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评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54050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评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评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评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评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评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评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评 中图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有关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的城市大都在大道的会合处B.我国北方的城市大都在河流的汇合处C.我国西北内陆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形险要处D.青藏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处解析:我国古代南方交通主要靠船,北方靠车马,因此南方城市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北方城市多分布在大道附近;西北地势险要之处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城市分布,多在水草丰美之处;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而河谷处海拔低,热量条件好,适宜城市分布。答案:D河流是城市布局的重要区位因素。读图完成24题。2.图中地

2、点最不易发育成城市的是( )A.m B.f C.h D.g3.我国城市的形成中与h点区位相同的是( )A.赣州 B.重庆 C.天津 D.武汉4.下列哪些地区的城市多布局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澳大利亚东南亚印度西南部埃及A. B. C. 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对城市形成的影响。河口、河流汇合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以及水运起点等是城市的良好发祥地,不符合此条件的只有m点。h点处在河流水运的起点,与其成因相同的是我国的赣州。在气候干旱和水运发达的地区,常常沿河设城,东南亚水运发达,埃及则气候干旱。答案:2.A3.A4.C5.从环境角度出发,下列城市内部结构中最合理的是( )解析:城市内

3、部结构布局一般规律:生活区应在上风向和河流上游地区,并且要远离工业区,不受工业污染的影响。据此A、B、C三图都不合理,因此选D图。答案:D6.西藏自治区的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境内没有大江大河B.河流冰期长,不利于通航C.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D.政府对发展内河运输不够重视解析: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西藏自治区目前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和航空,而内河运输不发达,原因是西藏自治区地势高低起伏,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这充分说明了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选择的限制作用。答案:C7.下图是“某地区聚落大致分布示意图”,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形成的,则图中最有

4、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丁乙 D.甲乙丙解析: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的,则在河流的主干流附近聚落要分布的多一些,支流少一些。从图中看甲乙处聚落明显少于乙丙、乙丁处,故最可能为支流的是甲乙。答案:A8.从地图上看,高原和山区中的公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解析: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势崎岖,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较小。答案:B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城市较多的地区之一。读下图,完成911题。9.图中M城市兴

5、起的原因是( )A.较优越的气候条件B.独特的旅游景观C.丰富的石油资源D.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10.制约图中城市的规模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为( )A.土地资源 B.沙尘暴等恶劣天气C.短缺的水资源 D.日趋枯竭的矿产资源11.河西走廊城市带今后发展趋向为( )A.沿祁连山发展 B.沿河两岸发展C.沿兰新铁路发展 D.围绕矿产地发展解析:第9题,图中M城为金昌,是在镍矿丰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第10题,金昌市地处干旱的河西走廊,随着人们开采水资源的规模扩大,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成为规模继续扩大的限制性因素。第11题,铁路交通像河流水运一样,也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答案:9.D10.C11.

6、C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214题。12.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13.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14.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

7、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解析:第12题,根据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题。第13题,CO2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若CO2浓度降低,吸收地面辐射减少会使气候变冷。第14题,联系目前CO2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可得出答案。答案:12.D13.A14.C15.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B.时间尺度为1万年C.曾反复出现过三次大冰期,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D.气温波动为510 解析:地质时期的

8、气候距今22亿年到1万年,以温暖时期和被称为冰期的寒冷时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为10万年,气温波动为1015 ,曾反复出现过三次大冰期气候。答案:C16.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你认为可能的是( )A.因为人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健康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B.全球变暖只会对低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造生影响C.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D.全球变暖只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造成影响解析:夏天气温持续升高,会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全球变暖还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答案:C17.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中央气象台

9、规定的降温指标是( )A.24小时降温8 以上且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 以下B. 24小时降温10 以上且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 以下C. 24小时降温6 以上且最低气温在8 以下D. 24小时降温6 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 以下解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B项内容为中央气象台的规定,C、D两项内容为广西的地方规定。答案:B18.侵入我国的中路寒潮,其源地在( )A.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 B.欧洲北部的北冰洋C.亚洲北面的北冰洋 D.西西伯利亚平原解析: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主要有西北、北、西三条:从西北来的寒潮,起源于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从新疆进入我国,又称中路寒潮;从北方来的寒潮,起源于

10、欧洲北部的北冰洋,经俄罗斯及远东地区和蒙古径直南下,也称东路寒潮;从西方来的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面的北冰洋,穿越欧洲大陆,然后向东侵入我国,又称西路寒潮。答案:A19.关于寒潮的正确叙述是( )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A. B. C. D.解析: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春秋季,因为在这两个季节寒潮对大田作物的危害比冬季大,寒潮入侵时带来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答案:C 下表代表寒潮、台风、干旱、洪涝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

11、完成2021题。地区甲乙丙丁粤川新晋20.甲代表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21.乙对广东省危害小的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丰沛 D.纬度位置解析:结合四种自然灾害与四省区的区域特点,可判断出甲为台风,乙为寒潮,丙为干旱,丁为洪涝。答案:20.A21.D22.若右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有关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根据图形所示的相互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B.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C.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D.水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解析:土地资源属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答

12、案:A23.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 )安徽省大力发展海洋能黑龙江大力发展沼气内蒙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青藏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A. B. C. D.解析: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带,不能发展海洋能资源;沼气适于南方地区发展;内蒙古靠近高压中心,风力资源丰富,适于发展风力发电;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答案:C24.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各地的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差异B.世界各地的森林覆盖率有明显的差异C.世界各地的降水存在明显的差异D.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解析: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平衡。答案:C南极洲有95%以上的地方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了巨大而厚实的冰盖,冰雪总量约2 700万立方千米,占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有人估算,这里的淡水资源可供全球使用7 500年。读材料完成2527题。25.南极冰雪形成的原因是( )A.降水量大 B.蒸发量小C.温度低、融化少 D.人类利用得少解析:积存在地表的冰雪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等因素。南极地区温度低,冰雪融化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