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史地]历史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第八课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4497241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史地]历史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第八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政史地]历史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第八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政史地]历史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第八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政史地]历史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第八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政史地]历史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第八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史地]历史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第八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史地]历史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第八课(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程标准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五四运动 (1)背景: 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北京,内除国贼,工人,(3)结果: 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 卖国贼职务, 拒签“和约”, 取得重大胜利. (4)意义: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 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背景: 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的基础上, 陈独秀和_酝酿建立共产党; 共产国际的帮助.,李大钊,(2)建立: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

2、在上海举 行, 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 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及书记陈独秀. (3)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提醒:中共一大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对中国国情有一个正确认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力量,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有其进步性、革命性.,二、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 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 中共逐渐认识到建立_的重要性. (2)标志: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

3、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 重新解释了_,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革命统一战线,三民主义,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_正式形成,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2. 北伐战争 (1)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 推翻_统治, 统一全国. (2)过程及结果 1926年7月, 正式出师北伐.,国共合作,北洋军阀,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 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_.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面临崩溃. (3)失败: 国民党右派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 7月15日, 武汉的国民党右派汪精卫背叛革命; 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大革命失败.,长江流域,特别提醒:国共合作、

4、国民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民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的;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表现, 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1. 工农武装起义 (1)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决定用_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召开八七会议: 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立了实行_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武装起义,土地革命,(2)事件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由_、贺龙等领导,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

5、领导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攻打长沙受挫后, 改向山区进军.,周恩来,2. 根据地的创建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_地区, 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根据地的发展: 到1930年夏, 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到10万人.,井冈山,3. 红军长征 (1)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开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初期处于极度危险中. (3)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内容: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_, 撤销博古、李德的军事指

6、挥权. 意义: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_. (4)胜利,政治局常委,转折点,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在_与当地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 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长征结束. (5)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计划, 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吴起镇,特别提醒: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近代革命中心地区的转移, 使革命大本营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地区; 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问题,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1. 史实: 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

7、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 原因 (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上是中共处于幼年时 期, 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由于“左”倾错误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 毛泽东被剥夺了对苏区和军队的领导权, 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失 误, 被迫进行长征.,3. 挽救措施: 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八七会议, 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最后走出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1935

8、年初,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左”的错误,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 两次失败的深刻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既要反“左”, 也要反右. (2)实践证明, 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路线的正确代表, 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典型例题,“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 姿态”, 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 ) A. 有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正确领导 B. 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影响 C. 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特点 D. 受

9、马克思主义先进革命理论的指导,【命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辛亥革命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发动民众; 而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 亳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故选C项. 【答案】 C,跟踪训练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 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 A. 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 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 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解析: 选B. 第一次巨变指的是辛亥革命, 它是旧民主主义

10、革命的高潮, 第二次巨变指新中国成立, 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的胜利. 五四运动正处在这两个关键点之间的连接处, 故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图文探究,【综合探究】 (1)指出这一时期中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特点. (2)上述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思路引领】 此题是图片型材料解析题, 注意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一是审图, 明确地点; 二是审注, 明确时间.,【尝试答题】 (1)多分布在南方几省, 多处在两省或几省的结合部; 大多远离中心城市; 多被铁路线分割, 未能连成一片. (2)南方几省的群众基础好; 反动力量强大、集中且大城市及铁路线周围为其势力控制范围.,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探究与思考(教材P36) 1. 提示: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 建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诞生,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 新.,2. 提示: (1)长征精神包括: 革命的英雄主义, 革命的乐观主义, 革命的集体主义, 革命的创新精神.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要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 敢于牺牲, 勇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