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Watch-的三种材质与打造技术剖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528929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pple-Watch-的三种材质与打造技术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Apple-Watch-的三种材质与打造技术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Apple-Watch-的三种材质与打造技术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Apple-Watch-的三种材质与打造技术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Apple-Watch-的三种材质与打造技术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pple-Watch-的三种材质与打造技术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pple-Watch-的三种材质与打造技术剖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pple Watch 的三种材质与打造技术剖析作者 爱范儿 | 发布日期 2015 年 03 月 19 日 | 关于 Apple Watch 黄金版的材质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传言,它所使用的并不是普通的 18K 黄金,而是经过特殊加工工艺的处理。Jony Ive 在后续接受外媒采访时也印证了这一消息,表示特殊的加工技术使得金原子的聚合更加紧密,从而使 Apple Watch Edition 版的金质外壳更加坚硬耐磨。而这仅仅是 Apple Watch 的材质和生产加工技术的一个缩影。一如既往,Apple Watch 的官方宣传影片更是着重强调了产品生产加工的细节,Atomic Delights对

2、影片中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信息。黄金Apple Watch Edition 上所使用的黄金有两种颜色,一个是接近金原色的黄,另外一种是玫瑰金色。两种款式的材质均为合金,在 18K 金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了银、铜、钯,并调整出相应的颜色。影片中,Jony Ive 用他那中年人富有磁性的嗓音,动情地讲述了 Apple Watch Edition 所采用的 18K 黄金的与众不同之处:两倍于普通黄金的硬度,打消了人们对于 18K 金硬度和耐磨性上的疑虑。而古往今来,无数的炼金术师和冶金学家为了克服和弥补黄金固有的缺陷,几乎将它和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金属元素进行了一轮排列组合,以获得具

3、有某种特性的合金。劳力士在日内瓦普朗莱乌特(Plan-les-Ouates)设立了一座室内铸造厂生产此类贵金属;御博(Hublot)则在 2011 年研制出防刮耐磨的魔力金。苹果的专利则显示它已经找到一种能够同时降低黄金的重量又能增加其耐用性的技术。影片显示,苹果似乎并没有使用什么独特的冶金技术,而是多了一道加工硬化程序,也就是增加 18K 金的硬度。加工硬化(Work Hardening)是金属加工的专业术语: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会发生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化。产生的原因是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现错位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金

4、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加工硬化的程度通常用加工后与加工前表面显微硬度的比值和硬化深度来表示。加工硬化最突出的一个结果就是金属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坦克、牵引机的履带经常会用到加工硬化技术。影片中,黄金首先被加工成实心的金块,而不是手表的大致轮廓。然后透过专业的工具进行精细打磨,剔除瑕疵,用更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说是差排(dislocations)。剔除瑕疵是另外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如果你还是感觉冷却加工过于抽象的话,可以找一个长条状的金属片或是回形针,抓住两端来回掰,你会发现在来回掰动的过程中,要花费的力气会稍微有些增大,直到金属片最后断为两段。但在这其中一段时间里,你所作的工作

5、可以称之为加工硬化,金属的某些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把所花费的力气再增大数千倍,把金属片换成价值 5 万美元的金块,这就是苹果在加工硬化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了。接下来,苹果用平面铣刀对黄金铸锭进行切削,将铸锭控制在一个特定的厚度,精确度可以达到 0.01mm。之所以要保证如此的精确度,是因为铸锭表面的不平整会直接影响到所加工部件的最终硬度。接下来是真正的压缩加工硬化流程,金属铸锭在滚压机下方经过数个来回,每次整体的厚度被压缩几微米。整个流程结束后,剩下的就是一块平整的高密度合金铸坯,硬度和厚度也都控制在了目标水平上。之后,苹果在影片中省略了不少流程,直接展示一个接近于 Apple Watch

6、 轮廓的铸坯。上图中,铸坯还有加工过的痕迹,边角也更加强硬。在下面一张用超声波密度检测仪侦测瑕疵时,铸坯的内侧边角上已经被打磨出了斜面导角。也就是说苹果将铸坯从一台数控铣床(CNC)上挪到另外一台上,仅仅是为了给铸坯切割出导角?这是在影片中所发现的疑问,也不排除仅仅是为了影片拍摄的需要,苹果把流程做了一些调整。接下来的部分就是用超声波探测仪检测铸坯的密度,从而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出去,严格来讲这应该叫做超声浸没探伤技术,对于一款消费级的产品来说,这一步骤常常会被省略掉,很多高级腕表也不例外。因为消费级的产品往往不需要如此高的精度,只有高强度持续工作的医疗植入式器械,以及飞机发动机中的旋转部件才会

7、需要严格的探伤检测。这一过程不仅费时,需要有专门定制的设备,并且花费巨资。苹果对细节的苛求在这里可见一斑。上面的截图展示的是铸件通过中间的小孔被固定住,然后用专门定制的数控铣床将铸坯切削出全半径的边缘。另外,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采用的是一个比较高的圆柱形工件夹具,所以极有可能使用的是五轴铣刀,右侧按键、Digital Crown(数字表冠)、麦克风孔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切割成形。随后的影片中,苹果展示了设计精巧、锯齿状 Digital Crown,不过是已经加工完成的产品,并没有太多的细节。用于切割锯齿纹路的刀具看起来像是定制的,刀轴的四周偏软,用以增加硬度和刀具的使用寿命。表扣部分的加工流程

8、苹果更是轻轻而过。Atomic Delights 认为这一过程可能远比表壳部分更有意思。苹果重新设计的表扣表面更加复杂,这也可能是苹果首次使用表面仿形铣床加工零部件。苹果在大批生产的消费级产品中向来有着出色的品控,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善于将生产过程分解为更为简单的挤压或冲压等 2.5D 刀具路径,同时保持产品的精确性和复杂度。而如果表扣部件也采用3D 铣削的话,会更加复杂,同时也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在最后的抛光部分,苹果在影片中是由人工完成的。反观前面的影片内容,苹果的自动化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且渗透到产品的所有环节和所有部件,我们无法确认整个的抛光流程是否都是由手工完成,这么做的

9、原因是因为人的眼睛或者是人的加工手法会比机器更加精确,亦或者仅仅是为产品增加一点手工制作的高贵气质,我们不得而知。不锈钢不锈钢是制作高级腕表的常用材料。苹果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的材质相对保守一些,采用的是316L 不锈钢没有采用液态金属,也没有使用很复杂的切割技术。316L 不锈钢也常被称为医用不锈钢,这种材料多用在医疗器械以及食品加工设备中,原因很简单:防止内部组件中金属原子的渗透。而正是出于相同的原因,316L 不锈钢成了在手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合金材料。手表厂商在数十年的时间里都在尽力降低镍过敏的影响,其中劳力士和欧米茄已经将镍过敏现象降低到几乎不可感知的状态了。因此,A

10、tomic Delights猜测苹果在金属冶炼和加工过程中也一直在极力避免镍过敏情况的出现。在苹果介绍 Apple Watch 加工工艺的影片中,首先出现的是一根熔融状态的 316L 钢板,也就是晶棒。熔融的不锈钢从坩埚的底部流出,然后经过一次系列的塑形流程,最后随着金属分子黏性增加形成固体。这一过程需要精确的控制,以保证晶棒的晶粒结构和硬度。由于产品是大量出货,所以苹果要对坩埚中的金属成分和比例了如指掌,并且精确地调控回火(temper)、硬度以及晶棒的尺寸。苹果在影片中回避了 Apple Watch 生产加工中最独特也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冷锻。在锻造的过程中,金属胚件被放置在两块坚硬的钢制模

11、具之间。然后有一个接近一间房子大小的设备充当锤子的角色,对模具施加数万吨计的力。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金属会达到一种叫做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的状态,然后弯曲、压缩,进而填充到模具的腔体中去。在更为精确和复杂的锻造中,模具的腔体呈递进式加深,最终将金属加工成预期中的形状。 上面这幅图显示的是铸造(Casting,Apple Watch Edition 采用的便是这种工艺)、机床加工(machined)和锻造(Forging)后晶粒结构的变化。锻造后得到的是一个净成形(net-shape)部件;这一过程并不能加工出孔洞、卡槽、螺纹等更为精确的结构,这时候就轮到厂商最爱

12、的 CNC 数控机床上场了。而锻造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部件的强度。从上面的对比图中可以看出,锻造后的部件有着完整的晶体结构,类似于一种流动的状态,并且晶体结构的走向和部件的形态是一致的,这就保证了被加工部件有着足够的强度。上面的图片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加工坦克履带等高强度金属部件时,业界通常会使用锻造的工艺了。之后影片中就出现了三个锻胚,以及一个定制的五轴夹具。锻造并不是一项很精确的工艺技术,所以在接下来 CNC 加工的过程中,挑战之一就在于找到一个基准面,并以它为参照对部件的其他部分进行精确的加工。我们可以看到上图右侧锻胚的顶部被铣成了方方正正的造型,这部分很可能是预留出用于翻转之后固定锻胚用的。

13、接下来是用五轴铣刀切削出表冠、麦克风孔等细微构造。需要注意的是,在铣削按键和表冠卡槽时,苹果所使用的并不是和开口同等宽度的铣刀,而是更加细小的刀具,这样可以避免开口边缘在加工过程中厚度变薄,保持表面的平整。然后就到了苹果展现对质量和细节的极致追求的时刻了CMM,全名是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三维坐标测量仪。在运动路径上(X、Y、Z),CMM 和此前常说的 CNC 机床类似,不同之处在于,CMM 通常用花岗岩框架作为平台,同时将铣刀换成了红宝石探头,能够精确地测量物体表面样本点的三维坐标,并与原始的 CAD 模型进行对比。CMM 可以自动产生报告,判定部件是否合

14、格,更跟踪检测某一批次的产品的尺寸浮动。而在最为精密的车间中,CMM 的数据还可以直接回馈给 CNC 机床,后者对加工过程进行调整,从而抵销误差。CMM 探测之后就到了自动抛光流程。整体抛光的困难在于苹果希望保持部件中应有的棱角和凌厉的切边,而抛光轮则会触及几乎所有的边缘和表面。控制不好不仅仅会把棱角变得光滑,也会损坏抛光轮。从影片中可以看出,苹果用灰色的聚合物对表链插槽和表冠、按键接口进行了填充,这样就保证了表壳被充分抛光,也保存了表壳某些位置的棱角。在表壳加工的最后部分,Jony Ive 在宣传片中快速讲解了深空黑色的 Apple Watch 的上色过程,称之为类钻碳,其实就是碳化钨涂层(

15、Tungsten DLC),非常坚固而且可以做得很薄。这一过程常常在真空环境中进行,是很多高级腕表、刀具的上色方法。碳化钨涂层的优点之一是有着非常好的耐用性。影片的最后,苹果展示了链式表带和米兰尼斯表带的制作工艺。其中最有趣的是后者,虽然能够一眼看出线材经过了电镀抛光,但它究竟是在放入编织工具之前就已经绕好,还是先放入编织工具再缠绕而成的,目前还不得而知。要说苹果是世界上最精通铝制品加工的企业估计没多少人会否认,从早期的 iPod Classic,到后来的 MacBook Air,再到最新的 iPhone 6 上,铝合金出现在了苹果全部的产品线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苹果已经建立起了一条全球性的铝

16、合金供应链,对于整个行业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更引来诸多对手的效仿。所以,苹果采用自己最为驾轻就熟的铝合金来生产廉价版的 Apple Watch Sport 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在 Apple Watch Sport 上,苹果摒弃了之前常用的铝合金 6000 系列(主要成分是铝、镁和硅),转而全新研发了一款 7000 系列铝合金,添加金属镁和锌。Jony Ive 在影片中讲到全新研发的铝合金强度提高了 60%,并且维持了同样的重量。根据 Atomic Delights 的分析,与描述最为接近的两款现有商业用铝合金分别是 6061 和 7075。开场的画面是堆高机驶离巨大的坩埚炉,熔融的铝合金被灌注进数个排列整齐的模具腔体中,形成圆柱形的铸锭。紧接着就到了回火流程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