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计48分)1.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A代远情疏 B层级严密 C尊卑有秩 D贵族执政2. 秦代始创传国玉玺。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印者,信也。”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这反映出A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 B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C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 D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3. 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
2、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唐朝城市管理非常严格C北宋采取“制钱谷”措施 D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4. 科举取士考试内容经历了隋唐以诗赋为主,宋代以论、策和大义为主,明朝则以八股文取士。通过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直接反映了A深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B人才选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科举考试更加科学合理 D君主专制进一步的强化5.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A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3、C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6.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中说:“一个民主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雅典为防止英雄人物专权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轮番而治 D设立陪审法庭7.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l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人生而自由的意识 D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8.罗马早期的十二铜表法注重诉讼程序
4、的“正义与不正义”之分;而罗马帝国时期査士丁尼法学总论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问题上。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法律调整 B帝国法律体系趋于完备C皇帝的好恶影响法律的制定 D国家政体制约法律制定9.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10.“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如果立法机构为多数派所把持,而多数派又不是以全社会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少数派的利益必将会受到侵害。
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增加政府组成的渠道和分散政府的权力面,让不同派别都有一定渠道来影响或参与政府的组成与决策。材料表明A. 麦迪逊尊重并且重视维护国内少数派的权益B. 1787年宪法关注弱势群体和少数组裔的诉求C. 共和政体应当允许多种意见和意志妥协共存D. 联邦政府的构建应当秉承“主权在民”的原则11.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12.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
6、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法国A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B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C外国侵略势力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D封建残余势力复辟导致政治危机13. 鸦片战争中,英军坚船利炮是其能够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中国沿海作战也面临诸多不利条件,英国军官伯纳德(W. D. Bernard)指出:“对于中国沿海不完善的地理知识和缺乏准确的海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难。”这就意味着,英军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精准了解。但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停战,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结果英军后
7、期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地形的制约,这表明A. 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B. 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C. 清政府腐朽落后导致中国战败D. 技术上的优势是英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14. 史学家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A. 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B. 符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 标志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D.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15. 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租界拥有享有独立行政权力的工部局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市政管理运转良
8、好。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对租界分析错误的是A. 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B. 租界的存在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危害C. 作者对租界市政管理的赞美体现其立场D. 为保障国人生活的安全舒适树立了榜样16.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A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 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17. 甲午中日战争纪要
9、是1935年由民国政府编写的第一部甲午战争官修著作,书中所附精细作战地图来源于日军19041905年编写的日清战史。其实,彼时北洋海军有自己的专业测绘人员,也有绘制精美的军事地图,但流传极少,且在战后总结时未见运用,更未公开印刷出版。所以此书编辑时作者只能将日图翻为中文,并以中国为视角,整理史料和地图,而那时中国东北已经沦丧于日本之手,第二次中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据此可以说明 北洋海军全方位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甲午海战胜败之原因可以从两国战后总结中窥探一二 民国政府编写此书蕴含着“籍资研究,用以警惕”之意 日本编写日清战史直接目的是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A B C D18. 18
10、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A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B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C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D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19. 下列四则列宁的言论,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策略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粮食
11、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A. B. C. D. 20.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21.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据此可推知此次会议A主要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确立了毛泽东正确
12、的路线C有利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转折 D纠正了军事路线上的错误22. 南京大屠杀刚刚发生时,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向世界各地报道了日军的暴行,激起了美国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冷战开始后(50年代起),南京大屠杀神秘地从美国国民的视野中消失了几十年。这表明:A. 政治导向影响了舆论宣传 B. 美国敌视苏联C. 美国采取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D. 美国政府希望民众珍惜和平局面23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A. 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
13、找借口 B. 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C. 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24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37年2月,中共中央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随后制定承认地主土地所有权及地主减租减息政策;1947年,中共要求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些土地政策的变化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适应了民主革命新形势的需要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5分,27题12分,共计52分)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