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3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493320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河口市)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河口市)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河口市)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河口市)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河口市)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河口市)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河口市)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中共老河口市委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2011年2月)2010年,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思想大解放、工业大推进、农业大跨步、项目大带动、城建大突破、城乡大统筹”的要求,把项目建设年活动作为推动经济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突出资源特色抓招商,围绕形成产业集群,立足加粗拉长产业链条定项目,推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提档升级。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全口径到位资金46.2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6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目标23.55亿元的117.4%

2、。一、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为确保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运转协调,平衡推进,我市将夯实基础工作作为招商引资日常工作的突破口来抓。一是重新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协议样本,为全市招商引资协议规范签订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了信息沟通平台。通过与各单位和各招商小分队定期对接、参与省市内外招商推介活动、网络搜寻、定期召开各赛区信息沟通会议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加强信息互通,实行资源共享;三是完善了信息台账制度。将收集到的所有招商引资信息,登记入台账管理,定期对信息进行论证、筛选,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贡献大的有希望引进的项目,强力跟踪,确保入驻;四是完善了招商引资报表制度。每月25日

3、将各单位上报的招商引资情况,结合市招商办日常掌握的情况,汇总整理,及时分析,确保做到数据翔实、内容全面、情况准确,为全面掌握全市招商引资情况奠定坚实基础。二、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各类项目436个,投资总额254.39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在建及投产项目278个,投资金额107.5亿元。在建投产项目中工业项目137个,投资金额63.6亿元;农业项目28个,投资金额2.87亿元;三产项目113个,投资金额41.1亿元。项目引进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一是现代制造产业突飞猛进。我们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汽车机械产业优势,引进了山江重工、汇科数控、双华数控、万盟数控等一大批装备制造项

4、目,使我市汽车机电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加粗。二是农产品加工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把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重点,突出产业集聚和项目集群效应。2010年,奥星粮油公司实现产值达30多亿元,与四川永续油脂化工公司合资新建脂肪酸加工项目、与新赛集团合资新建农产品物流园项目、与旺前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老河口旺前企业园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三、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2010年,我市按照“理性招商”、“招商选商”的要求,加大了招商引资项目审查力度。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必须先经市招商引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产业领域专家进行评审后,再由市开发区和规划部门选址落户。为规范管理,开发区相继出台了关于

5、规范工业类招商引资项目入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招商引资项目的入驻管理。四、园区面积进一步拓展。2010年,为了进一步打造招商引资的承载平台,我市加大了园区建设步伐。开发区核心区规划面积扩大至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制造业、纺织服装、高新技术四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300亿元园区;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已可承接项目入驻;循环经济园、农产品加工园建设也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为了充分发挥园区作用,实现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做大做强、凸显产业集群的效应,我市还出台了关于规范市经济开发区“一区六园”产业规划布局及项目管理服务的通知,为实现园区特色

6、化、产业集群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招商方式进一步创新。开展节会招商是我市近年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的成功举措。为了筹备好这些活动,我市从邀请客商、筛选项目到会议活动安排、会场布置等相关环节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筹划和准备,力求活动开展顺利,取得实效。2010年3月,我市在“中国湖北老河口第十二届梨花节暨第三届黄河大合唱艺术节”现场签约项目24个,协议资金达8.62亿元,其中正式协议14个,意向协议10个;2010年6 月,在佛山推介会上,我市共签订投资协议11个,投资金额达8.58亿元。六、项目服务进一步有效。为了加快项目转化和项目建设进度,我市通过建立和完善项目督办服务制度,推进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坚

7、持每月督办会制度,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二是坚持定期召开项目服务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招商引资各类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各类项目存在问题;三是按照“小项目有计划,中项目有专班,大项目有方案”的工作原则,建立重点项目督办制度。认真督促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快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2010年10月以来,我市全面开展了项目建设“百日大决战”活动,活动期间共签订正式协议45个,投资金额达31.71亿元;开工项目27个,投资金额达20.1亿元,极大地推动了项目建设步伐。七、招商氛围进一步浓厚。为了营造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大氛围,我市通

8、过在新闻媒体开办招商引资专栏、在今日老河口网站开通招商在线、招商办定期编发招商简报等措施,广泛宣传我市投资环境、招商项目、招商动态、招商成果、优惠政策等信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尤其是去年4月,我市紧抓组团赴荆州、当阳、宜都学习观摩以及召开“赴荆州、当阳、宜都学习观摩座谈暨全市招商引资第一次督办会”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集中时间,趁热打铁,强化宣传,使全市各级各部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了招商引资强大声势,达到了“思想再解放、工作再推进”的效果。“百日大决战”活动开展后,全市各级各部门踊跃行动,集中精力,出重兵,派强将,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掀起了新一

9、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高潮。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实现县域经济三年翻番目标的重要支撑。2011年,我们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克难奋进,创新实干,努力实现全年引进市外资金50亿元的工作目标。一、树立招商发展理念,营造全民招商氛围。牢固树立“大招商促进大发展”和“以开放总揽全局、靠开放促进发展”的理念,切实促进各地各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自觉把各项工作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工业项目、招商选商、激励重奖”的原则,努力寻求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突破,在全市形成千军万马招项目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2311”工程

10、全面实施,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突出重点产业和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转变招商引资观念,由注重招商引资数量向既重数量、更重质量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商转变。工业项目突出新兴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现代服务业突出大商贸、大物流、大酒店和较大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经济外向度,推动可持续发展。三、打造“特色园区”,实现园区招商。以“一区六园”(即市经济开发区、汽车机电制造园、农产品加工园、循环经济园、科技产业园、建材工业园、军民结合产业园)为平台,实施定位捆绑扎堆招商,实现园区特色化、产业集聚化。新引进的工业项目根据产业分类,按照园区入驻

11、标准,一律进入园区,强力推进“特色园区”的形成。四、完善招商体制,推进专业招商。为了全力推进专业招商、专业部门招商,我市在总结多年驻外招商经验的基础上,市直新组建13个驻外招商小分队;各乡镇办事处根据各地实际,组建驻外招商机构;新成立招商局,专抓招商引资工作,组建3个驻外招商小分队,开展驻外招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老河口籍在外成功人士以及发达地区的商会、协会等组织人脉关系广的优势,选聘招商代表,实行委托招商。五、完善激励政策,激发全民招商热情。在全市大力宣传“谁招商、谁受益”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重奖招商引资功臣。按照“加压力、保质量、提速度”的要求,增加各地各部门年度招商引资指导性目标,并将完

12、成情况纳入年终各地各部门目标考核,作为党政干部考核、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招商引资,积极引荐外来投资者入驻老河口,大力实施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回归创业。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实行重奖,掀起新一轮全民招商热潮。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继续实行“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促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早日达产。建立健全外商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业服务机构,在企业入驻、证照办理、项目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解决企业设立、投资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及时地处理外商投诉,严肃整治污染经济环境的案件。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及时为外商提供财税、金融、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