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备份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590138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备份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备份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备份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备份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备份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备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备份(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汉服复兴和汉文化传承,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南京大学医学院10级华梦超,当介绍汉族的时候,当宣传汉族的时候,当你以汉族的身份走向国际的时候,当五十六个民族合影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代表汉族的民族服饰是什么?,你可曾 在民族大合影中 看到过它?,汉,是我们民族的名称 我们的文字,叫做“汉字”; 我们的语言,叫做“汉语”; 那么,如果这个民族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衣服 我们就会叫它“汉服”!,为您找回华夏民族失去的一件衣服,疑问:汉服是汉朝的衣服?,所谓“汉服”,就是指汉族传统民族服装。 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至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 汉服延续了超过四千年的时间。,什

2、么是汉服?,汉服的“汉”指的是汉族; 汉朝的服饰属于汉服系统,但是汉朝的服饰不能概括汉服。,辨析:唐装也是汉服的一种?,唐装并非是唐朝服饰,而是当初的设计师人为命名的。 这种服装带有强烈的满族特色,并不能代表所谓的“中式”特色。,汉服的特点:,交领右衽 上衣下裳 长袖宽衣 系带暗扣 飘逸潇洒,接下来 让我们从这二十字一窥 汉服的真貌吧,【交领右衽】,疑问:为什么必须是右衽? 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 中原一带的右衽。成语“披发左衽”就是用于指受外族统治。 另,在某些地区,汉人使用左衽表示死者。 因此,“左衽”是汉服大忌!,交领:顾名思义,就是交叠的衣领; 右衽:衽(音“认”

3、),即衣襟。 交领右衽,就是衣襟向右掩,呈字母y形。 它是汉服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特点, 因此成为了汉族的象征符号。,汉服以交领为主, 还兼有,圆领 (配内交领),对襟直领,【上衣下裳】,“衣裳”这个词语其实可以专指汉服。 古人把上身穿着的襦、衫、袄等统称为“衣”, 而把下半身的穿着成为“裳”。 “上衣下裳”是汉服最古老且始终贯彻的服制。 为表尊重传统,后世传承中最高级别的礼服 (如冕服)都是使用这种服制。,【长袖宽衣】,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对于衣服亦是如此。 古人认为衣服必须要“蔽体”,所有露出手和足踝都是不礼貌的, 所以袖子要做到“回袖过肘”的长度。 这里的“宽衣”仅是

4、针对现代的紧身束身衣而言。,疑问:穿汉服不方便? 长袖一般仅针对于上层社会所要求的礼制而言。 在部分传世的写实古画中,对劳动人民有短打穿着的描绘。 汉服不是空中楼塔,在其数千年的流传中,在各个阶层中 都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系带暗扣】,汉服几乎不用一颗纽扣,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 所以“系带”和“右衽”一样成为了汉服一个外在的显著特点。 所谓暗扣,一般用于圆领衫,其实一颗布纽。 这其实也说明了,汉服的系带并非因为古人未能发明纽扣(古 人对纽扣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周朝)。,【潇洒飘逸】,在中国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之下,汉服的审美 始终在追求一种体现穿着者内在气质的美。 尽管历经数

5、朝,时势潮流具变,但是“潇洒飘逸”这四个字始终 是汉服不变的审美原则。,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汉服的种类和制式,曲 裾,直 裾,汉服的变迁,汉服基本礼仪,周制礼仪,汉服和汉民族传统礼仪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以下是 汉服滇韵依据华夏礼乐文化及相关典籍,并参考写实古画、道教礼仪和儒家礼仪等,复原的常用汉礼标准:,坐容 上身(腰以上)直立,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足背平放于地,臀坐于脚后跟上。,跪容 一般为跪、正坐起身时的准备姿势: 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立容 身体肃立,双脚微分,袖手或手臂自然下垂放

6、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从容优雅,【特别说明】朱子深衣袖口宽大,拱手时,一般不会露出双手。为了让诸君看到左手包右手的姿态,故本图故意将双手露出。以后图片,则不再作此说明。,长揖 肃立,俯身,拱手高举(高过眉心),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是谓“长揖至地”。,揖礼 拱手当心以作揖。王见诸侯的作揖礼式。周礼秋官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内外也。” 郑玄 注:“时揖,平推手也。”,天揖 又称上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 天揖在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双手

7、缓缓高举齐额(略高过眉心),俯身约60度,起身时,恢复立容。,时揖 又称中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 同辈人日常见面,辞别时,均可行时揖之礼。 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俯身推手时,双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土揖 又称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 在礼仪场合中或者日常见面、辞别,长辈向晚辈,上级向下级还礼,均行土揖之礼。 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俯身,头伏于手前边地上,停留片刻(约三秒),然后直身跪坐,袖手(或垂手),跪立,缓缓起身;起身时,先

8、起右足,后起左足,恢复立容。,举首,手下于膝前,叠放於膝前地下,左手在上;(图解三),拱手,双手举至胸前(或略高),俯身,额头轻触手稍作停留;(图解二),跪拜礼稽首 男子稽首礼,是最隆重的跪拜礼,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神、拜庙,均行稽首之礼。,行礼时,肃立,两脚微分呈外八字,跪下时,先下左足,再下右足,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双手合抱与腹前,手心向内,左手在外;(图解一),跪拜礼顿首 地位相等的人互用的跪拜礼。 行礼动作与稽首礼同,只是俯身引头及地就立即抬起,不作停留,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或跪坐。,跪拜礼顿首 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答拜时,均行空首之礼。 如在冠礼中,正宾每次

9、为冠者加冠后,冠者对正宾行稽首之礼,正宾则行空首之礼以答拜 行礼时,肃立,两脚微分呈外八字,跪下时,先下左足,再下右足,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双手合抱与腹前,手心向内,左手在外; 拱手,双手举至胸前(或略高),俯身,额头轻触手稍作停留; 举首、直身,袖手,恢复跪坐或立容。起身时,先起右足,后起左足。,辨析:汉服与和服、韩服,每当汉服爱好者穿汉服上街时, 旁人总是将之误认为和服或者韩服。 那么, 到底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和服:,日本的民族服饰和服是在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因为是由当时遣唐使从吴越地区带去了当地服装的特点,所以和服 也被称作为“吴服”。 相较于汉服,和服有

10、款式单一、穿着复杂等缺点。,韩服:,韩服,本作朝鲜服,是朝鲜半岛的传统民族服饰。 最早的韩服是从三国时代演变而来,而后受到唐代服饰的巨大影响。 朝鲜半岛长期是中国的属国,所以它的服饰特点也随中国各朝代风 格的变化而变化。 如今看到的韩服带有强烈的中国明代服饰风格。,韩服的发展趋势是背离汉服俊逸潇洒的特点, 而逐渐丧失了其实用性,趋于装饰意味。 图中的韩服面料有如纸折的,僵硬如雕塑,缺 少汉服最基本的灵动的感觉。,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华夏”一词到底是什么涵义?,我们又为什么被称作为“华夏民族”?,尚书正义注: 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曰: 中国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11、既然, 汉服传承了四千多年, 并将它的影响扩散到了日韩亚洲等国, 为什么我们现在却看不到它的身影了呢?,汉服是如此飘逸美丽,清朗隽永, 我们又是如何失去了它的呢?,就让时间回到明末清初 公元十七世纪中下叶的中国 到底发生了怎样巨大变故的事情,1644年4月22日,明朝驻辽东总兵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 吴三桂以“材帛”、“割地”为条件向后金求援,多尔衮率后金军入关参战, 致使农民军败退山、陕,后金军则直抵北京, 顺治于同年10月1日在北京登皇帝位,满清帝国建立。,作为一个乘虚而入建立政权的关外少数民族 满清政府为了扼杀广大汉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用暴力手段强迫全国汉族人改剃满族发型、

12、改穿满服 这就是著名的“剃发易服”,汉族自古就非常重视衣冠,更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训。 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颁发“剃发令”: 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 这就是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其中的汉族人民进行的反抗和清军的血腥镇压都是空前震惊的!,仅有十万人的江阴城,八十一天后仅五十三人幸存,小县嘉定,居然被屠杀三遍之多(史称“嘉定三屠”),李白笔下那座“烟花三月”的扬州, 屠杀持续十天(史称“扬州十日”), 据记载,光可被收敛的尸体就超过八十万具,最后,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几十年, 最终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

13、胜利。 以牺牲当时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口, 将“汉服”送进了坟墓!,许多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 或被杀,或逃到海外,或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毁灭殆尽,历史潮流直转而下 为掩盖罪行, 清朝统治者修四库全书禁毁明代包括科技著作在内的书籍; 修明史极尽歪曲历史之能事; 推行八股科举、兴文字狱,束缚控制民众的言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不如式者,亦斩!”,“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一人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疑问:满服、旗袍为什么不能算作汉服?,许多人穿着旗袍、唐装,便觉得这是汉族的民族服饰, 更有甚者,便以为这些衣服可以代表中国了。 为什么

14、汉服的传承只计算到明末呢? 满服和旗袍是不是也是汉服的一种呢?,作为一位汉服复兴者, 请让我说几句题外话,汉服刚刚推行时,被媒体斥责为“穿寿衣上街”, 他们说的一点没有错,寿衣也是汉服的一种。 那是因为,在那样的暴虐之下,汉人活着是不能穿自己的汉服。 媒体却不知道, 那时的葬礼上,往生者须以白布蒙面方可入土。 那是何意? 无言相见列祖列宗也!,所以 今天 我们想要做的事就是,汉服复兴!,汉式学位服,学位服,Cap and Gown, 是学位获得者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穿戴的表示学位的正式礼服。世界各国、各校的学位服虽有差异,但基本款式大同小异。中国在1994年5月以前,没有关于学位服的统一规定。19

15、94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了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向学位授予单位推荐使用,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组成。学位帽为方型黑色;博士学位帽流苏为红色,硕士为深蓝色,校长帽流苏为黄色;博士学位袍为黑、红两色,硕士为蓝、深蓝两色,校长袍为红、黑两色;垂布饰边处按文、理、工、农、医和军事六大类分别为粉、灰、黄、绿、白和红色。,【注】未获学位时,流苏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予仪式上,授予学位后,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校、院、所长)把流苏从着装人的帽檐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我国现行的学位服,基本是参照国际标准制作,款式

16、、颜色与世界惯例大致相同,区别仅仅是学位袍在袖口处绣有长城图案,袍的前襟纽扣采用中国传统的布制黑色“如意”扣,套头三角兜形垂布采用织有中国民族特色花纹的织锦缎制作,带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民族特色。,论起汉式学位服,最早的可能是1947年辅仁大学社会系毕业生的学位服了;而近年汉服运动兴起以来,最著名的要数 2006 年天汉网和百度汉服吧联合发起的、由天风环佩(溪山琴况)、子奚等前辈设计的“中国式学位服”了。 这个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与现行学位服制度的衔接以及可行性问题,在深衣基础上作了大胆的设计与改进,在各大媒体上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 2005 年,子奚前辈曾设计过另一个版本的汉式学位服,这个方案很有冠礼的味道,采用正统的汉服式样并有持扇、笏的设计,非常有汉文化底蕴。这两种不同的方案反映了汉式学位服设计中需要注重的两个方面:既要体现汉文化韵味,又要考虑师生大众的接受程度。 基于这种考虑,中国科大汉风社尝试设计了一种新形式的汉式学位服,以周制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