 艮注: “ 背者 ,无见 之物也 。 无 见 则 自然 静 止 ,静 止 而 无 见 ,则 不 获 其 身 矣 夫施止不 于无见 ,令物 自然 而止 ,而 强止 之,则奸邪并兴 。 ”物之 “ 自然静止” ,则指事物 的应然状态 。 老子注 与 周易注在哲学体 系构成了互补关系。 老子注言 “ 自然”凡 四 十一见。钱穆说 :“ 其说 以道为 自然 ,以天地为 自然 ,以至理为 自然 ,以物性为 自然 ,此皆 老 子本书所未有也。 4 1 4 4 细究之 , 老子注所

8、言 自然的内涵 :第一 ,强调以自然为道为本体 的 哲学思想 。如第 2 5章注 :“ 道不违 自然 ,乃得其 钱穆 郭象 庄子注 ) 中之 自然义引申河上公 “ 无所法”之说 :“ 道至高无上 ,更无所 取法 ,仅取法于道之 本身之 自己如 此 而止 ,故 日道法 自然 。非谓于道之上 ,道之外 ,又别有 自然之一境也 。 ”认为道即 自然 。然 此数句结构相 同,句义 递进 ,若释为道 即 自然,则 与句格抵牾 ,故此取王弼注 。 t 第 5 期 刘运好 :以“ 自然” 为本体 : 陆云诗学思想论 性 。法 自然者 ,在方而法方 ,在 圆而法圆,于 自 然无所违也 。 自然者 ,无 称之

9、言 ,穷 极之 辞也 道 顺 自然 ,天 故 资 焉。 ” _ 3 J 6 自然元 称 、穷 极 ,道顺 自然 ,乃得其性 ,故知道乃 以自然为本 体 。第二 ,所论 自然之道 ,既包含事物运化之规 律 ,又包含钱穆所说之 “ 至理” ,如第 2 2章注: “ 自然之道 ,亦犹树也 。转多转远其根 ,转少转 得其本 。多则远其真 ,故 日惑也。少则得其本 , 故 日得也。 ”这种对 “ 至理”的描述则为 老子 本书所没有的 。 此外 , 老子注亦强调本然之性 。其 内涵 既包含天地万物 的本然之性 ,如第 5章 “ 天地不 仁”注 日:“ 天地任 自然 ,无为无造 ,万物 自相 治理 ,故不仁

10、也。 ” 自然无为 即是天地 万物 的本 然之性 。也包含人 的本然之性 ,如第 1 2章 “ 五 色令人 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 口爽 ,驰 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注日: “ 夫耳 、目、 口、心 皆顺其性 也。不 以顺 性命 ,反 以伤 自然 ,故 日 盲、聋、爽、狂也。 ”去其有为 ,顺 乎 自然 ,方 得人的本 然之性 。值得 注意 的是 :王 弼之 “ 自 然” ,虽亦言道 ,却 以人 的本然之性为重点 ,表 现出浓厚的以庄释老的学理倾向。而且这种人的 本然之性又与 “ 真 、善 、美”密切关联,如第 5 章 “ 天地不仁”注日: “ 天地任 自然 ,无为无造 造立施化 ,则物失

11、其真” ,第 4 1 章 “ 建德若 偷 ,质真若渝”注 日:? 建德者,因物 自然 质真者 ,不矜 其真 。 ”且又 与美、善 密切关 联。 如第 2章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 已;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注日:“ 此六者 ,皆陈 自然 , 不 可偏 举 之 明数 也 。 ” 以人 的 本 然 之 性 为 核 心 , 揭示与真、善 、美 的 内在联 系,既是对 周 易 注论本然之性的补充 ,又使其所言之 “ 自然” 由哲学范畴逐渐 向审美范畴转化 。然而,真正完 成这一范畴由哲学向审美的转化则是竹林玄学 。 竹林 玄 学 以 阮 籍 、嵇 康 为 代 表 。阮籍 援 易 而论 老庄

12、之 自然 ,一 方 面 承 袭 老 子 “ 道 法 自然” ,认为与 “ 太极”同体( 通老论 ) ;另一 方面又认 为 “ 自然”与 “ 道” 同根 ,以抽象 的 “ 神”为本体 ( 大人先生传 ) 。虽然其哲学思想 并不成熟 ,所论 “ 自然”也存在诸多矛盾 ,然而 阮籍 以庄子 “ 至乐” “ 顺之 以天理” 、“ 应之 以自 然”( 天运 )的理论为出发点 ,将 “ 自然”直 接引入 审美领 域 ,则意 义深 远 。如 乐论 的思 想 与 达 庄论 相 通 。 达 庄 论 认 为 “ 天 地 生 于 自然” , 乐论则指出 ,音乐的存在形式 与天 地 同体 :“ 乾坤易简,雅乐不烦”

13、;音乐的抽象本 体与天地 同原 :“ 此 自然之道 ,乐之所始” ,“ 八 音有本体 ,五声有 自然” 。 达庄论 谓寥廓之谈 的特点是 “ 循 自然 ,性天地” ,表现 出天地之道 的本质 属 性 ; 乐论 认 为 ,音 乐之 性 乃 万 物之 性 : “ 乐 者 ,万 物 之 性 ” ,而 “ 物 系天 地 之 象 ” , 其本质仍然是天地之道的本质属性 ,故 日 “ 有 自 然”而不乱也。简言之 ,音乐与万物之性异构同 质 ,与乾坤之体异质 同原 。其本质在于强调音乐 的简淡素朴的天籁之和的特点 。 乐论言 自然 , 虽以玄学为基点 ,却以审美为 旨归 。其归趣与正 始玄学有别 。然而

14、,真正完成 “ 自然”论由哲学 范畴向审美范畴转换 的是嵇康 。汤用彤说 : “ 嵇 康 、阮籍把汉人思想与其浪漫之趣 味混成一片 , 并无作形上学精密之思考 。 5 2 3 8 玄学 的理性与浪 漫的趣味圆融一体,嵇康表现尤为突出。 犹如庄学,嵇康亦不刻意追寻 抽象的哲学本 体之道 ,其 释私论以现实人生为出发点 ,阐 释名 教 与 自然 的关 系 。强 调一是 非 ,性 虚静 ,去 嗜欲 ,通 物 情,超 越 名 教 ,则“ 任 自然” ,而 “ 无违乎道” 。这与夏侯玄 “ 自然即道”观点颇为 近似。嵇康 所 言之 自然 ,首先 指人 的本然 之 性,所谓 “ 越名教而任 自然” 、“

15、越名任心” ,就 是指超越名教而纯任人的本然之性 ,“ 至人远鉴, 归之 自然”( 兄秀才公穆入 军赠诗其 十九) , 则是这种思想的诗化表达。其次指纯任本然之性 的人生境界,如 述志诗 :“ 冲静得 自然 ,荣华 安足为。 ”如王弼注 老子 ,嵇康论 自然亦与真 善美相关联。其 难 自然好学论 释私论 认 为,名教的仁义、廉让 ,伤性情之真 ,非本然之 性 ;漠然任性情之真,足与善遇 ;动循 自然,抱 一 守道 ,则为绝美之境。在嵇康看来 ,真者即自 然 ,与善泯 合 ,乃绝 美 也 。王弼论 真善 美 归之 自 然 ,自然乃道 之本体 ;嵇康 论真善美亦 归之 自 然 ,自然乃审美本体 。嵇康 “ 目送归鸿 ,手挥五 弦” ,面对死亡 “ 顾视 日影 ,索琴而弹”的超然 的玄学人生境界 ,既是本然之性的外在流露 ,也 是审美境界的 自然呈现。故嵇康将 自然作为审美 理想 而引人艺术领域 ,以 “ 乐生于 自然”( 声无 张湛 列子 仲尼注引夏侯玄 曰:“ 天地以 自然运 ,圣人以 自然用 。自然者 ,道也。道 本无 名,故老 氏强为之名 。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1 4年第 4 2卷 哀乐论 )为论乐 的逻辑起 点,以 “ 声若 自然” ( 琴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