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分析研究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567462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滨海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滨海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滨海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滨海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海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分析研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滨海新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研究第一章 绪论21.1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提出背景21.2 滨海新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意义51.3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框架特点81.4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开发原则10第二章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思维的理论基础132.1 增长极理论132.2 新区域主义理论132.3 新城市主义理论152.4 共生理论16第三章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现状183.1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基础条件183.2 滨海新区开放开放的制约因素203.3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现状21第四章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发展模式284.1 目标模式:嵌套下多元区域分工模式2

2、84.2 运营模式:全团队项目导向型的多项目运营管控驱动模式304.3 管理模式:三位一体的战时体制334.4 动力模式:资本支持的多种资金平衡循环模式34第五章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项目效果预期与管控385.1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项目效果预期385.2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项目管控42第六章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对策建议45第一章 绪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新时期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天津最大的高地在滨海新区,最大的攻坚战也

3、在滨海新区。伴随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开放,开发区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发展空间的扩大以及更多优惠政策的集聚,而是要在大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区域整合并提升开发区的品质和职能,包括综合性经济形态、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2009年,滨海新区以“十大战役”的快速推进展开了开发开放攻坚战,这不仅是天津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纵深发展战略建构,也是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进入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开发建设的新阶段。1.1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提出背景1.1.1 我国区域经济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从国内环境来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经济的区域结构中,已经形成了深圳和上海两

4、大区域经济中心,他们辐射和带动了华南和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经济中心城市,这也使得我国东部经济发展呈现“南快北慢”的格局。为了协调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每年中央政府都需要对落后地区提供大量的资金扶持。但是,仅仅提供资金的“输血”机制显然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要有效地带动北方地区的发展,必须在北方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经济中心,而目前最具备这种条件的就是天津。 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与当初开发开放深圳和浦东相比,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起点更高。1.1.2 京

5、津冀一体化进程加速京津冀的区域一体化正逐步走向深化,从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合作(天津港已建成内陆无水港7处:德州无水港、宁夏惠农口岸、北京朝阳陆港口岸、石家庄内陆港、河南省公路港、包头无水港,北京(平谷)国际陆港,天津市与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11个内陆省区市签署了北方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生态环境治理、公交通行、京津旅游等。2010年5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6、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加速发展,必然带动整个区域的腾飞,这将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1.1.3 天津市面临的新竞争态势1 天津市的新定位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06

7、年和99年的批复比,这次批复由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调整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去掉两个字。两字之差,含金量是大不一样。在一个范围内,如果说重要的经济中心,不光天津,很多城市都可以说是重要的,但是说经济中心几乎是唯一的。所以这次,中央明明白白的说你要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就是强调了天津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97年批复:“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国家考虑北方,原来也想通过西部大开发,通过东北,通过其他城市发展带动起来。比如西部大开发,能不能从西部大开发带动北方经济,现在看来远远不行。东北目前为止还在调整中。大连,虽然很发达,但是区位在那,顶多带动东北东

8、三省,青岛也是很发达,但是辐射范围就是山东,让他带动北方,历史上不行,现实也不行。北京经济实力很强,但你是首都,现在看来首都的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好,应该继续发挥首都功能。天津又具备各种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基础,科研,人力,南北东西交汇处,又有一个大港口。经过方方面面比较,还是天津。 2 滨海新区的新使命深圳特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改革开放的拓荒者,承担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通过窗口看世界,可以学习世界的发展经验和方法,外界也可以通过窗口看到中国的发展,使世界了解中国。深圳特区的开发开放发端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中国,总体上还是一个不开放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面对开放的、市场化

9、的世界,中国要想加快发展,迫切需要打开改革开放的“ 窗口”。邓小平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以创办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发挥其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窗口作用,通过试点和总结经验,然后逐步扩大到沿海及内陆地区,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深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由于其既毗邻香港,又有特区的政策优惠,其率先改革开放的示范效应和吸引力无与伦比。浦东的开发开放起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从国际背景看,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中国构建具有世界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地位的大都市,代表国家与世界经济对话。因此,浦东开发一开始就把建设能与国际经济对话的中心城市作为战略

10、目标。 从国内形势看,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第十个年头。 改革何去何从到了“ 十字路口”。 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在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扮演了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和示范的角色, 由此拉开了我国上世纪 90 年代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改革开放的序幕。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者,承担与国际经济对接的功能,使得中国经济融入全球。滨海新区是新时期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者,南北会合点、中西接合部。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在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启动和展开的。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从国际视角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有着太多的

11、战略意义。3新的竞争态势在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中,中央非常重视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这是滨海新区和天津市实观更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搞好滨海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标准高、要求高,是新区向更高目标跨越,也是新区再创业的过程。其中,进一步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既不同于上个世纪90年代浦东开放开发,更不同于80年代深圳开放开发,现在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国内环境来看,一是我国区域经济进入协调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中国经济的区域结构中,已经形成了深圳和上海两大区域经济中心,他们辐射和带动了华南和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却一

12、直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经济中心城市,为有效地带动北方地区的发展,必须在北方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经济中心,而目前最具备这种条件的就是天津。 二是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速并正逐步走向深化。这种区域合作的加速发展,必然带动整个区域的腾飞,这将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天津市面临的新竞争态势。包括以下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者,承担与国际经济对接的功能,使得中国经济融入全球。滨海新区是新时期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者,南北会合点、中西接合部。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在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

13、启动和展开的,也是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四是天津市的新定位。按照新定位,天津市是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其中,这次规划修编进一步明确把滨海新区的发展作为重点,重视对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强调城乡统筹和以人为本,符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1.2 滨海新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意义

14、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06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2006年5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明确了开发建设滨海新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党的十 七大进一步指出,更好发挥经济

15、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其中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是历史赋予滨海新区的重任和使命。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义在于:1.2.1有利于滨海新区经济向纵深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2003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对广东、上海、天津、江苏提出走在全国前列和争当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要求,时机不同,内容侧重,重托、期望和使命是相同的。其中,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2月31日视察天津,要求天津努力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

16、走在全国前列,天津滨海新区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即“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2010年3月8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天津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时,对天津工作着重提出四点意见,继“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后,即“着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希望天津的同志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再次重申“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滨海新区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推动经济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上快速发展。而新区的发展实践表明,这不仅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因此,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实质上是天津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纵深发展。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