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475887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 开始实行分封制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D. 礼乐制度的崩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

2、识的能力,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可以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的现象,依据是材料中的“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在奴隶社会井田制是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们可得出政治上的“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的结论。故C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制2.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 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 经常巡游天下C.

3、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 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答案】D【解析】据材料“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各级官员加强监察的思想主张,秦朝和汉朝都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故D项正确;邮驿制度并不是监察制度,故A项错误;皇帝巡游天下并不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的主要手段,故B项错误;秦汉皇帝也没有深入民间,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面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

4、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 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答案】D【解析】由材料“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可见司马迁在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故选B。A是秦朝统一的意义;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作用,故C错误;D中二者不同点材料没有体现。点睛:本题考查分封制和郡县制区别,设计范围广,知识面大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调动,运用的能力以及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4. 剑桥中国秦汉史指出:“在

5、内战的过程中,一批刘邦的盟友已经取得了帝国之前的列国的某些领土,并自己称王。刘邦已经承认了他们,这时他被公认为皇帝,如果他希望保持他们的支持,他就不能立刻剥夺他们艰苦赢得的成果。”这表明汉高祖分封异姓王的基本想法是A. 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B. 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应封王拱卫中央C. 王朝建立初期力量较弱,封王以稳固统治D. 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内战的过程中,一批刘邦的盟友已经取得了帝国之前的列国的某些领土,并自己称王如果他希望保持他们的支持,他就不能立刻剥夺他们艰苦赢得的成果”可知,刘邦称帝之时力量较弱,而“刘邦的盟友”势力强大,

6、刘邦为了巩固统治,不得不分封异姓王,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秦朝的残余势力、秦亡的教训,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强调分封异姓王的目的,而不是经济,故D项错误。5. 唐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写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武则天不得人心B. 武则天代唐建周,违背历史潮流C. 武则天政敌对她进行人身攻击D. 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斗争【答案】D【解析】材料中“地实寒微”是指地位卑下,所以不配称帝,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之间的斗争,故D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历史潮流问题,而且武则天统治时

7、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故B项错误。 6. 秦朝律文明确规定:“盗徙封,赎耐。”(“封”,就是田间的阡陌、顷畔的地界。“耐”,古时的一种刑罚,即判处剃去鬚鬓)。这突出表明:A. 秦朝时可以通过出钱来抵耐罪B. 秦朝用严刑苛法治理国家C. 秦朝统治者严厉打击盗窃行为D. 秦统治者维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秦朝律文明确规定对于破坏地界的处以耐刑,显然是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D正确。A虽有体现,但不是题干的主旨。仅凭“判处剃去鬚鬓”不足以说明严刑苛法治理国家,排除B。C显然是表象,而没有反映问题的实质。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秦朝土地制度。【名师点

8、睛】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公布“今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要求地主和有田农民据实自报自己所有土地亩数,按照规定缴纳赋税,即可取得土地所有权,其所有权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与保障。7. 地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烙印,通过对地名起源研究,可以了解某个地方的历史发展演变。福建地名的演变史是“福建节度使福建宣慰使司福建布政使司”这一变化出现的朝代顺序是A. 秦朝唐朝明朝B. 宋朝明朝清朝C. 唐朝元朝清朝D. 唐朝元朝明朝【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节度使出现是在唐朝时期,宣慰使是在元朝时期出现,布政使是在明朝时期设置的,所以D正确。8.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

9、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全面”一词的限制。A C D三项各自反映了变革的一方面,只有B项才全面地概括归纳了这次改革的内容。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北宋统治体制的改革9. 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中,经常发生一旦边关有战事,宋朝就选拔将帅带兵出征的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宋朝A. “荒

10、年募兵”制的实行B. “更戍法”的实行C. 将帅指挥受制太多D. 贡举制的实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一旦边关有战事,宋朝就选拔将帅带兵出征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朝的“更戍法”,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更戍法10. 清顺治二年(1644年)浙江发生反对清朝统治的风潮,总督张存仁建议说:“速谴提学,开科取士,则读书人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这反映出,清朝这一时期进行科举考试主要着眼于A. 缓和社会矛盾B. 扩大官吏来源C. 重视知识分子D. 配合国家统一

11、战争【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11.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 社会经济形态B. 地方行政组织C. 专制集权的程度D. 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分别是指远古社会时期、夏商周分封制时期、秦以来郡县制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制度,因此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应当认识到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并各有利弊,不能绝对地判定孰优孰

12、劣。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以无论分封还是郡县,都无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正因为如此,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有彻底摧毁它,代之以民主管理才能克服这种弊病。12. 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为了A. 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滥用权力B. 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C. 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D. 保护全体公民的权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轮番而治

13、的目的实质上是为了防止独裁,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而A、B、D三项是轮番而治不可能达到的效果。正确答案为C。13.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 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 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公平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等信息可知具体描述了古雅典司法的运作程序,反映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故A项正确;“形式上

14、的平等”在才来哦中无法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是古代雅典的司法程序的民主性,而非体现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故C项排除;“完备”的表述不合史实,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性14.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A. 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B. 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C. 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D. 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限制利息和对还债实行宽限期,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的保护。15. 陪审团制度是当前一些国家很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它在一定程度

15、上起到了保障司法公正和公民权利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陪审团的国家是A. 中国B. 英国C. 古希腊D. 古罗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民主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最早出现陪审团的国家是古希腊。所以选C。16.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五百人议事会,比梭伦改革中的四百人议事会进步在A. 成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B. 鼓励普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C. 实际上执掌了最高统治权D. 削弱了贵族的血缘政治特权【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以血缘为基础划分四个部落选区组成四百人议事会;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为基础划分十个行政选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打破了传统的血缘关系,削弱了部落贵族的势力。故选D。17.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A. 主要靠对外掠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