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复习要点(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60596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复习要点(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生态旅游》复习要点(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生态旅游》复习要点(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生态旅游》复习要点(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生态旅游》复习要点(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复习要点(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复习要点(总)(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旅游(复习要点)第一章 生态旅游概述本章教学内容提纲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生态旅游的特征与类型生态旅游的原则与标准生态旅游的作用与影响生态旅游与相关旅游的关系教学目的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类型、作用、影响;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原则、标准;辨析生态旅游与相关旅游的关系与区别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原则与标准;难点在于明确生态旅游与其他相关旅游的异同。教学方法:提出问题结合幻灯与视頻等教学媒体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PPT课件、九寨沟景区与古东景区视頻与图片等。教学内容(要点):一、什么叫生态旅游“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

2、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 旅游: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 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种说法。依据内容,生态旅游概念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定向于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 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概念 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概念 卢云亭生态旅游学(第二版)表1-1(P6-23) 表中共有111条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一概念的本质和文化内涵,充分揭示了生态旅游这一特殊旅游方式的活动规律、特征及标准。 (一)生态旅游概念1、生态旅游概念(1)生态旅游概念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人谢贝洛斯.拉斯卡瑞 “生态旅游”是1983年由他首次在文章使用这

3、一概念的。他指出,“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因此,自然景物不能受到损害”。 强调“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赏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享受和考察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2)生态旅游概念二: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候,由Ralf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综合。 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并制定了涵义广泛的生态旅游概念框架。(3)生态旅游概念三:国际生态旅游学会(1

4、993)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4)生态旅游概念四:日本自然保护协会 提供爱护环境的设施和环境教育,是旅游参加者得以理解、鉴赏自然地域,从而为地域自然及文化的保护,为地域经济做出贡献。(5)生态旅游概念五:卢云亭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系教授,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旅游地学和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并指导旅游地理专业研究生。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目的)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

5、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一种专项性的自然旅游形式。 2、生态旅游概念的两大共识综上述可见,虽然目前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尚未确切,但生态旅游概念已在两个方面明显达成共识:一是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旅游;二是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促进作用的旅游。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构建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科学含义。(二)生态旅游的本质与内涵1、分析案例 九寨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管理策略(观看视频并思考讨论)(1)九寨沟简介 被誉为“世界第一景”、“神奇的绿宝石”、“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7年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2001年获得“绿色环球21”证书。是目前全球唯

6、一同时获得三项国际桂冠的生态极品旅游区。2000年被评为我国首批4A级景区。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中南部。距成都400多公里,景区由三条总长80公里的沟谷构成(成“Y”型),因沟内原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资源特色:整个景区集翠海、叠瀑、彩林、雪峰和藏羌民俗文化于一体,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2)九寨沟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游客的食宿行游购娱:吃沟内具民族特色的自助餐;住:沟外民族特色宾馆或民居;行网上预订车票、门票、酒店;游:乘观光车或步行游美丽景观;购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和土特产;娱体验民俗风情(服装、歌舞等)景区生态环境及保护:环境质量俱佳、环保设施齐全(如环保观光车、环保厕所、

7、吸烟区等)。 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参与景区各项旅游服务、出租民族服装、出售民族旅游商品等。 (3)九寨沟生态旅游的开发理念与管理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坚持保护与开发“双赢”,实现生态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坚持绿色建筑浓郁的藏羌民族建筑特色。且在造型和体量上,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还建设了沟内游客转换中心和入沟处的生态广场。开辟绿色通道开通了以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绿色观光车,并实行统一循环载客游览(此举走在国际前列)。同时景区60多公里道路上,铺设了“黑色化”柏油路面,修建了格调与景观一致的木质观景亭和木桥、站道,实行人车分流。安全且减少了尘埃和游人活动对海子的影响。强化排污治污率先在景区内引进 “智能

8、型全自动免水冲环保型生态厕所” ,采用电子控制,自动更换保洁用袋,排泄物通过自动打包后,运行景区外进行处理。同时还配置了8辆环保型车载式流动厕所。实现了上厕自动化,厕所管理人性化,粪便处理机械化,实现零污染。沟内仅保留一个餐厅,供游人午餐,有效地控制和治理污染源。护林防火放在首位 建立了园林防火监控系统,制定了森林防火扑救预警方案,成立了防火指挥部、专职消防队、巡山队、义务灭火防火保护站;投入巨资配置消防设施设备,坚持对居民进行护林防火救火教育,坚持对游人进行“入沟须知”宣传(如沟内不许吸烟,违反者罚款200元以上)等一系列措施的深入落实,使九寨沟创造了25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至今还保持着63

9、.5%的森林覆盖率与85.5%的植被覆盖率。保景富民关闭沟内所有宾馆,在景区外规划建设了“九寨沟民俗文化村”(晚上娱乐活动),实施游客“沟内游、沟外住”;每年拨专款800多万元作为景区居民的生活保障,人均不低于600元/月,同时还安排了600多名居民从事保护、环卫和经营服务工作,实现了居民由农牧型向旅游环保经营服务型角色转换,妥善地处理了“保景”与“富民”的关系,落实了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管理的可持续旅游政策。限量旅游从2001年7月后,九寨沟在全国率先实施“限量旅游”策略。根据规划科学测算,九寨沟的最大容量为12 000人/日。九寨沟坚决按此环境容量指标,真正体现了九寨人“保护至上”的开发理念,

10、显示了九寨人民发展现代旅游、打造世界生态旅游精品的胆略和气魄。 工作精细化、服务人性化 在全国景区率先启动了“数字九寨”,“数字九寨”通过摄像探头和远程通信,把整个九寨沟景区置于全面监控之下。在沟内25个主要景点都设有应急电话,游人走迷路了,只要按住前端按钮,监控中心马上会接到电话予以帮助。另还设有吸烟区、医疗服务中心、环保宣传与教育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等。讨论A、九寨沟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有哪些?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资源、活动、理念、措施等) B、九寨沟生态旅游开发反映出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提示:旅游性质、旅游地、旅游对象、旅游目的)2、生态旅游的内涵(1)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

11、然区域,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文化;(2)旅游者的行为不对或尽量少的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3)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力,改善其生活水平;(4)具有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甚至改变游客的环境观和生活方式。(5)尽量满足旅游者了解、认识、欣赏、体验、研究自然和文化的需求。二、生态旅游的特征地域上自然性 层次上高品味性 利用上可持续性 科教上多功能性 活动上强参与性 形式上专项性 体验上高雅性 思想上生态性三、生态旅游的原则 (一)旅游者行为约束原则 旅游者必须对观光、游览、休闲、学习、考察的环境予以关爱。 (二)旅游地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旅游开发以不破坏旅游地生态环境为前提,保护第一

12、。(三)旅游业经济发展原则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技术,提供服务,使当地民众能从中获益,而且使游客满意的旅游体验,从而促进旅游业经济良性发展。 我国生态旅游学者张建萍在所撰写的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上述原则进行了细化: 1、小规模。人为操作因素、人工设施愈少愈好。 2、重质不重量。游客人数宜少不宜多,且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3、局部开放与管制。 4、联结并保护当地文化与环境。 5、科学的监测。 6、准许行为与可接受程度的制度。 7、借助旅游规划与管理技术,辅助保护区的经营管理。 8、保护第一原则。 9、“双赢”策略。 10、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包括自然环境、丰富的历史和文

13、化区域。 11、教育的观念。 12、应促进旅游经营者对自然和文化环境负责并为之行动的精神及伦理 13、应为旅游资源、当地社区、行业提供长期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 保护性的、科学的、社会的、文化的或经济的。 14、使用者付费的观念。 四、生态旅游的标准 1、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 作为生态旅游展示的对象生态系统,必须是原始的自然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即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 人文生态系统:指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采取生态旅游管理形式,并已形成许多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如农业生态系统(龙胜龙脊)、水库生态系统(灵川青狮潭)、城市生态系统(桂林两江四湖)、

14、文化生态系统(云南丽江古城)等。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旅游的主要观光和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系统、水域(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等; 事实上,最早的生态旅游对象,主要定位于自然景物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西方国家历来把生态旅游定位在这个基点上,但到了东方,尤其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大自然被熏上了浓浓的文化味(如四川峨嵋山已成为佛教圣地),很难将自然景观和文化截然分开,这就形成了生态旅游对象为“自然景物+文化遗迹”的双重性特点。 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体验,如今无论是东西方都已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欣赏纳入了生态旅游的对象范畴。认为生态旅游的资源与环境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从而赋予了生态旅游更广泛更全面更科学的含义。 2、社区的参与 社区指生态旅游对象所在的区域。 那里应该有:相当数量的职工、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参与生态旅游的工业(生产旅游工艺品)、农业(种植土特产)、其他产业(推销旅游产品、文艺演出、导游、宣传、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