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历史复习汇编专题(中古主题繁荣开放社会)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557337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中考历史复习汇编专题(中古主题繁荣开放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年中考历史复习汇编专题(中古主题繁荣开放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年中考历史复习汇编专题(中古主题繁荣开放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年中考历史复习汇编专题(中古主题繁荣开放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年中考历史复习汇编专题(中古主题繁荣开放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年中考历史复习汇编专题(中古主题繁荣开放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中考历史复习汇编专题(中古主题繁荣开放社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国古代史-主题四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专家诠解考点趋势【考点趋势诠解】把握规律 有的放矢考点核心年份 题型分值命题预测拓展建议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3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4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5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2009非选择题4分结合当前教育,考查科举制度的基本史实,结合民族史,考查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探究盛唐繁荣的诸多表现、主要特点及其现实意义2010非选择题6分2011未考查【知识网络看点】夯实基础 扎实备考考点1:隋

2、唐科举制度基础知识篇1概念: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管理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2诞生: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之前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的高低)。隋炀帝时,正是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完善 (1)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增加考试人数。(2)武则天时,创造了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时,诗赋被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4科目: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考策问,加试经史、杂文。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4衰落 明朝时,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这种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

3、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1905年)才废除。5影响(1)在全社会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2)使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3)给有才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4)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5)明清时期的科举制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认识启示篇1关于科举制的认识:科举制的出现是一种制度的创新,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等崭新局面的出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赋予了社会改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科举制对后来英国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是隋唐时期中国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

4、重大贡献。2关于科举制的启示: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经济实力,而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科技,而科技进步的基础在于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重视考试的公平公正,让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重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重视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细节提示篇正确掌握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科举制度;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是时期,诗赋作为考试内容。考点2:“贞观之治”与唐太宗基础知识篇1概念: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

5、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唐 太宗李世民2主要内容: (1)在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如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房谋杜断”)。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2)在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采取了一系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3)在教育上,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4)在法律制度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制订了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5)在民族关系上,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如用和亲、封赏笼络顺从的少数民族贵族。(6)在对外关系上,

6、坚持开放,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认识启示篇1“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知识局面,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的辉煌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善于总结历史教训,虚心纳谏,重视人才、轻徭薄赋,调整统治政策,为后来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2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关注人民的利益,是社会稳定、国家兴旺繁荣的重要条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3唐太宗重视人才的思想、看重人的德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对于今天建设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4.唐太宗恩威并重、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以和为贵、开放的对外政策,对于今天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细节提示篇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太

7、宗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良将,虚心纳谏问策,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辛勤劳动。考点3:武则天;“开元盛世” 基础知识篇1武则天的简介: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去世后,相继废掉两个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的统治:她统治期间,继承唐初的统治政策,发展科举制,任用贤能,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开拓边疆,使社会经济得到继续发展,人口增加,国力不断增强,史称有“贞观遗风”,她的统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3“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他即位后,重用贤能,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倡导节约,对

8、军事、财政、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认识启示篇统治者要重视改革,善于纳谏,任人唯贤,发展经济,注重民生,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开放的对外政策。细节提示篇1肯定女皇武则天的主要依据是: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2.“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事局面,是大唐盛世的顶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考点4:唐与吐蕃等民族的交往基础知识篇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以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2与吐蕃的交往(1)吐蕃:吐蕃是

9、今天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松赞干布是其杰出的首领。(2)和亲: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因此,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为密切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促进藏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会盟:821年唐蕃会盟并立碑“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拉萨大昭寺前)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认识启示篇1唐与吐蕃关系的认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友好交往的前提;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对唐蕃两族的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民族友好交往的使者;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和民族

10、友好交是民族关系的主流。2唐与吐蕃关系的启示:我们要坚持开明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友好的意识;今天我们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细节提示篇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2.元朝时期,在藏族地区设立宣政院,使其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考点5: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基础知识篇1与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著名的代表有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居各国之首)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2)

11、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日本药学界奉他为始祖。)2与天竺的交往(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的佛经译本是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2)评价玄奘: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为中国与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3交流频繁的原因: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唐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社会的高度文明和开放;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

12、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认识启示篇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2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3一个国家只有虚心学习,平等相待才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4.我们要学习友好交流使者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意志坚定,执著追求的精神。细节提示篇1玄奘西行而非“唐僧西行”。2.唐朝最重要的历史特征是繁荣与开放。名师导练经典名题【3年经典解析】掌握绝技 无往不胜【经典1】(2009陕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B) 请回答:材料(B)所述,“最早考试制度”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历史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所学知识,隋唐时期

13、创立的科举制度是我国最早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同时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根据教材知识可得。【答案】制度:科举制度;影响: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后世所沿用等。【经典2】(2010菏泽)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取得的方式是( )A皇帝御赐 B九品中正制度 C科举考试制度 D察举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中的“状元、榜眼、探花”,是科举考试进士科的前三名称号,是科举制度的产物。故选择C。【经典3】(2011青岛)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

14、300 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度是以才能为标准的全国范围的官吏选拔制度,因此,排除的选项,故选择D。【2011真题导练】全新精题 梯度升级一、选择题1.(2011盐城)下图是大雁塔进士题名帖的拓本。与此拓本所含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六部制2(2011汕头)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3(2011嘉兴)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