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59318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第1章 :战后世界格局一、名词解释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演说。又称铁幕演说。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演说可以认为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

2、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8月根据同年4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参与国家有美、英、法、荷、比、卢、挪、葡、意等。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正式加入。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成员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总部原设在巴黎,后迁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历来由美国将领任最高司令部司令。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华沙条约组织苏联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南斯拉夫)成立的政治军事联盟。1955年5月苏联等八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有效期为20年。条约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就一

3、切有关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进行磋商;设立一个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和一个政治协商委员会。同年6月4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历来有苏联将领担任。经互会为解决苏联与东欧各国合作问题,1949年一月初,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利亚等6国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决定成立经互会,在技术上、原料、粮食等方面展开互助合作,标志着欧洲正式分裂为两个平行市场。经互会成立初期,有利于打破西方经济封锁,解决经济困难。以后通过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另外还可以使得苏联获得一些先进技术、科技成果。可以获得市场,加速东部自然资源的开发,政治上加强对东欧的控

4、制。但是苏联有时候不平等交易,损害了东欧国家的经济利益,成员国之间交易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长期局限于经互会成员之间的内部经贸,脱离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竞争,导致了经济总体水平的落后。冷战冷战是指:1947年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冷战一词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敌视和遏制政策,因此巴鲁克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冷战”与“铁幕”一词同时流行。表示美苏之间除了直接战争外

5、,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处于对抗的状态。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美元和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汇率固定在百分之一幅度内波动。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联合国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

6、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于1955年4月1824日召开。它的正式名称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因为是在印尼的万隆召万隆会议开而得名。 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的。除这5个国家外,还有18个亚洲国家和6个非洲国家,共29个国家参加。用东道主印尼已故总统苏加诺的话说,这次会议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应邀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万隆

7、会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是对战后两极格局的第一次大冲击,它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它成了第三世界的发祥地。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不结盟运动万隆会议之后,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倡导了不结盟运动。其成员国,已由1961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不结盟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时的25国增加到1995年10月在卡塔赫纳举行第十一次会议的113个国家,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近23,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它是仅次于联合国的国际讲坛。不

8、结盟运动是时代的产物。它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的首脑会议,集中地反映了它在反殖反帝反霸斗争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代表了时代的呼声。 不结盟运动诞生以来的历史表明,它是顺乎世界潮流的一股强大的革命运动,已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困难的发展时期,但这一运动发展的潜力依然存在,它将适应形势,调整政策,继续前进。蒙巴顿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1947年6月3日,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表,故名。同年7月英国国会通过。根据人民的宗教信仰,印度被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 (包括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

9、(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 (可自由加入任一自治领)。8月25日,印巴正式分治,英军同日撤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告终。大多数土邦并入印度。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导致了1947年10月印巴战争的爆发,1949年停火并划定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分界线。1950和1956年印、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七十七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标、协调内部立场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的组织。它的建立,可说是第三世界形成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揭开了在联合国系统内南北经济斗争的序幕,是有组织的南北对话的序幕。在每届联大和贸发会议召开之前,它通常都要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

10、对策,统一行动.起初,它的活动据点主要是联合国贸发会议,从年代开始,已扩展到联合国的其他一些机构,现在已成为一个多活动中心的组织。其成员,巳由1964年的77国增加到1996年的132个。30多年来,它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为推动南北对话和国际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油盟或油組)是一个国际组织。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1960年9月10日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商议成立一个协调机构,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式宣告成立。成员国由最初5个增加到现时12个,即卡塔尔(

11、1961年加入)、利比亚(1962年加入)、阿尔及利亚(1969年加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年加入)、尼日利亚(1971年加入)、厄瓜多尔(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再加入)和安哥拉(2007年加入),而印度尼西亚(1962年加入)和加蓬(1975年加入)则分别于2008年和1995年退出该组织。该组织总部于1965年起设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根据该组织的法令,其成立的目的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和价格,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并藉撇除有害和不必要的波动,策划出不同的方法来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稳定;给予产油国适度的尊重和必不可少而稳定的收入;给予

12、石油消费国有效、经济而稳定的供应;并给予石油工业投资者公平的回报。中苏友好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签署的友好条约之一。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签署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同年4月11日起生效, 有效期30年。主要内容有: 两国在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以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的事业上结成政治军事上的联盟; 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互助合作关系。条约的签订, 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对于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双方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13、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1979年4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7次会议决定, 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1946年2月22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这为遏制对象奠定了理论基础。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

14、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其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遏制战略的目标:阻止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揭穿苏联意图的虚伪;敦促克里姆林宫收缩其控制和影响;在苏联内部培育破坏性种子,使克里姆林宫至少改变其行为以符合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第四点计划1949年,杜鲁门发表继任总统的就职演说时,提出了美国今后外交政策的“四点主要行动原则”。后来,美国各报刊把这项计划称为“第四点计划”。在其后美国国

15、会通过的对外经济援助法案中,“第四点计划”被列为法案的第四节“国际开发法案”而得以实施。此法案为美国垄断组织争夺落后地区及工业欠发达地区的商业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提供了法律依据。“第四点计划”是冷战的产物,是为杜鲁门主义所倡导的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莫洛托夫计划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是由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提出,故名。在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

16、,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是苏联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作出的首个反击,它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的经济联系,帮助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也限制了东欧同西方的经济往来,使其日益成为一个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封闭经济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未能达到GATT规定的生效条件,作为多边国际协定的GATT从未正式生效,而是一直通过临时适用议定书的形式产生临时适用的效力。尼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