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48267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顺序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准考证号码还需用2B铅笔准确涂写。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请认真书写,规范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

2、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C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2 “封藩建卫”是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利用宗法血缘纽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实行层层分封,形成了宗法制统治的奴隶制大国。据此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稳定了周王朝的政治秩序 B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在依据C巩固和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 D有利于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3 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

3、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4 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是()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 对天子定期朝觐并交纳各种贡赋 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ABC D5 中国古代视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朱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郑贵妃生皇三子朱常洵,神宗企图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最终神宗被迫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A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D朴素的民

4、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6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B分封制已趋于解体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吴越文化的先进性7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8 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

5、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9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 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10 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A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 B西汉的制度最优C制度

6、的革新具有渐进性 D郡县制存在弊端11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为解决汉高祖推行的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汉武帝A设置中外朝 B杯酒释兵权 C诛杀异姓王 D实行推恩令12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汉代朝廷礼仪规范混乱 D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13东晋人葛洪评论察举制:“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东汉末年的察举制()A是世官制的延续 B为科举制所取代C其弊

7、端日益突出 D具有历史进步性1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扩大了政权基础 B摧毁了门阀政治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15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是()A门下省 B谏院 C都察院

8、D御史府16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C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D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17“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18“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重文轻武 B强化皇权 C分权制约 D控制地方19明

9、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A丞相制的废除 B内阁的设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 D军机处的设置20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21在论述古代某一机构时,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该机构()A对皇权形成

10、了一定的制约 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22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秦朝的太尉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23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或直接交中央各部院;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了()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政治决策呈现封闭特性 D政治决策的高效率2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统治者()A完善中枢权力体系

11、的意图 B密切各地区经济联系的意图C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意图 D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的意图25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2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7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 .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