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1577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乐府诗在入唐以前已存在两个传统,一是上承“诗教”风刺一面的汉魏传统,二是以艳歌艳词为主的六朝传统。初唐乐府沿袭齐梁绮靡的路子,内容不出白氏所批评的“赞君美”或“悦君意”。“初唐四杰”的乐府虽体现闻一多先生所谓“由宫廷走到市井”“由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的倾向,但现实的针对性不强。盛唐以边塞为题材的乐府诗,更多地歌颂盛唐的武功气象。中唐以后,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和刘禹锡集中创作乐府,试图在理念的层次上直接继承诗经的“风

2、刺”传统,甚至否定汉乐府的价值,但选择以“乐府”而非其他诗体干预政治,还是反映出他们对于汉乐府观风知俗观念的继承。不仅如此,中唐乐府诗人吸收了六朝的部分传统,展现出对于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中唐大量出现表现地方风土或风俗的乐府,与中唐观风观念的转变关系密切。初唐、盛唐之观风俗以政治治理为中心;另一方面,更是要通过礼乐教化来“移风易俗”。但安史之乱后,中唐人不再视地方风俗为负面的无条件改造对象。高郢礼部试策五道指出“然为政之道,当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欧阳詹鲁山令李胄三月三日宴僚吏序说得更加清楚:“一方不同教化,恐他邑之欢乐此辰,不得似公之邑也。”同时,“采风”或

3、“采诗”的理想被中唐诗人不断提出。但其“采诗”与汉人有异,所采并不是真正来自民间,而是从士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得,与其说是“采诗”,不如说是“献诗”。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中唐乐府大家,白氏真正主张的是“采诗以补察时政”,新乐府如上阳白发人卖炭翁道州民都已涉及唐世风俗的叙写。刘禹锡淮阴行“以裨乐府”其实就是一种采诗的思路,他在采菱行插田歌中明确表示要赋之“以俟采诗者”。这就进一步把与六朝乐府有亲缘关系的中唐乐府赋予汉乐府的政治意义,并在题材上进行了扩充。这种“采诗”的思路为中唐文人所共有:随着中唐文人纷纷到地方就职,送行者常期待被送者因为在地方施政得当而能让当地民众作歌谣以颂之,这预设的正是“采诗”的

4、可能。此外,有些作品本身就是在表达某州县长官的“政教得失”,背后还是体现“采诗”的观念。这一类型的创作未见于初、盛唐,却为中唐文人所发掘,这都说明汉代“观风”或“采风”的传统在中唐复兴。各类文体中,乐府的起源本与“采诗”或“采风”的理想直接相关,当采风的传统被再次强调,“观风俗得失”不再依附于“察吏人善恶”或王朝礼乐的落实,而是更直接地与百姓生活的具体情况相关,这就让与“观风俗”最直接相关的乐府产生创作上的转变。中唐之所以出现大批书写风俗的乐府,背后正涉及唐人在观念上的转变。(摘编自吕家慧论中唐乐府中风俗题材的兴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唐乐府华丽浮艳,以歌

5、颂、美化君王的德政为主,其中虽也有涉及市井生活之作,但现实针对性不强。B中唐乐府否定汉乐府价值,直接继承先秦诗歌的“风刺”传统,但又对汉乐府观风知俗的传统有所保留。C盛唐一些边塞题材的乐府,多反映了盛唐的武功气象;而中唐则以乐府来干预政治,并表现出对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D乐府“采诗”的传统主要来源于汉乐府,但中唐的“采诗”与汉乐府有别,大多是从士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与初唐、盛唐的“观风”观念不同,中唐人承认不同地域风土风俗的差异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B中唐一些士大夫乐于“献诗”,所写乐府大多通过描绘地方风俗来反映社会

6、现实,以达到“补察时政”的政治目的。C中唐乐府大家白居易和刘禹锡在“采诗”的创作实践中,不仅赋予了中唐乐府的政治内涵,而且还扩展了乐府诗的题材领域。D“观风”传统在中唐的复兴,使得反映地方官员施政得失的乐府诗成为衡量官员政绩高低的标准,因而为文人所重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唐乐府是在六朝乐府传统与汉魏乐府传统的共同影响下,并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产物。B中唐乐府继承六朝乐府反映民情风俗的传统,但更强调诗歌的政治性与实用性,文学性已非首要追求。C促使中唐乐府产生质变的直接原因是中唐人在“观风”观念上的转变,而安史之乱正是产生这一变化的重要节点。

7、D中唐乐府中有大量的书写风俗的作品,这不仅是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也与士大夫们不再从负面的角度看待地方风俗有关。二、古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徽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馇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乞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

8、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曰:“王室方复,廥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浚果败复召为给是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社让能将兵诛讨,徽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

9、?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注】徽:指牛徽。柅(n):止,遏制。廥(kui):仓库。蓍(sh)龟:指卜筮。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B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C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

10、不下D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B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C敕,此处指敕令,是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此处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B牛徽恪

11、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C牛徽心忧国事。张浚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亏空,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馇饮奉蔚,留信宿去。(2)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8题。江梅引 姜夔人间离别易多时。

12、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注释】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

13、,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在逍遥游中“ , !”描绘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却依然有所待,因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 (2)阿

14、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3)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两句表现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4)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_,_。”(5)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迟子建自传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大约在北纬53度。那是一个小村子,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我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

15、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庄稼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当然,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凋零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的植物,转年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