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2362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一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公羊传是诠释春秋的一部著作,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经典注疏之作中显现了独特的诠释特色。它的解经模式不仅带领公羊学家在思想创新上不断前进,也影响了历代为关注现实需求而重新诠释经典的思想家们。公羊传对春秋的诠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这使它从儒家经典中第一个脱颖而出,对西汉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公羊传与同是诠释春秋的左传结出了完全不同的成果。左传努力丰富春秋记述极为简略的史事,带给人们一部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学作品。而公羊传大

2、力阐发春秋简约文字下所蕴含的义理,带给人们一部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同一部典籍,诠释者的诠释目的不同,对典籍性质的认识就不同,其切入的角度也必不相同,其诠释出来的成果也就会存在根本差异。 毋庸置疑,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表现为一部编年史,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这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而公羊传要把春秋看成是一部哲学著作,说孔子是借鲁国的史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这样,春秋的文本性质就由史学转向了经学。文本性质转换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诠释导向的转化,诠释者将沿着新的方向去诠释文本,所以公羊传就不再关心春秋里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而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 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

3、的转换之所以可能实现,实际上是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春秋之中存在着“微言大义”。所谓“微言”,就是隐晦的文字,即指春秋文字的实际意义无法从文字表面获得;“大义”,就是指春秋表面文字下所蕴含的孔子的思想和理念。 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的转换以春秋存在微言大义为前提,同时也以揭示春秋微言大义为目的。文本性质转换以后,春秋其文、其事在诠释者看来就只是寄寓大义的载体、探询大义的线索而已。如隐公三年“癸未,葬宋缪公”,公羊传叙述了宋宣公不遵循传位于子的正道而传位于弟,最终导致宋国祸乱的故事,并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大居正”说。 春秋其文、其事既然只是线索,那显然春秋的文本在公羊传看来就不对历史真相负责,有可

4、能不是真实的记述,都是为背后隐藏的大义服务的。董仲舒即言:“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其书人,时易其名以有讳也说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春秋繁露玉英)因而,公羊传虽然也经常补充一些史料,甚至有时还提供一些记载翔实的独家史料,但总体来说公羊传对史实不是那么关注,它完全是以揭示春秋微言大义为职志而展开对春秋的诠释,有时候它必须随着春秋的“委曲”,不惜扭曲史实来成全义理的传达。 (编自郑任钊的诠释模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羊传和左传一样,是一部诠释春秋的注疏之作,两者却完全不同。B.公羊传的脱颖而出影响了西汉的政治和社会,所以它对春

5、秋的诠释无疑很成功。C.左传旨在丰富春秋的史事,是史学作品,而公羊传则并不那么关注春秋的史实。 D.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是一部编年史,而实际上内在的文本性质却是一部经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旨在分析公羊传的独特诠释模式阐发春秋蕴含的义理。B.文章将公羊传与左传对比,证实两者诠释的成果存在根本差异。C.文章先阐释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转换的后果,后分析该转换实现的前提。 D.文章举例证明了春秋其文、其事可能不是真实记述,只是公羊传的线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羊传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没有左传那样的文字生动、叙

6、事翔实的史料 B.因诠释目的不同,对同一部典籍性质的认识、切入角度、诠释成果都可能不同。C.公羊传是一部阐发春秋义理,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D.春秋的“微言大义”是指它文字隐晦,其实蕴含着孔子的思想和理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匹马两个人迟子健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

7、,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

8、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

9、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他们朝那村庄走去。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

10、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相必她就是这么被晃到地上的。而且,在拉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节选自迟子健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

11、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D.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E.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5.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6.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

12、的文字,完成79题可爱梁宗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化界,梁宗岱算是浪尖上的人物。他祖籍广东新会,聪颖早慧。有一次,一群记者登门访问在文坛崭露头角的诗人梁宗岱,前来开门的是一个小孩,问: “你们找谁?”“找你爸爸梁宗岱。”“我就是梁宗岱。”开门的小孩说。此时梁宗岱十六岁,还是个中学生呢。梁宗岱1923年被保送岭南大学文科,第二年赴法国留学。留法期间,他与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瓦雷里的相识相知,以及从罗曼罗兰口中所获的赞誉,成为他终身受用的人生经历。梁宗岱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法文系主任兼教授,同时兼任清华大学讲师,年方二十八岁。l941年至l944年受聘于复旦大学,任外国文学系主任,跻身于著名教授、

13、学者行列。梁宗岱性情放达可爱,诗人彭燕郊有篇写梁宗岱的文章,题目就叫可爱的梁宗岱先生。梁宗岱的可爱,主要缘于他的好辩,而且他与人争辩的缘由,多是纯粹的理论问题。1931年1月,徐志摩等人创办的诗刊创刊,上海新月书店发行。创刊号发行不久,远在柏林的梁宗岱写信给徐志摩,谈论他对诗刊的看法。信末,梁宗岱说:“这种问题(即诗)永久是累人累物的。你还记得么?两年前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旁边,一碰头便不住口地啰唆了三天三夜,连你游览的时间都没有了。”20世纪30年代的北大教授温源宁,在他那本用英文写的不算知己中,则留有梁宗岱与人争辩时的生动描述:“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起参

14、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题目呢,恐怕最难对付的就是朗弗罗和丁尼孙这两位诗人的功过如何。要是不跟宗岱谈,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梁宗岱与人争辩甚至会“动武”。著名学者、教授、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罗念生先生曾在文章中回忆道:“l935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

15、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而梁宗岱任教于复旦大学时的一位学生,在回忆文章中也记录了梁宗岱与一位中文系老教授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直至交手的场面:“两人从休息室一直打到院子当间,终于一齐滚进了一个水坑;两人水淋淋爬了起来,彼此相觑一下,又一齐放声大笑这两位师长放浪形骸的潇洒风度,令一些讶然旁观的学生永远忘不了。”梁宗岱教授上课的时候,讲到忘我处,经常捋起衣袖,露出上臂肌肉,“炫耀”自己的强壮,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学生被他的这种亲切感染,整个课堂气氛让人如沐春风。1944年秋天,正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梁宗岱刚刚完成一个学期的授课任务,正赶上蒋介石物色“智囊团”人选,他看中了在知识界有影响的梁宗岱,就派人持他的亲笔信来召见梁宗岱,前后三次召见都被梁宗岱婉言拒绝了。第四次,由徐道麟坐蒋介石的轿车来到重庆北碚,要亲自接他去见蒋介石。徐是梁宗岱早年留欧时的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