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教案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52858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教案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教案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教案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教案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教案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教案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教案 中图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4课时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热力环流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风向形成规律三圈环流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形成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将对三圈环流的气压带和风带进行改造1、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2、能进行气温、气压、风向的对应判断。1、理解三力的方向、作用;2、能正确判断南北半球高空及近地面风向;3、正确绘制风向。1、理解三圈环流的成因;2、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候分布的关系。1、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的改造;2、理解季风环流的成因;3、熟练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分布和对气候的影响。二、课件:大气运动.

2、ppt三、学习活动过程:接受老师的信息做一做,看会不会?请记录你的问题和创意!(第一课时)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受热不均;1、 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请标出近地面的气温、气压差异和近地面风向;郊区郊区城区2、 请将下图中四点的气温和气压从高到低排序:气温: ; 气压: ;ABCD等高面等压面3、 在图中添加热力环流的箭头。1、 教师巡视完成情况;2、 抽两份作业集体批改;热力环流:(观看动画)受热不均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运动完成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1、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2、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3、 在等压线图中,等

3、压线越密处,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4、图中三点风力最强的是: ;100610081010ABC5、下列三图所示三地风力最强的是: ;甲乙丙1:10001:100001:1000009901000101010101010100010009909904、风向形成:(动画演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向的形成)空气只受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垂直于等压线流向低压区;高空风向:空气受气压梯度力流向低压的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稳定时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空气受气压梯度力流向低压的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稳定时与等压斜交;5、阶段总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受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

4、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推动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高空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还受摩擦力作用,与等压线斜交。6、请按要求画出下列各图中各点的风向:A:高空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B:高空风向;CDE:标近地面风向;300288276300288276AB北半球某地南半球某地10361028102010121004996CDE北半球某地7、请绘制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风向示意图(即绘制图中各点的近地面风向),并简短描述它们的水平气流特征。高低大气环流:(第二课时)1、 概念讲授: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 高低纬度之间因热

5、量差异而形成环流,若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则该环流就是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动画演示)3、 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上述的热力环流不会那么简单,地转偏向力会对高低纬度间的气流发生影响,闭合的热力环流被改为三圈环流,我们一起绘制三圈环流的示意图:(动画演示)8、请画出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的气压系统:赤道9、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在右边的空格里写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名称:4、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季节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成因: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副热带高压是动力原因形成;对气候有重要影响:盛行上升气流的赤道低压

6、带和副极地低压降水较丰富,而盛行下沉气流的副热带和极地是少雨带;作用:通过三圈环流高低纬度之间发生水分和热量交换。10、(动画演示30-40大陆西岸的环流条件)30-40大陆西岸地区冬季受 影响,温和湿润;夏季受 控制,炎热干燥,是 气候。11、填空:赤道地区因 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因 是热带沙漠,副热带大陆东岸因 和 作用降水丰富;中纬度地区因 降水丰富;两极地区因 降水稀少。1、邻近学生之间交换答案,检查;2、教师抽查个别学生的答案;海洋陆地夏季凉高压热低压冬季暖低压冷高压5、季风环流:(第三课时)三圈环流的气压带和风带所表现的全球大气环流仍然与实际情况有距离,海洋和陆地的热

7、力性质差异将改变气压带的分布,在北半球几乎是面目全非!(动画演示海陆热力差异)(看图: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做右面的12题。)再用动画演示解释其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请看动画季风的形成和分布回答右面的13题:在完成了13题后,再仔细阅读教材45页的亚洲季风图整理该知识点;季风概念:季风成因总结: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的原因。季风气候的种类与分布: 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季风区,共有三种季风气候分布,它们是气候分布区温带季风气候中国北方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南方地区、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列岛南部;热带带季风气候

8、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12、7月,气压带风带 移,北半球的 被该季节形成于陆地上的 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 和 两个气压中心。 1月,气压带风带 移,北半球的 被该季节形成于陆地上的 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 和 两个气压中心。 南半球因 ,海陆热力对比不强,气压带的改变不明显。13、冬季,东亚盛行来自 高压前缘的 风,天气特点是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 的 风,天气特点是 。南亚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冬季处于 高压的南侧,盛行 风,暖热干燥;夏季,气压带风带 移,南半球的 风带越过赤道,受向 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 风,该风越过印度洋,给南亚和东南亚带来丰富的降水。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这样形成

9、的季风在 最典型;除此之外, 也是季风的重要形成原因。亚洲共 种季风气候,名称是: 、 、 。下图是一高压系统,图中各点的风向不同,请对应下列情形,说明高压系统的名称和风向:高ABC东亚冬季风:是 点,风向是 ,高压系统是 高压;南亚冬季风:是 点,风向是 ,高压系统是 高压;东亚夏季风:是 点,风向是 ,高压系统是 高压;6、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动画演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的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14、简要回答下列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大气环流方面的成因:分布规律环流原因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课堂总结:热力环流极地与赤道间的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受热不均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同时考虑地球自转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考虑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改变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外作业: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