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1592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马维野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二O一三年七月今天跟大家一起讨论知识产权问题,讨论的角度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方面来讨论。在此之上,我想通过四讲来论述这个命题,第一讲知识产权辨析,第二讲知识产权运营,第三讲知识产权保护,第四讲知识产权环境。通过这四讲,来论证知识产权真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助推器。一、引言(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瓶颈我们国家确实到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了,因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经济发展永远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三大瓶颈问题。这三个问题,一是人口众多,二是资源匮乏,三是生态失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赖以生存的生

2、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首先是第一个问题,人口众多。2003年12月8号晚上,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跟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举行会谈的时候,讲了这么一段话。温家宝说:“我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谈到一个简单的乘除法,就是13亿人口。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的很小。”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问题。尽管我们经济总量在2012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一直到去年,中国人均GDP在全球排名还是第87位。人均而言,我们的经济就显得十分贫乏。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的资源太少。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老

3、师对我们进行教育经常会用到四个字,说我们“地大物博”。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说法多少带有一定的政治性。其实,中国不是地大物博,无论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森林资源,我们都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我们仍然坚持用地大物博来表征中国自然资源的状况,我把这个“博”改一个同音字,应该是薄厚的“薄”。这个“地大物薄”才能真实的刻画中国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第三个问题是生态失衡,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也遭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这是继前些年的一个统计数据,这两个数据可以充分说明中国生态的真实状况如何。第一个数据是世界主要国家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这个指标上,中国仅仅次于俄罗斯。那么俄

4、罗斯是一个真正的地大物博的国家,这个国家多排放点二氧化碳,对这个国家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中国不行。第二个指标就是世界主要国家每立方米空气的颗粒物含量,单位是每立方米微克,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可吸入颗粒物。按照这个指标,中国在全球排在第一位。(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3年6月30号,新华每日电讯,就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辅助会议上有一段讲话。习近平讲到“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看成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际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习近平特别强调:“再也不能以简单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率来论英雄了。”这就说明,当前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

5、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过去这种人口众多,资源困乏,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基本国情下,我们过去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们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资金的投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高速增长,增长的速度让全世界都感到吃惊。但是我一直认为,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有的时候经济增长不但不是经济发展,反而是经济倒退。所以,中央确定“十二五”期间发展经济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个决定是非常英明的。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我们选择发展经济的合适的道路,或者说合适的模式,因为很多种模式是可以供我们选择的。比如说资源节约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6、,我们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但是资源节约型这种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永远是用一点就少一点,不可能越用越多。比方说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这些资源永远是越用越少。所以,无论我们怎么样去节省、节约自然资源,充其量也不过是可以延缓自然资源耗竭的时间。另外一种发展模式也是可以供我们选择的,这就是所谓的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循环经济就是我们把用过的废品不要当作垃圾扔掉,要回收再利用,再次造福于人类的生活。所以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的非常好,“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但是循环经济,同样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循环经济不是没有代价的。

7、比方说大家听我的讲座,你们可能用笔在纸张上做记录,记录我讲的内容。假如你一共用了100页纸张来记录我讲课的内容,可是我讲完之后,你们突然发现我讲的实在是不怎么样,你们一怒之下,可能就将这100页废弃的纸张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但是,循环经济思想告诉你们不能这么干,你们要把这100张废弃的纸张交给造纸厂,让他们用来生产出新的纸张。但是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这里至少会同时伴随着两件事情发生。第一,这100页废弃的纸张不可能用来做出同等尺寸的100页新的纸张来,可能大部分都被损耗掉了。我本人不是造纸专家,我不知道到底能损耗掉多少。比如说我们最终用100页废弃的纸张,只能制造出20页新的纸张来,那么80页都

8、消耗掉了。第二,这100页废弃的纸张也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变出20页新的纸张来,一定要消耗其他的资源,包括能源,还要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所以,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循环经济法,但是循环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经济发展的问题。那么哪种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这就是我在这里倡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跟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发展模式主要是靠消耗物质资源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而创新发展模式,当然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资源的使用,但是其更加关注的是人的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对智力资源开发利用成果的法律保护,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产权。那么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就会使得我们由过去传统要素驱动,向创

9、新要素驱动发展。这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本质的要求。二、知识产权辨析这里想跟大家讨论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知识产权本身的问题,有的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特别是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相关的一些概念问题。(一)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的产权化吗?第一个问题,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的产权化吗?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呢?近些年来,我经常在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论文,或者著作当中发现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的产权化,知识产权就是产权化了的知识。而且这里面有些专家还是知识产权界内的一些学者。大家可能都知道2008年国务院出台了一个重要文件,这个文件第一次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就在国务院这个文件里写了这么

10、一句话,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把知识产权的“知识”跟知识经济的“知识”混为一谈了。在本人看来,所有上述这些说法都纯属望文生义。1、知识产权的分类其实我们对知识产权并不陌生,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工业产权又可以分为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一些工业产权。版权可以分成著作权、邻接权。看这张图片,这是关于知识产权所做的一个比较详尽的分类,其中最主要的知识产权是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专利权指的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商标权指的是,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而著作权

11、指的是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那么除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知识产权,而专利权他也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他的工业产权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禁止不正当竞争、服务标记商号。版权里面的邻接权包括表演者的权力,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力,广播电视组织者的权力等,这些就是对知识产权做的一些分类。2、知识产权的特点知识产权有很多特性或者特点,这些特性或者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有价值。下面我以专利为例介绍专利的特点。我本人把专利的特点分为三大特点,即技术特点,资产特点和权力特点。技术特点指的是专利具有新颖性

12、、创造性、适用性。这是专利获得授权的先决条件,任何一件专利都必须同时具备这所谓的三性,缺一不可。专利的资产特点指的是专利具有无形性、高效益性和不确定性。无形性指的是专利其实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可以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或者叫无形资产。所谓高效益性,指的是对专利的投入可能带来很高的收益。今天投入100元钱,过一段时间或者过几年,可能收入1千元钱、1万元钱、10万元钱、甚至上亿元钱。那么对专利的投入是不是可以永远的获得这么高的效益呢?这个不一定,这就是所谓的不确定性。有的时候对专利的投入是挣钱,有的时候不挣钱,甚至有的时候是赔钱。假如某一个企业获得了专利授权之后,根本没有使用这些专利。可是为了维持

13、专利的存活,每年还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上交维持费。这个时候专利的投入就不是在挣钱,而是赔钱。所以,一般来讲,企业获得了专利授权都应该积极地使用起来。否则这种专利的授权,往往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专利最重要的特点是他的权力特点,指的是专利具有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可转让性。独占性是指不经权力人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地使用这种专利技术,也不能销售含有这种专利技术的产品,否则就构成侵权,就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地域性是指专利在哪里获得授权,就在哪里获得保护。在美国获得授权的专利,在中国是不受保护的。同样在中国获得授权的专利,在美国也是不受保护的。这一点对企业来讲是很重要的。比方说某一个企业发现了一

14、件美国的专利技术,非常好,但是能不能用呢?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经过检索发现,这件专利就是美国专利商标局授给美国权利人的一种专利,但是他在中国专利局,即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局,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更没有获得专利授权。而中国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就在中国卖,也不销往美国,那么这个时候只管放心大胆地使用这种专利技术,并不构成侵权。企业应该懂得这一点,不要认为这个东西一叫专利就不敢碰了,这得看你生产的产品是在哪销售,这个专利是哪的专利。权利特点的第三个特性是时间性,就是说专利是有期限的,例如发明专利最多保护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最多保护10年。过了保护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使用,这一

15、点对企业也很有用。其实很多失效的专利,其法律特征是没有了,但是它的技术特征往往还是存在的。有些失效的专利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而专利一旦失效,任何人都可以无偿的使用。如果我们的企业认为,这个技术一旦叫了专利,它就受到永久的保护,这就错了。失效专利是一种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宝贵的社会资源,如果我们不懂这个特性,就会白白浪费了一种社会资源。可转让性指的是专利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它跟有形产品一样,可以进行转让、买卖、赠与。今天这项专利是张三获得授权的,明天他把这项专利卖给李四了,从此以后这项专利就是李四的专利了,就不再是张三的。当然专利如果作为一种国有资产,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也要遵守国有资产处置的一些规

16、定和法则。否则的话,国有资产的负责人可能会因为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而要承担法律责任。以上是专利的一些基本特性。3、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内涵关于什么叫知识产权?很多专家学者,或者在一些专著当中都给出了定义。比方说现代汉语辞典对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中发明者、创造者对自己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世界人权宣言认为,知识产权指的是从保护因创造任何科学、文学或美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和物质利益中受益的权利。还有我们国家已经去世的知识产权专家郑成思先生,他对知识产权的定义是,人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民事权利。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虽然没有做过详尽的统计,但是我认为至少有几十种,我们很难说哪一个定义是最权威的、最准确的。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被社会公认的说法。专家学者依据他们自己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来给知识产权下定义。所以,我本人不大赞成我们在知识产权的定义上花太多的精力去咬文嚼字。国外一般是介绍知识产权的时候,往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