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对比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454692 上传时间:2017-09-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对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正畸学杂志2012年12月第l 卷第4期 1i )rl ! ! ! ! : : : 综述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对比 马宁 李巍然 上颌牙齿及齿槽前突是临床常见的错殆畸形。 由于上前牙的唇倾,牙槽骨的前突导致开唇露齿,侧 貌为凸面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正畸治疗旨在 通过拔牙矫治内收上前牙、建立正常的牙轴及覆殆 覆盖,减少牙槽骨的突度,从而改善面型。 对于严重前突的患者,在内收上前牙的过程中, 防止后牙的前移,即磨牙的支抗控制非常重要。增 强上颌磨牙支抗的方式很多。传统的方法如口外支 抗、颌问支抗、横腭杆、Nance弓、增加支抗牙的数目 等在内收上前牙的正畸治疗中经常使用

2、,而且常常 联合使用从而达到强支抗的效果 。近年来种植体 支抗技术逐步发展,1989年,RoBerts2 报道了骨结 合型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1997 1998年, Kanomi。和Costa 报道了利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正 畸支抗。种植体支抗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且不需 要依赖患者配合,被认为是绝对支抗。常常植入于 后部牙槽骨,用于内收上前牙改善前突 。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内收上前牙改善前突 方面究竟有怎样的差别?本文就此方面的对比研究 做一回顾 一、不同支抗应用中上切牙的变化 1上切牙角度的变化及移动方式 许多学者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应用不同支 抗内收上切牙的过程中上切牙角度的变化。Yao

3、 等_7 通过回顾性研究选择了上颌前突需要强支抗的 成人患者47例,其中微种植体支抗25例,口外弓支 抗22例,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结果 表明两组患者其上中切牙角度均显著减小,组问没 有统计学差异。但研究表明种植体支抗组相对于口 外支抗组上中切牙的整体移动比倾斜移动更普遍。 Koyama等_8通过回顾性研究选择了双颌前突强支 抗的成人患者28例,包括种植体支抗组和水平牵引 头帽加颌问牵引增强支抗组各l4例,治疗后种植体 支抗组UISN减小了103。,EJ外支抗组减小了 PA)I:103760cma issn16745760201204009 作者单位: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

4、腔科(马宁);1008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李巍然) 通信作者:马宁,E mail:kqmnsinacorn,电话:010 82266338 111。,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陈文静等 j选择了30 例需最大支抗的双颌前突病例,按患者的意愿分为 J钩支抗组和种植体支抗组,李平等 j选择了36例 双颌前突的患者,在滑动内收阶段分别选择种植体 支抗和传统的腭舌弓支抗,组问对比结果表明 颌 中切牙角度均显著减小,但组问无统计学差异。 刘月华等【一 。比较了种植体支抗和TPA在前突矫 治中的差异。其中一项研究1 选择了42例卜颌前 突或双颌前突需强支抗的病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 为两组,分别

5、采用种植体支抗和横腭杆支抗进行矫 治,另一项研究l1。 则选择了双颌前突强支抗的成人 患者34例,采取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两项研究 均表明种植体支抗和TPA在上中切牙角度的改变 方面无统计学差异。Upadhyay等1 3选择上颌前突 或双颌前突上颌需要强支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 种植体支抗组和多种适合于患者的传统支抗组,包 括Nance弓、口外弓、第二磨牙带环等方式,两组问 上中切牙角度的改变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但在上 中切牙的移动类型的比较上,种植体支抗组属于有 控制的倾斜和整体移动的方式并存,而传统支抗组 则属于有控制的倾斜和无控制的倾斜运动并存,两 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Upadhya

6、y等【”的另一项研 究是关于双颌前突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分组方法 同前l】 ,结果也表明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相比上 中切牙角度的改变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 而有些研究结果则有所不同,Park等 通过【 I 顾性的研究,对比种植体支抗滑动技术和Tweed矫 治技术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中的效果,其中种植体 支抗组16例,Tweed组14例均为J钩配合良好的 患者。对比的结果表明Tweed组上中切牙角度的 改变量大于种植体支抗组。因该研究为回顾性研 究,两组之间在治疗前就存在上中切牙角度的差异, Tweed组显著大于种植体支抗组,而治疗后两组之 间上中切牙角度并无统计学差异。而许燕玲等 的研究在选择成人

7、上颌前突的病例时要求治疗前的 U1一SN角大于正常一个标准差,对比种植体支抗和 多种传统支抗内收上前牙的效果,并没有随机分组, 结果表明U1一SN的改变量种植体支抗组显著大于 旦膣 堕堂盘查 至 旦筮 鲞筮 inOrthod,December 2012,Vo119,No4 传统支抗组。Kuroda等 的研究选择了成人骨性 类患者22例,分为微螺钉支抗组和头帽组,也没 有随机分组,对比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表明 微螺钉组上中切牙角度减小2O3。,头帽组减少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内收上前 牙的过程中上切牙角度改变量的差异并不一致,这 与所选样本治疗前的上

8、中切牙角度、治疗的目标以 及治疗中方丝的转矩控制有关。但从三项随机对照 的研究12-14结果来看,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在内 收时,上切牙角度的改变量并无显著差异。大部分 学者仅对比了上切牙角度的变化,而对于上切牙的 移动方式的对比研究较少,从Yao等 和 Upadhyay等1。关于此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可以看 出种植体支抗可能更容易控制前牙的移动方式,达 到前牙的整体移动。当然,这还需要更多随机对照 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2上切牙的最大内收量 关于强支抗内收效果的评价,学者们更加关心 上切牙的最大内收量。Yao等7的研究将治疗前后 的头颅侧位片以SN-S重叠,测量治疗前后上中切 牙切缘点在FH平面

9、上垂足间的距离来反映上中切 牙矢状向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体支抗组上中 切牙内收817 mm,而口外弓组内收673 mm,组间 有统计学差异。Lai等1。 的研究样本与Yao等 相似,使用了三维模型测量的方法,通过对治疗前后 上颌模型的三维重叠测量也发现种植体支抗组切牙 内收量大于口外弓组。Kuroda等1 的研究以过翼 上颌裂点(Ptm)的腭平面垂线(PTV平面)作为矢 状参考平面,测量上中切牙的位置变化,结果表明种 植体支抗组内收93mm,口外支抗组内收63 mm,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刘月华等11的研究以通过N 点且与SN平面顺时针呈7。的直线为X轴,以通过 S点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为Y轴

10、,测量上中切牙的 位置变化。结果表明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的内收 量平均为705 mm,而TPA组平均为459 mm,组 间有统计学差异。 而有些研究结果则不同,Koyama等8的研究 以颧牙槽嵴及硬腭后部曲线进行上颌最适重叠,并 建立坐标系,上颌x轴为PP平面,Y轴为通过翼突 点作X轴的垂线,测量上切牙的位置变化。结果表 明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2 mm,口外支抗 组内收70 m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ark的对照 研究15以PP平面进行重叠,以PTV平面作为矢状 参考平面测量上颌切牙的矢状向位置变化,结果表 明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859 mm,Tweed组 内收747 mm,组间未表

11、现出统计学差异。Benson 等_19_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比腭部种植体支抗和头 帽支抗在安氏类1分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治 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以SN-S点重叠,以通过S点 垂直于殆平面的直线OLP线作为矢状参考平面,测 量上中切牙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之间上中切 牙的内收量无显著差异。陈文静的研究。 以PTV 线作为矢状参考线测量上中切牙抗力中心的位置, 结果表明种植体支抗组和J钩支抗组上颌前牙均显 著内收,但内收量未表现出组间统计学差异。 Upadhyay等1。的研究以通过s点垂直于SN平面 的直线为矢状参考平面,测量上中切牙的位置变化, 结果表明种植体支抗组上切牙内收623 mm,传统

12、支抗组内收572 ITlln,内收量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 Upadhyay等_1 的另一项关于双颌前突患者的随机对 照研究和许燕玲等1。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即 上中切牙的内收量未表现出组间的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的效果优于或 等于传统支抗。不同研究的对比结果不太一致,一 方面可能与样本量的大小及是否随机分组有关,一 方面可能与口外支抗的配合程度有关,因此还需要 进行控制良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与多种传统 支抗形式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13-14结果表明,种植 体支抗和传统支抗在强支抗内收上前牙时效果接 近。与TPA的随机对照研究11的结果则表明了单 纯TPA在矢状向支抗的

13、不足。 二、不同支抗应用中颌骨的变化: 学者们除了研究应用不同支抗内收上前牙过程 中牙齿的变化情况,还研究了治疗中颌骨的变化情 况。包括矢状向和垂直向变化。 1矢状向变化 Park等_1 关于成人双颌前突的对比研究发现 种植体支抗组A点后移平均160 mm,sNA角减 小149。、ANB角减小143。,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 异,而Tweed组则未表现出以上指标的显著性变 化,组间对比A点的位置变化及ANB角的变化表 现出了统计学差异。Koyama等r8关于成人双颌前 突的对比研究表明种植体支抗组SNB角增大, ANB角减小,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而水平牵引 头帽支抗组SNB角却减小,ANB角增大

14、。组间比 较有统计学差异。刘月华等1 关于双颌前突患者 的对比研究表明种植体支抗组SNA角及ANB角 228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2年12月第19卷第4期 |n ! ! !望1b堕 ! : ! : 减小,而TPA组SNA角、SNB角均减小,而ANB 角却无显著变化。组间ANB角的变化表现出了统 计学差异。许燕玲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体支抗 组SNA、NA_FH角变小,表明A点有轻微内收,而 传统支抗组无显著改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UpadhyayEH关于双颌前突的对比研究中,种植体 支抗组SNB增大,ANB减小,颏前点前移,传统支 抗组SNB却减小,而ANB角及颏前点位置变化不 明显

1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上研究均表明种 植体支抗无论是发生A点的后移还是B点的前移 均有利于II类颌骨关系的改善。而Yao等7关于 成人上颌前突矫治的对比结果则有所不同,口外支 抗组A点后移036 mm,种植体支抗组A点前移 023 mm,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作者认为种植体 支抗组A点的前移是由于上前牙内收时前部的牙 槽骨增生所致。刘月华等En关于上颌前突患者的 对比研究未表现出种植体支抗组和TPA组颌骨矢 状向改变的差异。Benson等19的研究及Kuroda 等L1 的研究也未发现种植体支抗和头帽支抗在颌 骨矢状向改变的差异。由此可见,种植体支抗在双 颌前突患者的矫治中,表现出对颌骨矢

16、状向关系的 改善优于传统支抗。 2垂直方向 对于前突的矫治,垂直向的控制非常重要尤其 是高角患者2 。在这方面,种植体支抗表现出良好 的垂直向控制。Yaor7 等的研究表明种植体支抗高 角患者的垂直向控制方面效果更好,优于口外支抗, 能使下颌平面角显著的减小,从而使下颌逆时针旋 转。Koyama等8的研究也表明种植体支抗组下颌 平面角减小,而口外支抗组却增加,差异均有显著 性。Upadhyay等L1 的研究中,种植体支抗组 MP-SN减小111。,而传统支抗却增加了028。,组 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种植体支抗组的面高比例 也发生了有利的改变,前下面高减小,后面高及后面 高前面高增加,与传统支抗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刘 月华等E 的研究结果相近,种植体支抗组下颌平面 角减小112。,而TPA组下颌平面角却增大078。, 组间有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