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力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458797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力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力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力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力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力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力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力分析(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681033510318103博博士士学学位位论论文文论文题目论文题目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下的髋臼侧应力分析力分析作者姓名作者姓名戴戴雪雪松松导导师师杨杨迪迪生生教授教授学科学科(专业专业)外外科科学(骨外)学(骨外)所在学院所在学院医医学学院院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二二OO八年四月八年四月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ADissertationtedtoZhejiangUniversityforThedegreeofPhDFiniteelementanalysisofstressdistributionofacetabulumwithdiff

2、erentfiaxtionsintotalhiparthroplastyTheDepartmentofOrthopaedicsMedicalColleg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April2008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目目录录中文摘要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英文摘要5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髋关节的有限元模型构建和骨水泥型臼杯固定的髋臼侧应力分析髋关节的有限元模型构建和骨水泥型臼杯固定的髋臼侧应力分析前言10材料与方法10结果12讨论15参考文献19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保留与不保留软骨下骨的生物型臼杯固定的髋臼侧应力分析保留与不保留软骨下骨的生物型臼杯固定

3、的髋臼侧应力分析前言21材料与方法21结果22讨论24参考文献26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生物型臼杯多钉固定的髋臼侧应力分析生物型臼杯多钉固定的髋臼侧应力分析前言28材料与方法28结果30讨论37参考文献39第四部分第四部分髋假体磨损的大小与方向的测量以及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髋假体磨损的大小与方向的测量以及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前言41材料与方法42结果44讨论52参考文献56综述综述159综述综述271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综述综述388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奖励获奖情况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奖励获奖情况97致谢致谢98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摘摘要要虽然人工全髋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晚期骨关节炎以及其他髋

4、关节疾病或骨折的重要方法并且临床疗效良好,但是髋臼侧的问题始终存在。最常见的就是髋臼的松动,而这种松动又与髋臼假体的初始固定的稳定性有关;同时,无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髋臼假体的植入后,都将带来体内力学环境的改变,宿主骨受力改变的结果是出现应力集中或者应力遮挡等情况,也影响了日后假体的稳定性。在手术过程中髋臼的软骨下骨的保留与否,理论上将影响髋臼骨的应力传导和分布;而另一方面,在生物型髋臼杯的固定上,必须要达到“压配”的效果,有时为了达到进一步加强初始稳定性的效果,会使用髋臼螺钉打入,而螺钉打入的位置和螺钉的数量也将对髋臼杯和髋臼骨一侧的应力分布产生影响。以往的体内研究方法,很难除外干扰因素的影响

5、,获得的有效信息相当有限。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尸体骨骼体外加载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有限元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有限元技术的发展和深入,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骨科领域,成为骨科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有限元技术可以模拟各种不同体内受力状况,加载方便并容易除外试验的干扰因素,并对特定部位可以进行单独的受力研究。本研究就是构建髋关节和髋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的分析方法,研究骨水泥固定或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中的软骨下骨保留与否对置换后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生物型髋臼假体“压配”固定时的多钉固定的部位和数量对髋臼骨应力分布的影响,结合临床探讨髋臼软骨下骨对假体初始固

6、定和宿主骨的受力环境的影响,以期能减少假体磨损和松动的发生,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4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髋关节的有限元模型构建和应用骨水泥型臼杯固定的髋臼侧应力分析髋关节的有限元模型构建和应用骨水泥型臼杯固定的髋臼侧应力分析目的:目的:构建髋关节和髋臼假体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在去除和保留软骨下骨的情况下采用骨水泥固定臼杯时髋臼侧骨应力的改变和对假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方法:选取一正常男性骨盆作为建模素材,采用CT机对其进行连接扫描,图像导入医学图像可视化研究平台进行数据重构,生成模型表面结点坐标及三角面片信息,将其导入大型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9.0,生成髋骨的三维实

7、体模型。同时,在髋臼内部建立半球形实体模型以模拟假体,包括一个42mm半球形超高分子聚乙烯骨水泥臼杯,4mm层厚的骨水泥层,和28mm直径的金属头。有限元分析在保留软骨下骨和不保留软骨下骨的情况下加载后髋臼侧骨的应力变化。结果:结果:比较在两种条件下聚乙烯内衬、骨水泥和髋臼骨的应力变化值,结果显示保留软骨下骨的内衬、骨水泥和髋臼骨的峰值应力均小于去除软骨下骨的状况。结论:结论:该简化模型表明在骨水泥臼杯固定的情况下,保留软骨下骨可以显著降低骨-水泥界面的应力集中,并减小假体内衬和骨水泥层的峰值应力。保留软骨下骨可以促进应力的传导和均匀分布,避免应力集中,从而减少骨水泥断裂,假体松动和和内衬磨损

8、的发生。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髋臼软骨下骨对压配固定的全髋置换后的髋臼侧骨髋臼软骨下骨对压配固定的全髋置换后的髋臼侧骨-假体界面应力的影响假体界面应力的影响目的:目的:分析软骨下骨的去除和保留对于生物型髋臼假体压配植入后的髋臼侧应力的影响。方法:方法:模拟直径50mm的金属髋杯以外展45、前倾15打入已磨造完成的髋臼窝达成“压配”固定。在建模时对假体沿垂直于打入方向的平面进行局部适当升温以模拟假体对髋臼的侧向挤压,然后再对假体进行加载。分别用ANSYS软件计算去除与保留软骨下骨两种情况下髋臼侧的骨、内衬的等效应力并加以对比。结果:结果:保留软骨下骨的情况下骨-假体界面的峰值应力小于去除软骨下骨,其峰

9、值应力出现在外上方稍偏后,即髋关节受力方向,内衬的峰值应力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5也轻微下降,其方向与前者基本一致。结论:结论:在生物型假体不打钉压配固定的情况下,保留软骨下骨可以使髋臼骨和内衬的峰值应力减低,作为壳单元的软骨下骨可以吸收并分散髋关节应力,因此减少了局部应力集中,并可能减少蠕变和磨损的产生,有利于压配固定的稳定性。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生物型臼杯多钉固定的髋臼侧应力分析生物型臼杯多钉固定的髋臼侧应力分析目的:目的:探索在生物型压配固定髋臼假体的情况下多钉固定的数量、部位等对骨-假体界面应力的影响。方法:方法:采用假体打入髋臼并通过打钉进行固定的形式,有限元建模时先将简化的螺钉预埋

10、在假体与髋臼中,对假体沿垂直于打入方向的平面进行局部升温以模拟假体对髋臼的侧向挤压,然后再对假体进行加载。实验中模拟了保留软骨下骨打1枚钉(前上、中部和后下三个位置),2枚钉(前后各1枚和相邻2枚)和3枚钉等6种情况,分别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结果:结果:应用1枚螺钉时在任一螺孔的打入均未见骨-假体界面的应力有明显差别;应用2枚和3枚螺钉时骨界面的应力依次下降,但内衬应力没有明显改变;应用2枚螺钉时隔1孔打入所产生的内衬峰值应力小于相连2孔打入的应力,但骨界面的应力却大于后者。螺钉所受到的应力最高点均出现在钉干和螺帽的连接处,但多钉打入并没有降低每个螺钉的峰值应力。结论:结论:压配固定生物臼杯时

11、如果需要采用髋臼螺钉加强初期固定效果,应采取多钉打入以降低骨界面的峰值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减少假体松动和磨损增加。第四部分第四部分髋假体磨损的大小与方向的测量以及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髋假体磨损的大小与方向的测量以及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目的:测量髋假体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的线性磨损以及磨损方向,并探讨磨损方向和髋假体放置角度的关系和磨损程度与假体长期生存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决定关节面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6磨损的大小和方向。对38髋进行磨损测量、临床和放射学检查,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磨损和患者年龄、体重、髋杯大小和外展角、

12、活动量水平以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的相关关系。同时对32髋进行平均4.2年随访,测量每一例髋杯的外展角,并通过测量在随访期间内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决定关节面磨损的大小和方向。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结果结果:平均线性磨损值为1.22mm,磨损率为0.11mm年。聚乙烯磨损与髋臼侧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相关(P0.05),可能有数个因素造成该现象:假体长期生存后的磨损和骨溶解率升高;聚乙烯内衬的表面抗氧化性下降,磨损增大。根据文献报道,在植入体内5-10年后聚乙烯表面的磨损将加速2223。Bader等24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不同髋臼假体外展角时的髋关节活动情况,认为外展角最好不超过4

13、5。而DLima等25则认为4555的外展角对髋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来说是最合适的。在这个范围,髋臼假体关节面对股骨头的覆盖较好,与股骨头关节面接触较多,因此应力分布均匀,关节稳定。根据本组资料,我们发现髋臼假体外展角与关节面线性磨损方向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外展角的增大,磨损方向由内上方转向外上方,外展角55以上的假体磨损方向基本指向外上方。统计分析未能发现本组的线性磨损率与外展角及磨损方向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一组80例无骨水泥髋臼假体68个月随访也表明,磨损率与聚乙烯内衬的初始厚度和髋臼外展角无关26。DelSchutte等27测量364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的假体磨损和髋臼

14、外展角(范围085,平均44.1),但未能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说明在基本正常的外展角度范围内,磨损并不随外展角度的增大而增大。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56研究表明,磨损与植入时间有关,在假体植入的24年内,磨损量和磨损率明显高于平均值。这可以解释本组由于随访时间较短(0.96年)而磨损率偏高(0.18mm年)的现象。但因为外展角大于55组和小于55组在随访时间上的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所以两组的磨损量、磨损率及磨损方向是具有可比性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磨损是三维立体的,因此其大小和方向也会受髋臼前倾角的影响,而本次研究并没有测量每个髋臼的前倾角,虽然它们均被认为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即525之间。尽管本研究并没有发现磨损量与外展角或磨损方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