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审美 创造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4595105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审美 创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儿童文学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审美 创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儿童文学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审美 创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儿童文学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审美 创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儿童文学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审美 创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审美 创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审美 创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第一节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儿童文学的四种美学倾向:教育主义、稻草人主义、卢梭主义、与童心主义。,一、“教育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儿童文学就是要教孩子们懂得他们非懂不可的事,懂得他们能够懂得的事,懂得他们愿意懂得的事,懂得可以让他们懂得的事。” -贺宜,二、“稻草人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郑振铎在1923年为叶圣陶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所写的序言,标示了儿童文学“稻草人主义”的基本美学倾向:儿童不是生活在真实里,他们“需要知道人间社会的现状,正如需要知道地理和博物的知识一样”,儿童文学应当“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 它所强调的主要美学指向

2、是:求真,孩子们同样需要懂得真实的社会与人生。 崇尚 “稻草人主义”的作家所追求的是直面人生、拥抱真实,注重社会批判的现实主义精神。,三、“卢梭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第一,顺应儿童。 第二,愉快原则。 第三,反对灌输。 “归于自然”,四、“童心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所谓童心,是指人“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就是人在幼童时期所具有的本色心性,即在未接受外物“异化”之前的自然纯朴、纯真无邪的心境。 “童心主义”是成年人看取人生的一种哲学态度,在“崇拜”童心的后面,有着种种殊为复杂的人生课题。,第二节 儿童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一、“泛灵论”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泛灵论观念

3、”: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由于各种看不见的精灵而具有生命。 “把太阳画成笑脸,再添上两撇胡子,给气球画顶草帽,给小鸟在树杈上画间小屋。”,二、“人造论”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手拉手。星星哭,我不哭,我给星星盖瓦屋。”,三、“任意结合”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所谓“任意结合”,即不懂得事物的联系有其内在根据,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意愿任意联系在一起。,苏联作家诺索夫的幻想家叙述两个孩子在一起编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有一次我在海里洗澡”,小米沙说,“忽然给一条鲨鱼撞上了。我锤了它一拳,它一口咬住我的脑袋,嚓地给咬断了。” “ 你撒谎!” “不,不撒谎!”

4、“那你怎么没有死?” “我干嘛要死?我游到岸边,走回家来了。” “你不是没有脑袋了吗?!” “当然没有脑袋。我要脑袋干什么?” “没有脑袋怎么走呀? “就是这么走的。没有脑袋又不是不好走路!” “那你怎么现在有脑袋的呢?” “另外长的。”,四、“前因果观念”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儿童自我中心思维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前因果观念儿童式的好奇心,五、儿童原始思维的审美学意义,第一,儿童文学要实现其审美功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接受对象真心实意的欢迎,必须熟悉和把握儿童思维与审美意识的特点。 第二,读者选择文学,文学也选择读者。,第三节 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的艺术实践,一、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不同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

5、,儿童文学应在生活真实的那些方面与成人文学拉开距离呢? 一,远离暴力。 二,远离成人社会的恶俗游戏与刺激。 三,远离成人社会的政治权利斗争。 四,远离成年人的性与两性关系。,二、儿童文学中的类型形象与典型形象是分层次的,“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 对待儿童文学中的“类型”与“典型”问题,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抛开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特点与阅读接受心理不能用”典型化”的一刀切去苟求为不同年龄段孩子服务的所有作品。,三、少年心理与少年文学创作,少年心理在对待“主我”与“客我”的关系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在“主我”与外界的关系上,出现了“主我”和“他人”的分化,并由此产生了自我的认识。 第二,在“主我”和自身的关系上,出现了“主我”和“客我”的分化,从只是主观的感觉到自己存在的状态,发展到试图客观的观察自己,即将行为主体的自我作为对象来加以观察和认识。,制作人:曾珊38号、 刘玲伟36号、欧阳诗兵16号,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