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处理车间冷库验证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568441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处理车间冷库验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前处理车间冷库验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前处理车间冷库验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前处理车间冷库验证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前处理车间冷库验证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处理车间冷库验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处理车间冷库验证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类 别:验证报告 编号:部 门:工程部 页码:共 页,第 页前处理提取车间冷库验证报告版 次:新订 替代: 起草人部门日期 年 月 日审阅会签(验证领导小组成员)部门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批准人部门日期 年 月 日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授权:现授权下列部门拥有并执行本方案(复印数: ) 复印序列号: 目 录1.目的2.范围3.职责4.参考文件5.系统描述6.性能确认的实施6.1.人员的确认6.2.文件的确认6.3 环境卫生的确认6.4 制冷机组的确认6.5 空气自净器的确认6.5.仪器仪表校验情况的确认6.6.温度分布的确认6.7 洁净度

2、的确认7.偏差变更8.再确认9.评价和结论1.目的 通过对前处理提取车间冷库的温度分布和洁净度进行验证,检查冷房各位置的温度分布情况,用以确定日常监控时温度计的放置位置和监测周期以保证物料存放在冷库中能够达到质量要求。通过对冷库的洁净度的监测,确定冷库的微生物和尘埃粒子能够达到D级的要求,不会对前处理提取车间的洁净区造成交叉污染。2.范围 本验证适用于景忠山国药(唐山)有限公司前处理提取车间的冷库。3.职责3.1 验证领导小组职责3.1.1 负责验证管理的日常工作及公司内验证工作总的调度、协调及总结工作;3.1.2 负责验证任务的下达及验证小组的确定;3.1.3 负责验证计划和验证方案审核和批

3、准工作;3.1.4 负责验证报告的评价工作;3.1.5 负责验证周期的确定工作;3.1.6 负责发放验证证书;3.2.验证小组3.1.1.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和实施。3.1.2.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填写。3.2.质量管理部3.2.1.负责审阅、会签验证方案和报告。3.2.2.验证的结果评价。3.2.3.验证文件、供应商的确认。3.2.4.现场监督保证整个验证过程按照验证计划进行。3.2.5.负责验证文件管理。3.2.6.负责组织验证工作中取样、检验、环境监测等工作,3.2.7.负责起草检验方法、检验方案并组织实施。3.2.8.负责年度验证计划的提出,负责组织验证过程中的监督、记录。3.3.生产技

4、术部3.3.1.负责验证的实施3.3.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3.3.3.培训、考核人员。3.3.4.起草有关规程。3.3.5.会签验证方案和报告。3.4.工程部3.4.1.负责验证方案起草。3.4.2.在公用系统、空调设备维修和仪器仪表校正等各项工作中提供及时可靠的支持和服务。3.5.采购部3.5.1.负责验证所用物料的供应。4.参考文件本确认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指南:4.1.(SFDA) 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4.2.(EMEA)欧盟药品法规第 4 卷,(GMP)4.3.欧盟 GMP 的附录15,验证和确认4.4.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5.系统描述前处理提取车间冷

5、库始建于2004 年7月,平面建筑面积10.23m2,高度2.4m,采用双层冷库板进行隔断保温,本次前处理提取车间的改扩建未涉及冷库的改扩建,该冷库位于前处理提取车间D级洁净区内,与收膏间、称量室(二)、合膏间共用前室。该库房为平面库房,库房中存放需冷藏的中药和浸膏,本库房安装的主要温度的控制设施为制冷机,净化设施为SW-1000型吸顶式空气净化器,本仓库采用自本库内取风,经过自净器净化后达到D级的尘埃粒子和微生物限度的要求,吸顶式空气净化器是一种提供局部净化环境的工作单元,由风机、初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及静压箱组成,通过自身的空气循环过滤,提高工作区域内的空气洁净度,本净化器的风量为1000

6、m3/h。本库为冷藏库。本次验证是确认冷库能够达到冷藏中药和浸膏的工艺条件要求,并能够达到相应的洁净度,防止对洁净区的污染。6.验证内容6.1.人员的确认:6.1.1.目的确定所有在执行本方案的人员的资格。6.1.2.程序列出和确定所有在执行本方案的人员(姓名、签名和部门)。6.1.3.可接受标准:所有在执行本方案的人员(姓名、签名和部门)已标识。6.1.4.确认报告结果见“表1” 人员的确认6.2.文件的确认6.2.1.目的确认文件的可用性和文件规范性。6.2.2.程序对现有的文件和图纸进行逐个确认,记录文件的标题。6.2.3.可接受标准所有必需的文件必须是可用的和经过批准的。6.2.4.确

7、认报告结果见“表2” 文件的确认6.3制冷机的确认6.3.1 目的:确认制冷机,运行正常。6.3.2 程序:6.3.2.1 观察冷库密封严密6.3.2.2 制冷机电源连接符合要求,制冷剂空机运转各种面板开关灵敏有效。6.3.3 可接受标准6.3.3.1 制冷机安装、运行符合要求。结果见“表3” 制冷机的确认6.4 空气自净器的确认6.4.1 目的:确认空气自净器运行正常。6.4.2 程序6.4.2.1 观察自净器的安装与顶部安装切合紧密,无泄漏。6.4.2.2 开启空气自净器电源开关,自净器启动正常。6.4.3 可接受标准6.4.3.1 空气自净器的运行符合要求。结果见表4:空气自净器的确认。

8、6.4仪器仪表校验情况的确认6.4.1.目的确认本次验证及实际使用的仪器、仪表在校验有效期限内。6.4.2.程序查看每一台仪器的校验合格证确认已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6.5.3.可接受标准所有仪表均需经过校验,且已经得到校准,并在校准有效期内。6.5.4.确认报告结果见“表5”仪器仪表的确认。6.6.温度的确认6.6.1.验证时间:三天6.6.2.验证步骤6.6.2.1.采样位置确定的原则6.6.2.1.1 采样点应选择在温度易受外部影响而延缓制冷或换风效果的位置,由于A、B点距离制冷机最远,并且距离门比较近因此选择A、B点做为监测点6.6.2.2.采样点的位置及编号6.6.2.2.1 采样点

9、的位置设置:将温度计放置在A/B测试点,高度在80-120cm范围内,用适当高度的支架挂放。B 制冷机A 6.6.2.2.2 根据开门的位置和空调的位置已经采样位置确定的原则,具体见下图冷库内采样点设置平面图 北 I 西 东 门 南 6.6.2.3 连续3天对冷库制冷机的运行,设定空调温度为4,在库中在A/B点放置温度计,每天根据采样时间点分别为每天的上午8:30和下午4:00记录冷库的温度,连续记录三天。6.6.3.可接受标准温度2-66.6.4.确认报告结果见“表6” 温度的确认。6.7 洁净度的测定6.7.1 采样点的选择:A、B、C、D为冷库中距离自净器最远的四个点,四个点的自净的难度

10、一致,因此我们选择A点作为自净时间的检测点,选择B点和C点位洁净度的监测点。6.7.2 自净时间的确认:6.7.2.1 确定冷库空气自净的时间,洁净度能达到到规定的等级。6.7.2.2 开启空气自净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在冷库内采样点A点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每5分钟采样一次,连续测量至房间洁净度达到D规定要求并将数据打印CA6.7.2.3可接受标准自净时间小于30分钟。自净器6.7.2.4.确认报告填写“表7:自净时间的确认”。DB6.7.3尘埃粒子的确认6.7.3.1.目的确认在规定的自净时间下能够达到D级的尘埃粒子要求。6.7.3.2程序6.7.3.2.1.使用一已校准的尘埃粒子计数

11、器6.7.3.2.2.保证房间已清洁过6.7.3.2.3.仪器自净 6.7.3.2.4.确定取样点的数目:从下表查取 最少采样点数目面积m2洁净度级别D10210-2026.7.3.5.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一般在上图的B、C点布置。6.7.3.6.采样次数每个采样点采样2次。6.7.3.7.采样量每个采样点的每次采样量VS用下式确定: (B.2)式中,VS 每个采样点每次最少采样量,用升表示。Cnm 为相关等级规定的最大被考虑粒径之等级限值(pc/m3空气)。20 当粒子浓度处于该等级限值时,可被检测到的粒子数。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至少为2升,采样时间最少为1分钟。在每一点进行3次测量,每次测量至

12、少1分钟, 记录下0.5m 和5m 的浓度, 对每一点, 计算平均浓度。附上仪器的打印报告对每一房间, 使用下列公式计算所有点平均值的平均值, 标准偏差和标准误差和置信度平均值: 标准偏差: 标准误差:置信度: (置信度)的分布因子,如下表U.C.L. 95%置信度取样点的数量234567899置信度的分布因子6.312.922.352.132.021.941.901.86NANA可接受标准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Ai级别界限。全部采样点的粒子浓度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UCL级别界限6.7.3.8可接受标准全部采样点的粒子的平均浓度均值的95%置信上限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洁净度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0.5m5mD级3520000290006.7.3.9.确认报告填写“表8:尘埃粒子的确认”。6.7.4.房间微生物的确认6.7.4.1.目的保证所有的房间内的微生物数量在可接受的标准内6.7.4.2.程序本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从而判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