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想的社会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49205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求理想的社会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追求理想的社会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追求理想的社会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追求理想的社会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追求理想的社会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追求理想的社会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求理想的社会讲解(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追求理想的社会,第九单元 第四课,礼记 为孔子弟子及后学者所记,是一部礼仪家关于古代礼节习俗、规定、界定和轶事的文集。礼记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四十九篇经文的风格、内容和它们藉以成书的资料来源极不统一,各式各样。礼记的许多篇章,都以礼仪术语释义的形式出现。礼记为研究先秦儒学史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尤其是蕴含的礼学思想最为丰富。,大同社会 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在礼记礼运中描述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一切为公,选贤举能,讲求信义,追求和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残疾人皆有所养,男女各有分工,没有偷盗窃贼,夜不闭户。图939是我国革命先驱孙

2、中山手书的礼记.礼运篇。这篇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先贤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而孙中山手书礼记表现了他对“天下大同”的社会的向往。,孙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是要天下鼎鼎大公。实现了天下为公,就可以达到世界大同!”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了四十年,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和统一,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伟大理想。,有一个成语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大家能说说这是哪个成语吗?,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何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

3、满的精神寄托。,陶渊明(365427年)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29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41岁时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此后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诗并记,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这时陶渊明归隐田园已经十六年了。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

4、,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桃花源记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作了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

5、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希望摆脱资本主义弊端、建立美好社会的愿望,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初级形态。16、17世纪,世界上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西欧

6、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一些思想家率先利用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憧憬没有剥削压迫的美好社会,形成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其著作为乌托邦)、康帕内拉(其著作为太阳城)。18世纪中叶,法国资本主义已有明显的发展,一些平民出身的启蒙思想家开始撰写专门的理论著述和法律,阐述社会主义的思想。19世纪初期,英、法两国资本主义相继进入工业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益显露出来。作为反映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反抗意愿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摆脱小生产的传统思想束缚,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

7、文。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乌托邦”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 “ 无处可寻的地 方”。 16世纪初,英国早期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 尔,写出了一本简称乌托邦的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 的罪恶,虚构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这部书中,以 他本人与一位远涉重洋归来的葡萄牙水手谈话的形式,勾勒 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这个并不存在的国家中,实行 公有制度,公民选举国家官员,享有平等地位,人人参加劳动,按需分配。通过这本书,莫尔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 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思想,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 对资本原始积累的

8、强烈抗议,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莫尔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描述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的基础上的。莫尔用大量篇幅揭露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圈地运动”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刻苦难。他愤怒地指出“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羊吃人”这就是莫尔对当时英国状况的形象概况。莫尔对穷苦的劳动人民予以深切的同情,他用悲愤的笔触写到在社会底层的那些种田的、拉车的、做零活的、赶货车的、干苦工的,他们终日胼手胝足象牛马一样地劳作,可是他们的生活连牛马都不如。微薄的工资难以糊口度日,一当

9、繁重的劳动耗尽了他们的精力,老病交加穷苦潦倒的时候,国家忘恩负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悲惨地死去。而那些高居于社会之上的贵人却向公蜂一样游手好闲,靠对穷人敲骨吸髓的重重盘剥,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莫尔认为,这种极少数人享乐,大多数人痛苦的社会是不公正的,它完全违背了人类的道德。他借乌托邦人之口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人都有过快乐生活的权利,人类的全部或最大的幸福就是快乐。莫尔明确地把追求快乐当作社会的道德准则,他说“我们的全部行为,包括甚至道德行为,最后都是把快乐当作目标和幸福的。” 莫尔的以上论述鲜明地表达了穷苦劳动群众要求过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莫尔在把快乐当作普通的道德准则时,并不认为

10、每一种快乐都构成幸福。他对快乐进行了分类,区分了真正的快乐和虚假的快乐。他认为虚假的快乐不能为人带来幸福,它是不道德的,应当被抛弃,只有真正的快乐才构成人类的幸福,值得为人们所追求。,托马斯莫尔之死 “送他到伦敦塔,从那儿把他拖过全伦敦城,解到泰柏恩行刑场,在地上把他吊起来,让他累得半死,再从绳索上解开他,趁他没有断气,挖出他的肚肠,撕下他的心肺,放在火上烧,然后肢解他,把他的四肢分钉在四座城门上,把他的头挂在伦敦桥上。” 这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话不是小说的描写,它是16世纪英国特种法庭对大法官托马斯莫尔的判词。亨利八世总算格外开恩,莫尔的死刑没有按照上述残忍的步骤执行,只是下令把莫尔的头砍下来悬

11、挂在伦敦桥上。,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乌托邦一书 (1516)的作者。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他是怎样死的,知道的人恐怕就不是那么多了。 近读英国文学史方知: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虽然在亨利八世时迭任要职,但看不惯国王掠夺人 民,生活腐化,时常与国王意见相左。1532年,他因反对国王离婚和国王的宗教政策,不得不辞职。随后他被关进监狱伦敦塔。 1535年他被送上断头台,罪名是“叛国”。在刑场上这个做过大官的知识分子表现出 极大的勇气,真是视死如归。在刽子手致命的斧头砍下来之前,他小心地把自己的大胡子从 砧板上移开。有人听见他带着讽刺的语气轻声低语:“这也要被砍掉

12、,可惜啦,它可从来没有犯过叛国罪。”,法国的启蒙运动 在欧洲的启蒙运动中,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辈出,影响尤大。他们当中,最为著名的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卓越代表。他极力抨击天主教会,把它称作“迷信的恶魔和狂住的九头蛇”。他猛烈批评罗马教皇,说他是魔师一样的骗子。,伏尔泰(16941778年) 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他出生于巴黎,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启蒙运动兴起以后,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1734年,伏尔泰出版了英国通讯集,以书信体裁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

13、进,行了抨击,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点。此后,他又创作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伏尔泰反天主教会而又主张信仰上帝,反对专制君主而赞成开明君主。这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卢梭(17121778年) 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他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1761年,小说新哀洛绮丝发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

14、出版,这两部书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鲁士管辖地,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时他最有名的著作是忏悔录。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但是他又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只要求进行比较平均的分配。这就表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狄德罗(17131784年) 18世纪法国博学多才的思想家。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手工业者家庭,中学毕业后因违背父命不肯从事法律工作,失去了家庭经济上的接济,

15、被迫在巴黎过着贫困的生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广泛地阅读了他们的著作,刻苦自学,从事写作,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1750年他开始着手编纂百科全书,期望通过百科全书向人们传播科学知识,扫除愚昧迷信,实现人类精神上的革命。狄德罗通过百科全书的编辑团结了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百科全书派”。他不怕迫害,不屈不挠,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在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宗教迷信,批判封建专制统治,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写了不少哲学著作,始终不渝地坚持唯

16、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他的这种精神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赞赏。恩格斯曾说:“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就这句话的正面的意思说)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末,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出身于法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曾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后来由于生活状况的恶化而转向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圣西门认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是资产阶级同封建主的斗争,也是贫苦大众同封建主、资产阶级的斗争。,在他的著作中,圣西门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关于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一个空想的方案。但他的学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傅立叶1772年4月生在一个富商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善于思考问题。在他的学说中,他无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建立起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傅立叶为了自己的美好的设想,曾进行过一些尝试。虽然他的设想都失败了,但傅立叶关于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却给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宝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