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初二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劳山道士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4537590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初二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劳山道士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学年初二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劳山道士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学年初二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劳山道士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学年初二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劳山道士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学年初二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劳山道士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学年初二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劳山道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初二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劳山道士(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劳山道士,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1.读生字,课文全解,2.通假字 门人然烛来(“然”同“燃”,点燃) 须眉毕见(“见”同“现”,显现),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字词盘点,3.古今异义词,课文全解,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字词盘点,4.一词多义,课文全解,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字词盘点,5.词类活用,课文全解,6.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弟子(自)数百里(而)受业(于)仙师”。 (2)倒装句 何术之求?(宾语前置,应为“求之何术?”),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蒲松龄(1640

2、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课文结构,主题思想,课文全解,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时代,清朝的思想统治空前严酷。作者由于科场失意,生活贫困,深知人民群众的疾苦。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较深的体察,激发了他愤世嫉俗的感情,倾数十年时间写成聊斋志异,寄托孤愤,借以抨击和讽刺当时社会中的种

3、种黑暗现象,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写作背景,课文全解,本文通过写王生学道,因吃不了苦,又急于求成,结果学道不成反落笑柄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用心纯良,精诚专注,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将一事无成。,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文言快译 劳山道士 蒲松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交代王生的身份,家境,为下文他不能吃苦埋下了伏笔。,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

4、写王生初学受不了苦,萌生退意。,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写道人妙施法术,王生羡慕,暂时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写王生终于不能忍受艰苦的生

5、活,向师傅辞行,师傅应他请求教他穿墙术。,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交代故事结局,王生回家后吹嘘卖弄,结果法术失灵,头撞大包。,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快解 邑:县。这里指本县。 行:排行。 故家:世代做官的人家。 慕道:爱慕道术。道,这里指道教的修行和法术。 负笈:背着书箱。笈,书箱。 观宇:道士住的庙宇。 蒲团:用香蒲草、麦秸等编成的圆形的扁平坐具。 素发垂领:白头发垂到衣领上。 神观爽迈:神情仪态爽朗超逸。 叩:探问,询问。,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

6、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王生为什么来劳山?心志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又离开劳山?结果又怎样? 王生来劳山求师学法。 王生学法,心志多变:信誓旦旦“能之”“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欣慕,归念遂息”“苦不可忍”请归。 他自以为学了穿墙术,嫌学法“苦不可忍”而请归。 结果回家演法,“头触硬壁,蓦然而踣”。,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王生演法失灵,这样的结果有什么表达效

7、果? 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学无术的人,其结果必然空欢喜一场、自取其辱。 具有一种隐喻意义。做任何事都应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梦想不付出艰辛,不劳而获,一步登天,最终只能处处碰壁,头破血流。,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这个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试说说情节的曲折离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情节的曲折离奇首先表现在奇思妙想的法术。在“剪纸化月”“酒饮不尽”“箸化嫦娥”“移席月中”“穿墙之术”的奇思妙想上,这些超现实情节的大量运用,不仅使情节更趋复杂,而且给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 情节的曲折离奇还表现在跌宕起伏的写法。不

8、仅王生学道的整个过程几经曲折,跌宕起伏,而且局部的单个情节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变得扑朔迷离。,一、故事内容概括:王生一心追求求仙学道,追求享受,可又不肯为之付出艰苦劳动,结果尽出洋相,最终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学任何东西都必须不怕艰苦,持之以恒,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没有一件事情是不花力气就能成功的,妄想侥幸取胜,往往是一事无成,甚至四处碰壁,身败名裂。 二、文章刻画王生形象抓住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更多的是心理描写。文中一个“苦”字贯串全文。“恐娇惰不能作苦”“不堪其苦”“苦不可忍”“未谙此苦”“吾固谓不能作苦”,“苦”字可看出王生是个不能吃苦之人,后来王生能继续忍耐“苦”的原因是什么?正是与“苦”相对的“乐”。“良宵胜乐”“今宵最乐”,于是,为这一个“乐”,王生打消了回家的念头。“乐”什么?是美景、美酒、美人,这里可看出王生贪图享乐。再结合王生后来的行为,他所求的小法术是什么呢?穿墙术!我们可以看出王生是个心术不正,投机取巧,不能吃苦却又想要成功的人。,三、1.授:交给。2.然:点燃。杳:不见踪影。3.阅:经过、经历。樵:打柴。4.效:模仿。蓦然:突然。踣:跌倒。 四、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