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自然教案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57930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自然教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年级自然教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年级自然教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年级自然教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年级自然教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自然教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自然教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木材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木制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2、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和加工,知道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培养“合理开发树木和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教学过程:活动一:1、出示图片:观察木玩具,说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2、出示图片:教室内有哪里木制品?3、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木材?4、小结: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用木材做成的,它们有的用来存放东西,有的用来观赏,有的用来玩耍,真是各有各的用途。活动二:1、 问题:木材是怎么来的? 2、播放:木材来源的投影片。交流木材的加工过程。 3、问题: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多少时间?大量使用木材有哪些不良后果?从中有什么感悟?4、小

2、结:树木要经过“砍伐、切割、干燥等过程才能变成木材。树木的生长期很长,我们要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课 题木材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和加工,知道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培养“合理开发树木和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2、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木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木材与其它材料相比,它们有什么特点?2、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3、选木材:制作下列物品,选何种木材较合适,做家具、做砧板4、出示阅读小资料:奇特的木材。课 题橡胶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能识别一些典型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2、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教学过程:1、出示:实物或图片。说说它们是用

3、什么材料制成的?2、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些什么用途?3、归纳:橡胶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泛。4、出示:橡胶来源图片。5、介绍:天然橡胶的知识:天然橡胶按制造工艺和外形的不同,分为烟片胶、颗粒胶、绉片胶和乳胶等。6、问题:现在市场上使用的橡胶都来源于橡胶树吗?它还来源于什么?小结:橡胶有些是天然材料,有些是人造材料。课 题橡胶 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2、初步了解几种橡胶制品的特点,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过程:1、实验:(1)拉伸橡胶手套,有什么发现?(2)一手戴塑料手套,一手戴橡胶手套,把两手放在桌面上摩擦,有什么发现?-2、探究:橡胶除了有弹性和

4、防滑外,还有什么特点?想想你是怎样发现的?(如:隔水隔气、抗拉、耐磨、耐热、耐腐蚀、防震、绝缘等。)3、讨论:讨论橡胶用来制作轮胎的理由。4、小结:橡胶制品具有有弹性、耐磨、和防滑的特点,因此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5、拓展:你还认识哪些橡胶制品?它们分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课 题棉花、羊毛和蚕丝 第 5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对各种衣料的来源产生探究的兴趣。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棉花、羊毛、蚕丝可以分别制成棉布、毛呢、丝绸。教学过程:1、出示:棉花、羊毛和蚕丝的投影片。(PPT)2、提问:说说用它们可以做成什么?3、出示:棉花、羊毛、蚕丝 棉线、毛线、丝线棉布、毛呢、丝绸4、出

5、示:衣物5、提问:这些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小结: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毛呢是由羊毛制成的,丝绸是由蚕丝制成的。6、提问:棉布、毛呢和丝绸的纤维有什么不同吗?7、实验:烧面料提醒学生:不可擅自烧衣料8、出示:从布上拆下来的纱线9、观看衣料发展的视频资料小结:衣料是在不断发展的。课 题给娃娃选衣 第 6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及实验,初步了解棉布、毛呢和丝绸在手感、吸水性、耐磨性方面的差异。2、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要求。教学过程:1、问题:夏天就要到了,该选什么衣料做衣服,才能使娃娃穿得舒服?2、出示:服装店PPT3、问题:说说选择夏衣的衣料要考虑哪些因素?4、出示:棉布、毛呢和丝绸5、实

6、验:比较不同衣料的吸水本本领哪个强哪个弱。6、问题:说说实验的结果?7、拓展问题:该选什么衣料做冬衣?小结:夏天人体容易出汗,所以应该选择吸水性强、轻薄的衣料做衣服。8、实验:将衣料包住网球,放在砂纸上向前拖动,比较不同衣料的耐磨性。9、问题:说说实验结果?课 题我们生活的地球 第 7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通过展现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是逐步发展的过程。3、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1、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2、你是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3、讲故事:(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

7、的争议。(2)麦哲论环球航行的故事(3)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4、从上面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小结:人类为了探索、认识地球形状做出极大的努力。课 题我们生活的地球 第 8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通过展现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是逐步发展的过程。3、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活动二:地球的外形1、出示:一只篮球。这只篮球是一个标准的圆球,那么我们的地球也是一个标准的圆球吗?2、出示地球仪:介绍南北极之间的距离和赤道的直径。3、出示小资料:地球的形状小结:地球是一个赤道略微有的鼓,南极和北极略微

8、有点扁的球体,它的外形近似一个球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取得这些数据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活动三:去美国可以怎样走1、思考:如果我们要到美国去旅游,该怎么走呢?请同学们先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美国所处的位置。2、想一想:到美国去该怎么走?3、为什么去美国旅游,往东走和往西走都可以到达?小结:地球的外形近似一个球体课 题地球表面 第 9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2、知道地球表面有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3、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4、初步学习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 1、出示:各种地貌和不同生物的图片,2、思考:说说地球上有

9、哪些景物?3、说说:你知道的生活在地球上动物和植物。4、出示阅读资料:学习小资料。小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态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二:地球上陆地和水域1、出示:世界地图,谁知道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一样大吗?2、我们如何来准确判断海洋和陆地的大小呢?3、请同学们说说各自的测量方法,再比较哪种方法测量最精确,最后确定测量的方法。要求:测量数方格,不满半格不数,满半格或超过半格数一格。4、指导计算。5、说说计算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通过计算发现地球的表面70%是海洋,30%是陆地。课 题地球表面 第 10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2、知道地球表

10、面有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3、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4、初步学习测量的方法。教学过程:活动三: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1、你们知道地面上空还有什么东西吗?2、出示:教材第13页图片。3、你们发现了什么?4、介绍:有关大气层的资料。小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一空气层叫“大气层”。课 题物体的沉和浮 第 11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预测和探究,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 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常见物体进行制作小小救生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过程:活动一:预测物体的沉与浮1、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2、说说哪些物体会在水中下沉或上浮?用什么方

11、法记录?怎样设计记录的符号?3、讨论:怎样研究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4、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并完成实验记录表。5、交流:各小组在实验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6、小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活动二:制作小小救生圈1、观察:人们生活工作中常用的救生圈2、讨论:为什么救生圈能够帮助人们逃生?3、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4、讨论:怎样设计自己的小救生圈?5、交流:学生小组交流设计制作需要的材料,并完成初步的设计方案。课 题船的发展 第 12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收集、交流有关船的资料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史;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通过学习,初步认

12、识现代各种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科学事物的兴趣。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船的发展和演变过程1、观察:各种船只的图片及其特点。2、根据船只的发展情况给它们排定顺序,并说说理由。3、小结:图片上出现的船只的排序。4、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完成船只的资料记载。5、交流、修正排序结果。活动二:认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1、欣赏:现代船只的课件、录像或图片。2、讨论:说说这些现代船只的特点,猜测它们的用途。1、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现代船只的资料,向大家介绍。2、 记录:完成活动作业。课 题制作小帆船 第 13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探讨小帆船的结构,初步

13、知道帆船的主要组成部分;2、 通过师生共同研究,了解帆船各部分的作用。3、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帆船的结构1、观察:帆船的图片或实物模型等。2、说说帆船的结构特点。3、讨论:帆船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活动二:制作小帆船一、观察:课文中出现的帆船制作材料及制作的方法。二、 制作:1、 讨论:说说该选择哪些材料;在制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 制作:完成小帆船的制作3、 实验: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小帆船方在水中航行。4、 交流:帆船在航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法。5、 改进:根据出现的问题改进后进行进一步的制作。课 题小车的运动与静止 第 14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2、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探究兴趣。教学过程:(一)制作小车1、观察:各种制作小车的材料2、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制作一辆小车?3、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