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1576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下学期期末考试高 二 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2、“七雄中,齐宣王秦昭王

2、岂不更巍然为之魁首,而其尊贤下士有如此。如颜斶(ch),如范睢,岂诚为当时一大贤上士!而齐、秦之君尊礼之如此,其最大之意义与价值则在政治上层不敢自居为最尊最贵之地位,而自知尚有当尊当贵之过于彼者,其人不在远,即在其所统治之社会下层。”上述现象的出现 A.冲击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 B.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C.能够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 D.有利于诸侯国的社会发展3、“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统帅百官

3、以及协调政务 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4、清乾隆年间江西颁布选举族正族约檄指出:“族房之长,奉有官法,以纠察族内子弟名分既有一定,休戚原自相关,比之异姓之乡约保甲,自然便于觉察,易于约束。”这说明A、利用宗法维护社会秩序 B、传承传统的宗法原则C、强调同族内的尊卑秩序 D、确保嫡长子的优先权5、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以追求人才资质的“择优”与选拔程序的“公平”为目标。在其长达千年之久的运行过程中,无尽的矛盾、冲突、调整与反复,正围绕着“择优”与“公平”二者展开。以下史实中,偏重于“择优”原则的是A、隋唐时允许考生“怀碟自列于州县”,“取士不问家世

4、”B、宋真宗时科举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即糊名)和“誊录”C、北宋王安石变法颁布贡举法,进士科考“时务策”D、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种,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6、唐朝灭亡后,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更多地承担了沟通东西方联系的任务,在西方的声名远远盖过同时期的宋朝。俄文至今称中国,直译就是“契丹”。近世西方文献中又以Cathay、Kitail等称中国,也都是由契丹一名演变而来。据此可知A、辽朝在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宋朝缺乏与西方等国家进行经济往来的技术条件C、西方人对中国称谓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政权的名称D、中国与俄国等西方国家最初的交往始于辽宋时代7、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

5、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C、天下一家、大一统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8、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在秦代以前,统治者是“生成”的,但在秦代乃至汉代前期,统治者主要是依“以学干禄”或“学而优则仕”“做成”的。统治者由“生成”到“做成”的变化的重大意义在于A、保证了为政以德的实现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解决了统治集团的腐败 D、杜绝了官僚的贵族化9、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阿奎里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其所有主以金钱赔

6、偿。”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 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10、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A、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C、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11、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置了专门负责审理受贿、渎职等重大刑事案件的陪审法庭。陪审法庭由最高裁判官主持,由其挑选300至450人组成。审理每个具体案件的陪审员是30-40人,由最高裁判官抽签决定。古罗马陪审

7、法庭的设立A、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使普通居民能够参与司法过程C、极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D、一定程度防止了法官徇私枉法12、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科学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13、孟德斯鸠说:“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这表明A、罗马法是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B、法律对权力的约束是罗马兴盛的重要原因C、罗马法为近代民主政体建立提供了

8、借鉴 D、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罗马的兴盛与发展14、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15、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

9、题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16、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欲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B、国民议会中的君主派力量强大C、当时宪法给予政府特赦的权力 D、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17、波提亚斯法官1994年由克林顿总统任命为联邦法官。2007年受到联邦调查局调查,他的罪名包括收受贿赂、向国会撒谎、用假身份申请破产等等。如罪名属实,按照美国宪法,波提亚斯法官将A、由联邦法院审判并解除其职务 B、由总统发布命令并解除其职务C、

10、由国会弹劾并解除其职务 D、自动解除职务18、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19、杨秀清在答复英国外交使节时说:“田产均耕一事是也,人人皆是上帝所生,物物归上主,人人皆当同享天福,故所谓天下一家也。”杨秀清所说的“均耕”是指A实现“耕者有其田” B无性别差异地均分土地C平均分配农业产品 D农民平均承担土地经营20、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

11、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21、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上述材料A、在客观上可以反映出武昌起义对清政府统治给予沉重打击B、表明记者莫理循对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前景持乐观的态度C、体现

12、了布拉姆在报道新闻事件时注意舆论导向,言辞谨慎D、说明泰晤士报对外国革命的立场与本国政府保护一致22、胡绳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3、列宁在向彼得格勒苏维埃会议发表的一次讲话时说:“在国内,农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说:我们不再跟资本家打交道了,我们要同工人一道干。我们只要颁布一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法令

13、,就可以赢得农民的信任,农民会懂得,只有同工人结成联盟,他们才能得救。”基于此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的措施是 A颁布土地法令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建立集体农庄24、对于十月革命,前苏联宣称:当晚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苏联解体之后,有人称掌握了解密资料: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无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很快就投降了。因此,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A、十月革命的胜利通过和平方式取得 B、解密资料揭开了历史真相C、攻占冬宫的史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D、前苏联的宣传具有真实性2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14、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类解放的过程也就是现实的个人实现全面发展与获得自由的过程。马克思的上述思想A、阐释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理论 B、着重强调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C、揭示了立即进行民主革命必要性 D、指明了人类实现彻底解放的目标26、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27、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认为,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只能有一个民主的和民族的革命,决不能有社会主义的革命。以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力量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马林意在A、说明中国未来不能出现无产阶级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