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透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55718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透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 合作社 农户 订单 期货”合作模式透析来自湖北白银棉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调研我国农业生产经营高度分散,农户生产规模小,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生产效率受到严重制约。在这种现状下,如何科学地组织农业生产,有效地开展农产品流通交易,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成为各级政府、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户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必须解决的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不断发展成熟,期货市场由于其独有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作用,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如湖北白银棉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银棉业”)等,参与期货市场程度不断加深,逐渐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

2、锁定原料的同时,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锁定农产品销售价格,为稳定企业经营业绩,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期货农业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订单农业、期货农业等其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开始兴起的阶段。一)农业发展初级阶段: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以农户为基础单位独立进行的,农户的生产与种植计划主要根据上一年供求情况及价格确定。这种由单个农户进行生产并直接面向市场销售的生产方式,不仅规模小、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更难以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丰年谷贱,谷贱伤农”成为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典型写照。(二)农业发展中级阶段:订单农业针对传统农业的弊端,及涉农

3、企业为了更好地控制资源,订单农业开始兴起。企业与农户在农产品种植前签订订单,帮助企业自身锁定资源的同时,稳定了农户的收入和心理预期。在种植过程中,企业积极地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促进农户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但在实践中,企业承受较大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市场价格高时农户违约风险高,市场价格低时企业面临亏损,订单农业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三)农业发展高级阶段:期货农业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在订单农业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期货农业”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所谓期货农业,即将期货市场引入农产品种植、采购、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作为经营决策参考,更合理地确定订单价格

4、;同时,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锁定利润。“期货农业”较好地解决了订单农业中企业面临较大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问题,弥补了订单农业的缺陷。二、新合作模式概述实践中“期货农业”有多种形式,与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相结合,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为“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图1)。该模式主要包含涉农企业、合作社和订单农户三大主体,其中涉农企业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涉农企业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锁定资源,避免了直接面对数量众多、情况不一的农户;同时,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作为经营决策参考,并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原料

5、或产品价格风险。合作社作为连接企业和农户的桥梁,一方面在播种前和农户签订订单,并通过盈余返还、股金分红等措施降低农户违约风险,为企业获得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向入社农户提供信息指导和技术服务,促使农户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户则在种植前与合作社签订订单,确保了农产品的销路和最低销售价格,获得稳定的收入。信息指导技术服务订单收购盈余返还农户交棉,按籽棉“期货”合同约定价格结算,返还保证金图1:“公司+合作社+农户,期货+订单”运作模式图图2:白银棉业“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操作流程图3:涉农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最终损益示意图三、典型案例剖析:白银棉业利用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实践白

6、银棉业成立于2000年4月,是一家以棉花收购、加工、销售、贸易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企业位于优质棉产区湖北枝江,年收购加工30,000吨优质皮棉,销售收入近10亿元,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白银棉业于2009年5月牵头组建枝江市白银棉花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在多年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经验的基础上,白银棉业在和农户合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籽棉“期货”概念,通过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籽棉“期货”合同,并收取保证金的方式,和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服务“三农”取得显著成效。(一)何谓籽棉“期货”合同籽棉“期货”合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期货

7、合同,其本质上仍是合作社与棉农签订的籽棉购销远期合同。和一般订单一样,合同中规定棉农在特定时间将符合品级要求的特定数量的籽棉以合同约定的价格出售给合作社。但之所以称其为“期货”合同,主要在于以下几个特点:1、签订籽棉“期货”合同的目的,在于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合同收购量和套期保值量基本相当。基本在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籽棉“期货”合同的同时,白银棉业根据合同约定的籽棉收购量折算成一定皮棉数量,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完全锁定成本和利润。2、籽棉“期货”合同约定的收购价格是根据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价格倒推确定的。白银棉业根据其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价格,倒推确定籽棉“期货”合同中的籽棉收购价。同

8、时,由于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农户生产标准化程度大为提高,生产的籽棉质量优于单个农户分散种植的籽棉,因而籽棉“期货”合同中的籽棉收购价一般远高于普通订单的收购价。3、籽棉“期货”合同严格控制农户履约风险,要求农户在签订合同时缴纳履约保证金。由于白银棉业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籽棉“期货”合同的同时,会根据合同约定的收购量在期货市场建立相应的卖出套期保值头寸。因此,如果农户到期违约,将对企业的期货套保造成直接的敞口头寸风险。为了严格控制农户履约风险,合同明确要求农户在签订合同时,向合作社缴纳相当于合同金额15%的保证金。(二)白银棉业“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操作流程分析

9、经过多年的探索,白银棉业“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经营模式逐渐成熟,形成了从农户卖棉意向调查、信息收集与调研、签订籽棉期货合同到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一体化的操作流程(图2)。1、农户卖棉意向调查(2月份-3月份)。棉花播种前,合作社向所有社员发放问卷调查表(附录1),了解他们是否愿意签订籽棉“期货”合同及签订的意向价格,汇总后确定可能签订籽棉“期货”的意向数量。2、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3月份-9月份)。种植过程中,合作社通过组织技术培训会;建设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短信平台,向农户发送棉花各个不同生长时期的特性及田间管理要点、棉花现货市场动态等,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

10、导,促进农户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3、信息收集与研究,现货市场调研(3月份-9月份)。白银棉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部门,持续跟踪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变化,收集全球主要棉花生产国的棉花产量信息,为企业的期现货经营提供支持。从棉花播种到收购前,白银棉业组织不少于三次调研,每次调研分三个组进行,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覆盖全国主要产棉区域。第一次调研在4月中上旬,主要调查棉花种植面积;第二次在5月底6月初,主要调查棉花长势;第三次在8月,主要调查棉花结桃数量及单产。在三次调研中,均要调研棉花加工企业库存及下游消费情况。通过调研,对全国棉花总产量和消费需求做出预估,评判供需状况。4、制定套期保值计

11、划(3月份-9月份)。在信息收集、现货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白银棉业对未来期货市场价格走势进行预测,确定套期保值目标价位。结合籽棉“期货”签订意向、企业资金等情况,制定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计划。5、分批建仓、签订籽棉“期货”合同,动态调整(3月份-9月份)。当期货价格到达企业目标价位后,根据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计划,白银棉业在期货市场建立卖出套期保值头寸,同时通过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籽棉“期货”合同(附录2),收取保证金。为了有效地防范期货市场建仓和现货签订合同可能存在的时间差,建仓分批进行,根据合同签订进度,动态调整。6、棉农交棉,按籽棉“期货”合同约定价格结算,返还保证金(9月份-12月份)。棉花结桃后,

12、合作社指导棉农按级分摘、分晒、分储、分售,在约定时间内将约定数量和品级的籽棉交到合作社,合作社和棉农按籽棉“期货”合同约定的价格进行结算,同时返还保证金。7、对冲平仓或交割(9月-12月)。白银棉业获得合作社收购的籽棉后,加工成皮棉。根据市场情况,或将皮棉在现货市场出售,同时相应在期货市场平仓;或直接在期货市场交割。8、盈余返还、股金分红(年底)。合作社根据全年的经营情况,对入社农户实行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60%的利润按交棉量对入社农户进行盈余返还,剩余的40%则用于股金分红。通过盈余返还,股金分红等措施,提高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降低农户的违约风险。(三)白银棉业“

13、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经营效果评价白银棉业“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有力地促进了农户稳产增收当期货价格较高,合作社提供的籽棉“期货”合同收购价格符合农户预期时,农户和合作社签订籽棉“期货”合同,提前锁定籽棉销售价格,稳定收入。2011年,白银棉业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籽棉“期货”合同3,000吨,籽棉收购价在6元/斤-6.5元/斤之间,平均收购价为6.3元/斤,比9月份籽棉上市时市场价高出1.8元/斤,帮助农户有效地规避了籽棉价格下跌的风险,促进了农户稳产增收。当期货价格较低,合作社提供的籽棉“期货“合同收购价格低于农户预期时,农户

14、则放弃和合作社签订籽棉”期货“合同,并结合其他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调整生产、种植结构,力争获得最大收入。2、企业获得了稳定的经营利润借助“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白银棉业公司获得了稳定的经营利润。以白银棉业2011年经营情况为例(表1):皮棉成本及建仓:按籽棉“期货”合同平均收购价6.3元/斤折算,白银棉业生产皮棉成本约29000元/吨。2011年3月15日-4月15日,白银棉业在期货市场卖出郑棉1月合约(CF1201)共计200手,折合皮棉1,000吨,平均建仓价位为29,800元/吨,建仓时间和数量基本和籽棉“期货”合同签订进度相匹配。交储及平仓:2011年11月1日-2

15、011年12月31日,白银棉业获得籽棉后,将籽棉加工成皮棉,按收储价19,800元/吨的价格交储。同时,根据交储进度在期货市场陆续平仓,平均平仓价格为19,800元/吨。盈亏分析:现货市场亏损=(29,000-19,800)1,000=920万元;期货市场上盈利=(29,800-19,800)1,000=1,000万元;期现货合计获利=1000-920=80万元。同样,在棉花价格上涨时,虽然白银棉业期货市场产生了亏损,现货市场却获得盈利,也能获得稳定的利润(表2)。表1:白银棉业“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盈亏分析一2011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期现货市场折合皮棉1000吨1000吨建仓价格/皮棉成本(3月15日-4月15日)29800元/吨29000元/吨平仓价格/皮棉销售价格(3月15日-4月15日)19800元/吨19800元/吨利润1000万元-920万元0万元表2:白银棉业“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盈亏分析二2011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期现货市场折合皮棉300吨300吨建仓价格/皮棉成本(7月20日-8月10日)13900元/吨12650元/吨平仓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