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48761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这只是小生整理的资料,仅作参考第一章 绪论1.名词解释遥感:在一定距离以外获取目标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来确定目标物的属性以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海洋遥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 而获取描述海洋现象的信息技术。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磁波为载体遥感技术和声波为载体遥感技术。2.概念掌握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段主要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波段。紫外(0.20.4),可见光(0.40.7,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外(0.71000,近中热远),微波(0.1100cm)。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方式)主动式:雷达、散射计、高度计、激光雷达等;被动式 :照相机、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

2、微波辐射计。气象卫星分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或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前者在大约800km高空工作,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红外和微波传感器)。后者在大约35000km的高空对地球表面近五分之一的地区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但不能观测唯独大于55的地区。卫星海洋遥感的应用:风暴潮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巨浪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冰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啸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的卫星遥感监测;海洋赤潮的卫星遥感监测;海洋变异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EL-NINO)。卫星遥感的特征:能够获取长时间、大范围、近实时和近同步监测资料;全天时、全天候, 如微波能够穿透

3、云层。分类: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陆地卫星。海洋参数: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平面异常,海流,海表面风,海浪,海洋内波,悬浮物浓度,叶绿素浓度,色素浓度,水色。第二章1. 名词解释轨道倾角i: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使用i和两个角可以确定卫星轨道平面的方位)星下点:卫星在地球表面的投影;星下点轨迹:卫星每绕地球完成一圈公转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一 个不闭合的轨迹。节点:卫星星下点轨迹与此道的交点。升轨:卫星由南向北方运行 降轨:卫星由北向南运行节点周期(轨道周期):相邻两个升轨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一个PASS:最南端和最北端之间的星下点轨迹,对应半个节点周期。一个“CYCLE”(一个重复周期):

4、卫星环绕地球多圈后回到原来位置对应的星下轨迹。精确的循环轨道或回归轨道:卫星环绕地球多圈后能恰好回到原来轨道位置的轨道。准循环轨道或准回归轨道:星环绕地球多圈后不能正好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位置,但能近似地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位置 。重复周期: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原地上空时所需的时间。再访问时间:地球上某一地点被卫星装载的传感器先后两次观测的时间区间。太阳同步极轨轨道:卫星在每天的同一当地时间穿过赤道的轨道。轨道倾角i 90,这颗卫星就能经过南极和北极地区,也称为近极轨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环绕地球角速度的纬向分量=地球自转角速度,轨道倾角i=0的轨道。高度计卫星轨道:为监

5、测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海表面地形等而专门设计卫星轨道,略高于太阳同步轨道。光学分辨率:根据瑞利判据,能够使两个像元恰可分辨的两个物体的最小角距离。微波雷达的分辨率:相邻两个盲点的角距离之差。()2. 概念掌握 h:卫星高度,m:卫星质量, R :代表地球半径, GM = 代表地球引力常数,T = 86164 s(秒)代表地球的一个太阳日运行周期。光学分辨率的最小分辨角:,空间分辨率:光的波长 D望远镜物镜的孔径 H望远镜和地球表面的距离微波雷达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D接收天线的长度三种扫描技术 交叉轨道特点;沿轨或推扫式扫描; 混合垂直轨道扫描无论是光学装置还是微波雷达,它们的角分辨率由D唯

6、一确定;它们的空间分辨率由、D和r三个参数确定。第3章 电磁辐射1. 名词解释微波:微波也是一种无线电波;在无线电波范围内,微波的波长最“微小”,所以被称为微波。极化:任何电磁波都可以分解成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个部分。水平极化的电场与参考平面垂直,垂直极化的电场与参考平面平行。立体角:假设电磁波从波源dA自发辐射,到达半径为R的球面的一个波束对应着一个立体角微分元。辐射能Q:表示辐射能量的多少,J。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里通过一个面积的能量,W。 辐射强度I :点光源在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的辐射通量,W*sr(-1)。辐亮度L (出射辐射):沿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和单位立体角的辐射通量。 亮度B(入

7、射辐射):沿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和单位立体角的辐射通量, 主要被用来描述“亮温”或“亮度温度”。 光谱辐亮度:代表在单位波段内沿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和单位立体角 的辐射通量。 辐照度E:表示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光谱辐照度E():辐照度相对于频率或波长的能量分布。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入射的“光谱的”辐照度,我们有: 式中i 表示入射,r表示反射,a表示吸收,t表示透射 。吸收率a() 反射率r() 透射率t() 且有 发射率e() :也被称为一个物体的灰度,以鉴别它距离黑体的靠 近程度。菲涅耳反射率:反射的辐亮度与入射的辐亮度之比。()反射率r:反射的辐照度与入射的辐照度之比。黑体:发射率e等于

8、1的理想辐射体,黑体发射的辐亮度只与温度 有关。e小于1的为灰体。 黑体辐射定律:黑体发射的辐亮度是它的温度和所辐射的电磁波波 长的函数。亮温:如果已知海面发射的辐亮度,那么利用普朗克辐射定律或者瑞利-金斯定律可以计算海表面温度(SST)。 这样获得的温度不是海水的真实温度,它被称为海表面的亮温。基尔霍夫定律:如果介质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那么它吸收能量的速率和辐射能量的速率相等。另一种等价表达:普朗克辐射定律:黑体发射的辐亮度是它的温度和所辐射的电磁波波长的函数。 公式: 将f = c 、df =(c2)d 以及L()|d| = L(f)|df| 代入,可获得另一表达形式:()瑞利-金斯

9、定律:利用普朗克定律将辐照度E(f)= L(f)对频率积分,获得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式中 = 5.67*10-8 Wm-2K-4是常数。一般地,地表物体以地表温度T(大约300K)辐射。如果频率f低于600GHz,那么不等式hf/(kbT)1成立。可获得泰勒公式的一阶展开式 把此式代入普朗克定律,可获得瑞利-金斯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这就是维恩位移定律。式中b = 2.8978*10-3 mK 。根据此定律,表面温度越高的黑体的辐射峰值对应的波长越低。菲涅耳反射率: 复折射率n与相对电容率r 。2. 概念掌握宇宙中的“黑洞”(black hole)不是黑体。黑洞的吸收率等于1,发射率等于0,不

10、满足基尔霍夫定律的条件,它的质量和能量在不断地增加,并不保持平衡。黑体辐射的简单推导:有普朗克辐射定律:-电磁波波长 c光速 h普朗克常量 玻耳兹曼常量 T黑体温度将f = c 、df =(c2)d 以及L()|d| = L(f)|df| 代入式,可获得另一表达形式: -利用普朗克定律公式,将辐照度E(f)= L(f)对频率积分,获得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式中 = 5.67*10-8 Wm-2K-4是常数。一般地,地表物体以地表温度T(大约300K)辐射。如果频率f低于600GHz,那么不等式hf/(kbT)1成立。可获得泰勒公式的一阶展开式 把 此式代入普朗克定律公式,可获得瑞利-金斯定律

11、频率一般采用GHz作单位,波长一般采用nm作单位, 第4章 散射和吸收1. 名词解释复折射率: n是电磁波从空气向海水传播时在海水的折射率,n表示电磁波在介质内部传播的衰减程度。 穿透深度:辐照度在海水中传播衰减为初始值的1/e所经过的距 离。衰减系数:衰减系数包括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它们分别描述电磁波在传播中由于介质吸收和散射产生的衰减轻重程度。光学深度:衰减系数沿传播路径上的积分。漫衰减系数、光束衰减系数: 使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衰减系数可分为漫衰减系数和光束衰减系数。 前者是在自然光场下测量获得;后者在人为设置的“准直光束”光 场条件下测量。体积散射函数:单位长度、单位立体角内散射的辐射能与

12、入射的总辐射能之比。 注意:海水的散射主要集中在前向散射,前向散射占90%,后向10%()大气窗:通过大气的太阳辐射或地球大气辐射将被大气中某些气 体所吸收,这些吸收随波长的变化很大,在某些波段的吸 收很强,而在另一些波段的吸收则很弱,在这些吸收最弱 的波段,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辐射可以象光通过窗户那样 透过大气,这些波段称做大气窗。大气窗主要出现在强吸 收带或线之间。2. 概念掌握 辐射计探测的辐亮度 L辐亮度,与大气温度相同的黑体辐射,与海表面温度相同的黑体发射的辐亮度,t大气的透射率,到达卫星辐射计的辐亮度。米氏散射条件:q(粒子的周长与电磁波波长之比)小于1的球 形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

13、瑞利散射条件:q远小于1的球形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第5章 水色遥感与辐射计1. 名词解释辐射计:一种被动遥感传感器;根据波段大小的分类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红外辐射计、热红外辐射计、微波辐射计。水色和海色:水色(water color)或海色(ocean color)是太阳光经水体或海水散射后,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监测到的散射光的颜色。水色三要素 :浮游植物的叶绿素、无机的悬浮物和有机的黄色物质。水色三要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了水体的颜色。初级生产力:单位面积(平方米)的海面在单位时间(小时、天、年)内浮游植物中碳元素的增长量(毫克、克),单位。意义初级生产力描述在单位面积海面以下的水柱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碳的净速率。 第一类水体:浮游植物及其“伴生”腐殖质对水体的光学特性起主要作用的水体。第二类水体:无机悬浮物(如浅水区海底沉积物的再次悬浮物和河流带来的泥沙)或黄色物质(又称溶解的有色有机物)对水体的光学特性有不可忽视的明显作用的水体。离水辐亮度:被表层海水散射的太阳辐射,不是海水自发辐射,与海水发射率无关。 遥感反射率:太阳光离水辐亮度的标准化形式。 的定义:Lw ()是太阳光在海面的离水辐亮度,d(,0+)是太阳光在海面的下行辐照度,代表平均日地距离处大气层外垂直入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