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红外复习题1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50217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红外复习题1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紫外红外复习题1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紫外红外复习题1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紫外红外复习题1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紫外红外复习题1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外红外复习题1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红外复习题1讲解(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紫外光谱,1. 比较下列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 A) * n* * n * * n * * n* C * n* n * * D * n * n* *,2、共轭体系对max的影响 ( A) 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 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 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 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3、溶剂对max的影响 (B) 溶剂的极性增大,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溶剂的极性增大,n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2、 溶剂的极性减小,n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溶剂的极性减小,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 二个吸收带 三个吸收带 一个吸收带 没有吸收带,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max (C) 没有影响 向短波方向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 引起精细结构的变化,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二、简答题,1)发色团 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 2)助色团 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3)红移 答:向长波方向移动 4)蓝移 答:向短波方向移动,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max的

3、影响 答:烷基(甲基、乙基)对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max显著红移。,6)举例说明溶剂效应对max的影响 答:溶剂的极性越大,n *跃迁的能量增加,max向短波方向移动;溶剂的极性越大,*跃迁的能量降低,max向长波方向移动。,三、计算下列化合物的max,1)max = 217(基本值)+30(共轭双键)+15(环外双键35)+ 35烷基(75)= 357nm,2)max = 217(基本值)+30(共轭双键)+10(环外双键25)+25烷基(55)=

4、 342nm,3)max = 217(基本值)+5(环外双键15)+15烷基(35)= 237nm,4)max = 215(基本值)+30(共轭双键)+5(环外双键15)+ 30烷基(112+118)= 280nm,第二章 红外光谱,一 单项选择题 1、双原子分子中,折合质量、键的力常数与波数()之间的关系为(C) 折合质量与波数成正比 折合质量与键的力常数成正比 键的力常数与波数成正比 键的力常数与波数无关,2、诱导效应对红外吸收峰峰位、峰强的影响 (B) 基团的给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基团的给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 基团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越强 基团的

5、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越弱,3、羰基上基团共轭效应对其红外吸收峰峰位和峰强的影响(B) 基团的给电子共轭效应越强,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基团的给电子共轭效应越强,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 基团的吸电子共轭效应越强,吸收峰越强 基团的吸电子共轭效应越强,吸收峰越弱,4、孤立甲基的弯曲振动一般为1380cm-1,异丙基中的甲基分裂分为1385cm-1和1375cm-1,叔丁基中的甲基为1395cm-1和1370cm-1,造成的原因是(B) 分子的对称性 振动耦合 费米共振 诱导效应,5、CH3CH2CH2CH3、CH3CH2CH(CH3)2 和C(CH3)3三种烷烃的甲基,其面外弯曲振动分别为:(C)

6、 为1395cm-1和1370cm-1; 为1380cm-1;为1385cm-1和1375cm-1 为1380cm-1; 为1395cm-1和1370cm-1;为1385cm-1和1375cm-1 为1380cm-1; 为1385cm-1和1375cm-1;为1395cm-1和1370cm-1 为1385cm-1和1375cm-1;为1395cm-1和1370cm-1;为1380cm-1,6、酸酐、酯、醛、酮和酰胺五类化合物的C=O出现在1870cm-1至1540m-1之间,它们C=O的排列顺序是 (B) 酸酐酯醛酮酰胺 酸酐酯酰胺醛酮 醛酮酯酸酐酰胺,7、游离酚羟基伸缩振动频率为3650cm

7、-13590cm-1,缔合后移向3550cm-13200cm-1,缔合的样品溶液不断稀释,OH峰 (D) A 逐渐移向低波数区 B 转化为OH C 位置不变 D 逐渐移向高波数区,8CH3COCH3、CH3CH2CHO、Cl3CCHO和CH3CH=CHCOCH3,四种化合物的C=O不同,按值的大小排列顺序时(D) ,9、红外光谱用于鉴别同源化合物有独特的好处,仅需要根据结构差异部分的基团振动就可以作出合理裁决。例如阿司匹林和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差异时:(C) 阿司匹林物羧基振动,苯甲酸没有 阿司匹林物甲基的面外弯曲振动,苯甲酸有 阿司匹林的羧基伸缩振动观察到两个峰,苯甲酸只有一个羧基伸缩振动峰;阿

8、司匹林有一个甲基面外弯曲振动峰,苯甲酸无此峰 阿司匹林为非红外活性分子,苯甲酸为红外活性分子,2-乙酰氧基苯甲酸,10、红外光谱可用来评价某些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例如乙酸丁酯用氢化铝锂还原时,只要观察反应混合物的红外光谱的下列特征便可认为反应完成 (A) A 羰基峰消失 B 羰基峰出现 C 甲基峰消失 D 亚甲基峰消失,11、 决定化合物红外吸收峰强度的决定因素是:(B) A.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B. 振动过程中偶极距的变化及能级的跃迁几率 C. 能级的跃迁几率及电子、空间效应 D. 振动过程中偶极距的变化及氢键效应,12、 分子内两基团位置很近并且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时, 它们之间发生强相互

9、作用, 结果产生两个吸收峰, 一个向高频移动,一个向低频移动,该效应是:(A) 振动的偶合效应 费米共振效应 场效应 张力效应,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红外光谱中的相关峰 答:一个基团有不同振动形式的吸收峰,把这些相互依存又相互佐证的吸收峰称为相关峰。如单取代苯在3050cm-1,1600-1450 cm-1,900-690 cm-1都有吸收峰。,3、举例说明诱导效应对吸收峰峰位的影响 答:给电子诱导效应使键的力常数下降,吸收峰位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吸电子诱导效应使键的力常数增加,吸收峰位向高波数方向移动。,4、化合物CH2=CHCOCH3在红外光谱中有哪些主要吸收峰,请加以简单说明 答:烯碳

10、-氢的伸缩振动峰,约3050cm-1,甲基的碳-氢的伸缩振动峰,约2960-2850cm-1,共轭羰基的伸缩振动峰约1700 cm-1,碳碳双键伸缩振动峰约1600 cm-1,甲基的面内弯曲振动峰,约1380 cm-1。,5、举例说明红外光谱中6001000cm-1区域的吸收峰在芳香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答:该区域的吸收峰为C-H面外弯曲振动峰,用于判断苯环的取代方式,如单取代苯:710-690 cm-1,770-730 cm-1;,1)A有 3050 cm-1 C-H伸缩振动峰,1700cm-1的C=O伸缩振动峰;B没有上述两种峰,但是有3300 cm-1的O-H伸缩振动峰;,2)A有苯环

11、,有3050 cm-1的芳香C-H的伸缩振动峰,1600-1500 cm-1苯环骨架振动峰;B有3300 cm-1以上的羟基峰;2960-2850 cm-1的C-H的伸缩振动峰,3)A有2200 cm-1的碳氮三键的伸缩振动峰,B有2730-2820 cm-1醛氢伸缩振动峰,1700 cm-1的醛羰基峰。,三、结构指认题,1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峰的位置为3300cm-1,3030cm-1,3000cm-1,2300cm-1,1600cm-1,1590cm-1,1480cm-1,请判定应与哪种结构对应,并确定各吸收峰的归属。答:为A,2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峰的位置为3290cm-1,2950

12、cm-1,2860cm-1,2200cm-1和1689cm-1,请判定应与下列化合物中哪种结构对应, 请指定各峰的归属。 答:为B,3某衍生物红外光谱图的主要峰有3030cm-1,2950cm-1,2860cm-1,2820cm-1,2730cm-1,1690cm-1,1610cm-1,1580cm-1,1520cm-1,1465cm-1,1430cm-1,1395cm-1,825cm-1,请指认结构并归属各峰。,4.某酯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峰有3030cm-1,2960cm-1,2850cm-1,1760cm-1,1600cm-1,1500cm-1,1460cm-1,1400cm-1,1380cm-1,740cm-1,690cm-1,请指定结构,并归属各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