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学校生活与心理健康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58341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学校生活与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八学校生活与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八学校生活与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八学校生活与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八学校生活与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学校生活与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学校生活与心理健康(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一、学校教育的困惑,(一)不成才也不成器 孩子都怎么了 中国的教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走进了深深的迷茫与困惑之中。固有的传统教育观念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被冲击的不知所措。家长和老师们拼命地想抓住点什么,可是越努力就越陷入到一种新的痛苦之中。而孩子们却在渲泻完了情感之后走进了空虚之中。许多的孩子迷失了心智而显得无所适从。有的孩子竟然连生存的理想都不想去确立 。,(二)平静的案例,1.自杀案例上升 2.情感麻木 3.富有和贫穷 4.迷乱心智(网络),(三)冲击与反思,今天,有多少父母和老师感受着这样的痛苦?我们在痛苦中感受着深深的困惑。我们发现,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和二

2、十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我们的教育观念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还包含着许多西方教育观念,道德观念的冲击。这使我们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与痛苦。我们把一生的爱都给了孩子,而孩子们却在这爱中并没有体味到快乐,更不理解父母的艰辛,反倒觉着是一种压力。他们想冲出爱的包围去自立,可是他们在享受爱的时候没有学会自立,更没有建立责任心,甚至不敢承担痛苦。 从没有一种事业像教育事业这样:承载沉重。因为一切的文化遗产,社会文明都是由教育来承载的。也许是承载太重,孩子们才一次次逃离。可是,假如教育没有承载,我们的社会又怎么能够发展呢?教育的本身就是任重而道远。我们的教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更主

3、要的任务是,塑造优秀的民族性格和人格尊严。,(四)关注学生什么?,学习-知识 成功-分数 成长-升学 (态度、情感、价值观) (多元智能理论优势) (需要、合格的人-未来) 教师要学会关注,教师要学会赏识,教师要重新认识学生的成功。我们认为的成功,不是依托在多数学生失败与被淘汰的前提下的成功。基础教育的成功,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均能够得到发展的成功。要取得这种成功,教师必须学会关注与赏识。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关注学生的思维火花,赏识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态度,赏识学生的探究精神、赏识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总之,关注学生的成人教育。,(五)我们

4、改变什么?,学校教学(机械)-智力因素(单一)-学业成功(分数) 过高期望-学生的无望(徐力弑母) 过分呵护-学生的无能(不会吃鸡蛋) 过分溺爱-孩子的无情(虾是我的) 过多干涉-孩子的无奈(不想回家) 过多指责-孩子的无措(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 心理辅导-非智力因素-成人 到底要什么-最高目标与更佳目标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放飞捆绑的孩子 有效的建议 关注进步,奖励努力,为学生喝彩,第二节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 健康新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由

5、此可见,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二)心理健康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此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世卫),一是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二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

6、,心胸开阔; 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能抵抗感冒或传染方面的疾病 七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八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九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健全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四)对国外心理学家标准的整合,(1)幸福感,这是最有价值的特质; (2)和谐,包括内在和谐及与环境的和谐; (3)自尊感和健康自尊; (4)个人的成长

7、,即潜能的发挥; (5)个人的成熟; (6)人格的统整; (7)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 (8)在环境中保持有效的适应; (9)在环境中保持相对独立 。,(五)国内心理学家的标准,(1)智力健康。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以内, 并能正确反映事物; (2)自我健康。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情绪健康。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 (4)意志健康。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 (5)行为健康。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与刺激情景相应;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6)适应健康。主要是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良好; (7)人格健康。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8)需要健康

8、。不背离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个人动机,并能合理满足需要;,(六)标准的依据,1、经验标准 2、社会适应标准 3、统计学标准 4、自身行为标准,(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正常学习的。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方面: 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有积极性和自觉性; 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际关系方

9、面的心理健康 每个人总是“定格”于人际关系网络中某个特定的位置,同时又与别人发生各种方式的联系。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其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能客观了解他人; 关心他人的需要; 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积极沟通; 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体表现在: 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及时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具有自制力。,二、关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由前苏联

10、学者布赫曼提出的,即介于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各项身体指标无异常,但与健康人相比,生活质量低、学习工作效率低、注意力分散、生活缺乏动力、学习没有目标、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感觉生活没劲。躯体反映为睡眠质量不高,容易疲劳,身体乏力,食欲不振。,(一)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人生目标茫然,随波逐流; 学习目标不明确,常有无意义感伴随; 学习兴趣缺失,内驱力下降; 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 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等。 对于黄金

11、年华、美丽学习生活的感受力下降; 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变得不确定; 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 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等。,(二)导致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个体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自我评价过低,自我形象懈怠; 成人的过度期望造成的幸福、健康透支; 成人的过度挑剔造成的获得性失助体验; 成人的过度关注造成的成长抑制; 成人的过度贬低造成的人格萎缩; 个体若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容易患病,且难发挥体力和心理上的潜力。,(三)自我实现的人: 一种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他研究的杰出人物称为“自我实现”的人,他认为大多数人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着的,他们正在走向成熟。

12、实践的过程意味着发展或发现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1.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自我实现者往往比大多数人更为轻而易举地辨别新颖的、具体的、独特的东西,他们更多地生活在自然的真实世界中而非生活在一堆人造的概念、抽象物、期望、渴望与陈规中。延迟成功虽然对大多数人是种挫折,但对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个令人愉快而且富有刺激性的挑战。(角色转换问题),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自我实现者能够坦然地悦纳自我,他们能与自己的缺点和平共处。同时,尊重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其真我的固有权利 ;他们接受随成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如衰老),且不会念念不忘往日的欢乐与做事的模式。,3.内心生活、思想、行为都比较自然、

13、率真。相反的特性则是处处防卫,不敢自我流露,并经常惧怕他人的批评。他们与人交往时不矫揉作。他们也较易超脱习俗或惯例影响,而表现真的天性。他们努力成长日臻完美,努力将自己的风格发展得日益全面。普通人的动机是为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而奋斗。他们的动机是发展个性,表现个性,更加成熟、自信、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内心。,4.他们遇事比较以问题为中心,而不以自我为中心。健康的人有责任与义务感。解决问题的活动使他们特别高兴。因而也使他们热心参与自己的职业。马斯洛发现健康者的一项显著特征,是热爱一种职业,他感觉他的工作是重要的,他的人生有某种使命待完成,不管它是养育小孩或经营大公司。,5.喜欢独处。自我实现者可以离群独

14、处而不会使自己感到不舒适,他们常常可以超然于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不安的事情的影响,他们对待个人的不幸也不像一般人那样强烈。这种超然独立也许与其他某些品质有关。首先,可以认为他们比一般人更客观。具有高度集中注意的能力。例如,当面对难题、焦虑、责任时仍然能够谈笑风生,坦然自若。,6.比较能够接受与欣赏新奇的事物或经验。对于同一样事物,他们能够一再欣赏而不觉厌烦,好象每一次都可看出一点新的东西,都会有一些新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视若无睹的生活细节,也会使他们感到愉快、惊奇,甚至心醉神迷,对自我实现的人而言: 任何一次日落都如第一次那么壮丽,任何一朵花都具有令人

15、激动的可爱性,即使他已见过百万花朵,就像初次看到的一样。他们也能够从自己已拥有的、过去的成就中吸取灵感。,7.高峰体验。对于自我实现的人而言,他们有一种相当共同的主观体验,气势磅礴、幸福狂喜、惊奇敬畏等。在某种程度上,感受主体被改变了、增强了,同时感受到了强烈的内心震撼,超越了自我,比如:对音乐或艺术忘我的热切的欣赏等。,8.有社会情感; 9.理想的人际关系; 10.有较强的民主性格特质; 11.能够清楚地分辨出手段与目的的不同。 12.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3.创造力 14.较能超越各种对立性而达到统整状态。,三、关注自我意识健康,(一)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

16、系的意识。从知、情、意分: 1.自我认识。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如自己对自己的知觉观察、思考、想像、判断、分析评价等 2.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如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肯定、喜爱、尊重的情况等还包括义务感、责任感、优越感、荣誉感、羞耻感等。 3.自我调节。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二)从自我本身分:自我意识的结构,1.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自我认知)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自我评价)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自我控制) 2.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 (自我认知)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自我评价)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 3.社会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